首页 > 女生言情 > 决战第三帝国 > 分节阅读 103

分节阅读 103(2/2)

目录

但秦川刚站起来脚下一软又重新摔到地上他趴在地上太久了,而且还是顶着太阳的曝晒,这时一起身就觉得两眼发黑头晕目眩。

德军士兵们赶忙抢了上去进行救护,没什么大碍,喝了几口水后秦川的意识就慢慢恢复了。

“原来你是用针茅做导管补充水份”埃尔温看了秦川的水壶后就不由赞道:“是个好方法,刚才我还在担心你是不是因为失水过多”

“我们最终还是没人能完整的挺过一天”秦川说:“所以如果这是真实的战场的话,我们只怕就要全军覆没了”

“不”埃尔温说:“我相信你可以活着回来,不过就只有你而已”

这次潜伏狙击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次噩梦之所以说“大多数”,是因为其中有一部份人从一开始就“牺牲”了,所以没能体会到其后的艰苦。

因此埃尔温甚至还怀疑这种战术是否有必要。

“我不得不说,长官”埃尔温说:“我认为这样做难度太大了,士兵们生还的可能性很低被发现意味着死亡,失水过多意味着死亡,甚至还有可能遭遇蝎子和毒蛇,这同样也意味着死亡,而他们起到的作用仅仅只是击毙几个英军士兵”

顿了下,埃尔温又接着说道:“我们的兵员很宝贵。就算能成功的以一名士兵换取敌人两名、三名甚至更多的敌人也不一定划算”

从某些方面来说埃尔温说的的确有道理,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的兵力要比美军多得多,而且装备差距又很大,所以用“冷枪冷炮”运动以命换命是划算的。

现在情况有所不同,英军的兵力要比德军多,甚至德军素质还要比英军士兵好,用德军士兵的命去换英军士兵的命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这不仅仅只是以命换命的问题”秦川回答:“它更重要的是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就像一个狙击手在击毙几名敌人后就能压制住一个排甚至更多的敌人一样,明白吗”

“是,长官”埃尔温回答。

埃尔温没有回答“明白”,显然是因为他还是不认同这种战术这可以理解,因为这种战术的艰苦程度本身就超出欧洲人的心理承受范围。

但也恰恰是这样,才能给同样是欧洲人的英国军队造成心理上的震撼和恐慌,而这还只是这种战术的作用之一。

接着秦川就总结了下积累的经验并把它们归纳为培训的教材。

喝水的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它只需要在水壶里放置一段稍长些的医用输液管就可以了,这并不需要消耗多少输液管,一根输液管剪成几段足够几名士兵使用。

同时秦川还在水里加了些盐和糖,这样就能补充身体因为出汗而流失的糖份和盐分避免中暑。

另一方面,就是秦川认为应该两人一组潜伏。

这可以在相当程度上降低士兵潜伏时的疲劳和恐惧两人轮流值班,这样射手就不会因为在刺眼的阳光下长时间观察及高度紧张而疲劳。同时两人还可以互相交流彼此鼓励,心理上就不至于因为陷入完全的孤独而感到恐惧。

秦川将这一套用在学员身上,果然两天后再次进行潜伏演习情况就好多了,这一回有半数以上都坚持到了下午,包括秦川在内共有九人坚持到最后并成功的返回了。

之后几次就是不断演习、改进,再演习再改进。

学员们学得很快,毕竟大家都是从各部队调来的精英,他们都有超强的耐力尤其是人人都有不服输的个性,很快就发展到大部份人都能成功的生存到最后,而且这还是在其间有开枪射击目标的情况下。

看到这情况埃尔温也就不说什么了。

“如果我们的士兵都能像他们一样”埃尔温说:“那么我相信我们能给英国人好看”

秦川相信这不是问题,因为普通士兵很多,秦川要做的就是从中找出能够适应这种战斗的那一部份。

正文第二百一十三章准备

训练了半个月,秦川认为时机已经差不多了,于是就发展到下一步也就是全军训练。

埃尔温教官对此有异议,因为他认为演习虽然很成功,大多数士兵都能坚持到最后,但还没到敲定教材普及训练的时候,万一还有什么问题没有发现并投入到战场中就会害一些人丧命。

埃尔温教官这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而且德国人普遍也比较严谨、认真。

但秦川却知道有些问题在演习里是发现不了,所以必须投入实战一边发现一边解决。

更重要的还是,“冷枪冷炮”运动相对于狙击手来说更强调的是“量”而不是“质”它是一种成规模的狙击作战,是一种集小胜为大胜甚至也可以说是一种心理战。

因为有隆美尔的支持,所以计划很快就落实下来。

第21装甲师的训练由秦川带领着30名学员做为教员负责,第15装甲师则由埃尔温带着另30名学员负责。

当然,人选大多是从步兵团调用装甲团的兵大多有一定技能,虽然此时德军面临着无坦克可用的尴尬境地,但难保有一天会有坦克运来。

另一方面装甲团的士兵受到相关的步战训练也很少,想要从他们中挑选出合格的狙击手显然更困难,于是秦川干脆就把装甲团排除在外。

炮兵可以挑选一部份,这主要是狙击部队里也需要能够引导炮兵进行轰炸的炮兵观察员原本秦川是想让狙击手学习这些知识,但发现其实有个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让炮兵观察员与狙击手混编在一起在前线潜伏,观察员只配戴望远镜在较远的距离与炮兵联系,因为他们距离较远而且不开枪,所以安全性要高得多。

其实这也是时间不够的无奈之举,因为真正能发现需要轰炸目标并与狙击手配合的还是狙击手。

原本秦川认为这需要几天的宣传工作甚至军官的动员,因为这毕竟是吃力不讨好的事,能在后方呆着种种地、吹吹海风,谁会愿意走上战场尤其还是要一动不动的趴在敌人眼底下一整天。

但没想到来报名参加的士兵人数比想像的要多得多,只半天的时间就有五百多人这人数其实已经够组建起秦川所需要的狙击部队了,但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

秦川好奇的问其中一名下士:“士兵,你报名参加的目的是什么”

“这需要目的么”下士有些疑惑的望着秦川:“我认为我能胜任这个任务,所以我就来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