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海洋修士 > 分节阅读 28

分节阅读 28(1/2)

目录

意。而是希望提醒你们,不要因小失大。要是村子旅游真搞起来,将来村里有钱集资建个高档酒店,为什么一定要外人来投资呢”

前世来过村子几次的徐海宝,没少听村民抱怨,那些来投资的老板,把高端游客的钱都赚走了。可归根结底,造成那样的结果,何尝不是村民们的不自信呢

现在徐海宝提前给村委会干部敲响警钟,这样的弯路相信往后就不会走。更何况,有他在村子这边盯着,别人想伸手摘桃子,也要问过他才行啊

伴随二十万直接转到村委会的对公帐户,做为村长的徐明诚也很感叹的道:“咱们村委会的这个对公帐户,从建立至今,只怕存款第一次上了六位数。

刚好大家都在,接下来钱怎么花,咱们也议一下。另外这个事,等下次去镇上,我跟镇长说一下。如果能从上面多要点钱,咱往后也不用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面对徐明诚的询问,做为民兵连长的杜剑鱼却笑了笑道:“老诚,这事跟镇长说,你就不怕镇长让我们把钱上交吗说到底,咱村的土地终归还是国家的啊”

“屁到了老子帐上的钱,谁也别想拿走一毛钱。这岛是国家的不错,可咱祖祖辈辈住在这,舅不疼姥不爱,好不容易赚点钱,他们凭啥要老子的钱。

镇里要是敢让我把钱上交,老子就敢带村里人,坐到镇长办公室要饭去。这些年,咱村要点补助到处给别人装孙子。好不容易有点收入,他们还敢抢不成”

连任三届村长的徐明诚,在镇上也算是个小有名气的滚刀肉。相比内陆的村子,这种孤悬外海的渔村,要想维护村庄稳定,村长跟村委会干部的作用不容忽视。

这些年,渔村的收入不断下降,各岛的渔村干部们,也都希望能申请到一些扶贫补助。可问题是,扶贫款永远都粥少僧多,村干部想拿到扶贫款只能看个人本事。

看着徐明诚一脸着急上火的表情,徐海宝却笑了笑道:“村长,我觉得这事你暂时不用跟镇上打招呼。先用这些钱,把村子该修的地方修一修。

咱村的码头,想来也有很多年没修整过吧趁着有时间,咱把码头修补一下。另外就是村子的便道,也要找人平整一下。还有就是路灯,这个必须多装几盏。

真有游客来了,有路灯的话,也方便游客晚上在村里四处走走。要是黑灯瞎火,终归印象没那么好。况且装了路灯,我们自己晚上走路,也不用担心摔跟头嘛”

听徐海宝这样一说,徐明诚略显迟疑的道:“要搞这么多工程,这点钱估计都会花光啊”

“花光了不是更好吗那样的话,镇上再眼红也没用。最重要的,这钱也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嘛这钱不花,留在村里的帐上,眼红的只怕不至镇上啊”

随着徐海宝隐晦的笑了笑,做为民兵连长的杜剑鱼立马领悟道:“不错老诚,今天早上起来,我还听到有人说,要把这钱拿出来平分呢有些人,真的马不知脸长啊”

知道做为村长的徐明诚也是穷怕了,好不容易帐上有点钱,他也想省着点用。毕竟,村子也有一些孤寡老人,很多时候都需要村委会代为照抚。

每次都指望镇上扶贫帮困,那样的话太麻烦,要跑的部门也很多。如果村委会有钱的话,拿点钱出来补助这些孤寡老人,相信村里人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不管怎么说,同住在一个村子,如果连互帮互助的精神都没有,相信这个村子也不可能延续到现在。偶尔有些不同的声音,这也是人之常情。

毕竟,十指尚有长短,几百近千号村民当中,有几个不同的声音也很正常

最后村委会的几名干部,包括掏钱的徐海宝一番商议后。最终决定,从这笔购买宅基地的资金中,拿出绝大部分钱给村子做基础建设之用。

其中包括修补码头、平整村里的便道以及在一些危险路段安装路灯。先统计一下相应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的话,徐明诚觉得找村里青壮来干就行。

到时候,补做事的村民一些人工费,相信来做事的村民也乐意。毕竟,到了过年这个时候,很多村民都闲下来。有点事情做,还能赚些工钱,村民应该不会说什么。

相对的,如果请镇上的工人来干活,工钱也要掏很大一笔。这样的开支,在徐明诚看来能省还是省一点。剩余下来的资金,拿些出来给村里孤寡老人购买过年的物资。

至于最后还能剩下多少,那就到时再说。总之,按照村委会以往的规矩,这笔钱怎么花的,到时都会张榜公布。至于村民信不信,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经过一天的干部讨论,徐明诚这些村干部们,也开始忙碌了起来。那怕做这些事,会耽误他们自家的一点事。可当了村干部,有时就必须有所牺牲。

毕竟,他们能当上村干部,也是村民投票选举出来的。很多时候做这些事,不是图当村干部能领到的那点补助工资,更多也是不想辜负村民的信任。

看到村子这些干部,多少还是值得肯定跟称赞,徐海宝也觉得非常高兴。有这样一帮真心为村子为村民着想的干部,他未来想一展心中抱负,也会省去很多麻烦啊

s: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本书终于万里长征走一半,已经破五千收了。加更一章,感谢一下公众期,无法多更,还望诸位书友见谅希望走过路过的书友,点击收藏,顺带投上您宝贵的一票,万分感谢

第四十六章父母的欣慰

以往快到过年的时候,村民大多都会选择休息几天,算是犒赏自己一年的辛苦。甚至很多村民在这个时候,也会带上老婆孩子进趟城,购买年货之余也在城里逛逛。

可今年的福临村,却比往年显得热闹许多。原本往年最闲的杜行伍,今年反倒成了村里最忙碌的人。装完东家的房子,又要被西家的村民催促。

就连以往打算待家休息几天的村民,这时也被召集起来搞建设。大量建筑材料,也被货船陆续运抵福临岛,整个村子也显得分外热闹。

一些没事的妇女跟小孩,没事也会待在工地旁看热闹。随着小年仅剩一天,福临村也终于有了路灯。看着夜晚亮起的路灯,很多村民都觉得村子真的在发生变化。

尤其那些老人,看到晚上亮起的节能路灯,也很欣慰般道:“这灯蛮好,装了走夜路也不怕摔跤了。真没想到,临老还能看到村子有这么一天啊”

老人们的称赞,某种程度上无疑是在声援村干部们的决定。就算有村民觉得村干部乱花钱,可看到路灯亮起来之后,他们还是显得很高兴。

毕竟,正如徐明诚在开工时说的那样,他们谁都有变老的一天。若是没法搬离村子,这路灯装起来之后,将来等他们老人一样会用的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