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2(1/2)
实也正是如此,他修炼的心法跟功法,更偏向于仙侠的传说版本。
“请恕晚辈无礼晚辈想知道,跟法师一般境界的人,现在有多少目前的修行界,比法师境界高的又有多少国家对我们这种人,又持何种态度”
继续直奔主题的徐海宝,确实很想知道,以他现在的实力,在修行界能否称之为高手。虽然没想称王称霸,可徐海宝还是想知道,他有多少自保的底气。
面对这样的询问,光显法师笑了笑继续道:“道友的问题,确实令老僧有些不好回答。老僧添为江南省修行界的执事人之一,老僧的修为还算过的去。
可真要说上场较技的话,老僧的实力只怕远不如禅武结合的同道中人。老僧所修炼的功法,更偏向于养生之道。事实上,如今还在修行的,几乎都偏向于养生之道。
相比之下,少林武当这些禅院道观,还保留了一些传承。只是想恢复昔日的辉煌,只怕也不太可能。至于比老僧修炼境界高的人,想来肯定还是有不少。
据老僧所知的情况,少林的三位内院长老,禅武双修技艺颇高。除此之外,武当的掌教真人,走的也是武道双修的路子,其实力也比老僧更胜一筹。
至于国家对我们的态度,大多时候还是非常友好的。可对一些作恶多端的修行败类,国家也有专门机构负责处置。如果道友有兴趣,老僧也可为道友引荐一番。
以道友这样的实力,加之又如此的年青,势必会受到国家的重视。跟国家接触的话,自然有好处也有一定的坏处。可老僧觉得,有得有失才是人生之道”
从光显法师的这番话中,徐海宝多少知道,少林武当这些名门大派,底蕴还是极其深厚的。加之动乱年代保存了一定元气,恢复起来也比其它门派更快。
至于有得必有失的道理,徐海宝也很清楚,拿了国家的好处,必然需要接受一些监管跟监督。甚至有时候,还需要替国家做些事。总之,好处肯定不能白拿
听完光显法师的讲述,徐海宝继续平静的道:“法师,能说一下加入跟不加入,有什么不同吗有国家不知道的修士存在吗”
“不加入的修士,只要不犯法,国家自然不会关注。加入的修士,国家只会做一个登记,让修士在国家有需要时,替国家做一些事。当然,国家也会给予一定的回报。
相信道友应该知道,如今这个时代,我们想真正修道有成,必然少不了需要一些天地灵物。在这方面,也能借助国家的帮助,甚至让国家帮我们寻找这些灵物。
至于隐修,肯定是存在的。这类修士,很少跟外界接触,大多都生活在深山老林之中。对于这一类修士,国家自然也是不知道的。事实上,国家也需要我们的存在。”
“请法师明言”
虽然内心已经有所猜测,可光显法师还是神情有些严肃的道:“道友应该知道,我们有修士跟古武者,其它国家自然也有修炼之士,修士的事一般都由修士解决。
事实上,早年华夏陷入战乱,其中也不乏国家修士作乱的情况。鉴于这种情况,国家对境外的修士跟异能者,都会格外关注。一旦发现,便会重点关注。
如果他们在国内制造混乱跟破坏,普通人根本对付不了他们。若是动用军队,那样动静也会闹的太大。这个时候,国家都会将这些任务,委托给我们负责解决。”
人生第一次听到这些机密内幕消息,徐海宝却没觉得有多意外。类似这样的情节,后世在网络小说中没少看过。看来网络小说写的东西,跟现实也八九不离十呢
或许正如网络小说当中写的那样,修士不分国界,国内国外都有。可修士分国家,都有自己的国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道理,多少还是符合现实的。
看着陷入思考中的徐海宝,坐在其对面的光显法师又道:“徐道友,以你这般年纪便有如此修为,相信国家也会很欢迎你加入特事院,甚至给你更高规格的待遇。
既然道友早年在军伍待过,应该也有一颗爱国之心。只要真心为国,又不违法乱纪,我相信道友加入我们的组织,应该对你更有利”
“多谢法师的解释爱国之心,我自然也有。可关于修士的身份,我并不想太多人知道。至少对我而言,我希望做一个专心修行的普通人。
也许加入会带来很多好处,可我同样知道修行圈,只怕也没想象中那样一番太平。虽然我有一些自保的能力,可我不想把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带给身边我所在意的人。
如果有一种方式,能够让我了解这个圈子,不用受官方太多的关注,那么我会选择替国家做些事。当然,我也希望国家,能提供一些我所需要的东西。这样可行吗”
“道友的意思,是想当个编外成员吗”
看到徐海宝似乎不太了解编外成员的意思,光显法师又继续道:“编外成员,便是由执事人引荐,只在内部挂个名,可以跟内部修士交流沟通,不受国家约束。
若是内部有什么任务,适宜编外人员去处理,编外人员也能接领任务,问国家索取一些应得的报酬。道友觉得,这个身份是你现在所需要的吗”
“至少就目前而言,我觉得这样的身份更适合我修行也许将来,我会选择成为正式成员。可现在,我还需要更多时间了解,也需要一个更安静的修行环境”
对于徐海宝最终做出的选择,光显法师也没多说什么。做为江南省特事院的执事,他有权力推荐徐海宝成为内部编外人员,甚至不用跟国家做汇报登记。
特事院的编外人员,很多时候就是执事隐藏的人脉关系网。有了这层关系,未来徐海宝也能借助光显法师的人脉。相对的,光显法师也能获得徐海宝的友谊跟信任
第一三三章热情的船厂
随着徐海宝一行返回国内,甚至委托在海事局工作的柳成林,帮忙联系一家省内的船厂。得知这个消息的东海船厂,对此事无疑非常的上心跟热情。
从柳成林那里得知徐海宝及采购团队抵达省城,东海船厂很快派专车亲赴省城欢迎。原因很简单,船厂从柳成林那得知的消息,是香江一家打捞公司打算购船。
虽说打捞船东海船厂已经没制造过,可船厂的高层多少知道,定制一艘这样的打捞船,想来价格肯定不便宜。相比造普通渔船,造这种船公司利润更高。
负责来省城迎接徐海宝一行的船厂副总,得知真正的话事人徐海宝不在,多少有些意外的道:“徐总在省城有朋友”
“李总,我们徐总早前也是东海人。只是刚投资移民去了香江,这次回省城也是想跟省内的船厂合作。至于他的私人行程,我们也不好过问太多。”
“那他何时能回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