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1(2/2)
原来他认识的这个王薄是长白山北面的邹平县人,他家以前也算是官宦人家,祖上几代都做过些小官小吏,后来到王薄这代时,他爹因为很早死于战乱,于是家道中落,打小跟人学打铁做学徒。
后来长大了,机缘巧合之下投军入伍,倒也立下过一些功劳,于是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成为了齐郡的一个流外吏,虽然他很年轻也很拼搏奋斗。
可毕竟没有什么靠山,在齐郡的官场斗争中,因为站错了队最后不但丢了职事,还身陷囹圄,最后差点脑袋都没了。好不容易破家才保了条命,出来后远走塞外,与突厥人交易茶马,很快也积累了些家财。
回乡买田置地,做起了地主,倒也日子不错。
“你是说这位王薄,如今在家乡是个地主”罗锋问。
“嗯,算来,他如今年纪应当有四十多了,年纪大了,所以不再往塞外跑商队了,现在买田置地,安心在家当地主享福呢。”周新对这位王大官人可是充满羡慕的。
人家以前家里也穷,可人家就是能白手起家,从铁匠小学徒,到卫府士兵,再到后来的官吏,虽然后来差点没命,职事也丢了,可人家远走草原经商,依然能够东山再起,现在置办起那么大份家业呢。
听着四妹夫的话,罗锋陷入沉思。
邹平人,四十岁左右,官宦世家出身,小时家道中落,后来当铁匠学徒,再后来曾经投军当兵,再后来入官场为吏,再到远走塞外与突厥人交易经商,再到如今安心在家乡当地主,这确实是个传奇人物啊。
不过从这些信息里,罗锋倒是越来越肯定,这个邹平王薄,很可能就是那个后来在大业七年首举义旗反隋的王薄,也就是这次劫了章丘县粮草和人的那个知世郎。
因为很多条信息都相吻合。
首先这个王薄确实有这个实力,他以前当过兵,又做过吏,还跑过塞外,能力和胆识肯定都是有的。
再一个,邹平县在哪
就在章丘的北面,两县中间隔着座长白山而已。
相距不过八十里路,若是骑马一天就可以来回,尤其是两县中间的长白山,极利于王薄劫了粮草后再转移隐匿,若是太远的贼人来做案,不可能做到无声无息。
“小五,你打听这个王薄做什么”罗四问。
“哦,没什么,我也是听说有个叫王薄的人以前也是铁匠,后来很了得。”他随口道。
“对啊,这个王大官人真的很厉害呢,要是我将来也能如他一样闯出一番样子来就好了。”周新充满羡慕的道。
邹平县在章丘县的东北边,而齐郡的郡城在历城,却是在西南,这完全是两个方向。
究竟是应先去邹平查一查这个王薄,还是先去历城呢
想了想后,罗锋觉得现在虽然掌握了一些情况,可这些情况都是基于他通过后世的记忆,早就知道了知世郎就是王薄的情况下。可是他现在却没有什么证据能够替他佐证邹平王薄就是知世郎。
“店家,羊肉汤和蒸饼怎么还没上来,你这店还想不想开了,没见我兄弟身上的皂衣吗,告诉你,我兄弟可是擒杀蓝面鬼的长白乡罗五,现如今可是县令亲授的捕快,怠慢了我们,以后让你这店都看不下去。”罗五不耐烦的拍着桌子叫道。
店家听了忙点头低腰的道歉。
店里的其它食客听后也都向这边投来打量的目光,其中一张桌子后一个眉骨上有道疤的精悍汉子的目光更是仔细。
第39章西厢小娘子
夜深人静。
不大的章丘县城更是早早就关城闭坊,街上没有半个行人。
县衙后院的西厢房中,却还点着几支油烛,县令张仪臣的女儿正坐在桌前,一手托腮,一手拿着支梳子在手里把玩着。她目光恍惚,心神却是早不知道哪去了。
“小娘子,早些睡吧,天色已经不早了,这都已经亥时两更天了,再不睡又要到夜半三更了。”贴身的侍女线娘早已经是上眼皮打下眼皮,困的不行了,可偏偏小娘子却坐在那里不肯睡。
她揉了揉眼睛,打了个哈欠,从床上拿起一件大罩袍给小娘子披上,小声抱怨道,“那个秦琼也真是个愣头青,小娘子都把贴身的东西送给他了,怎么却还一点都不明白小娘子的心意吗,东西也收下了,可却到现在都没有半个音信来。”
“小娘子,要我说啊,这秦琼还不如那罗五来的聪明呢。你看他一进城来,便托人给小娘子递话问安,还送了一对可爱的白兔来呢,哪像那个秦二,可真够二的。”
“不许你说秦二郎二。”张润娘抬手在红线的胳膊上轻拧了一下,自那日长白山下遇蓝面鬼,这段时间张润娘的脑子里就满是那个威风凛凛的年轻府兵的身影,他就像是一个盖世英雄,在她最危急的时候,突然就骑着高头俊马,手执金锏,如一尊战神一样从天而降,他骑马的姿势是那么的潇洒,凶恶的贼人在他的手下却连一个回合都打不过。
“罗五虽然人机灵懂事,可他还是个少年呢,哪有秦二郎那般威武潇洒。”张润娘的声音里带着丝少女怀春的味道,“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勇武的郎君,其实我一直好想当面感谢他的救命之恩,可是却不想那日一别竟再无见面机会。”
许久,她叹了口气,悠悠的道,“你永远不会明白的,当你遇到一个人,然后脑子里就全部都是他的那种感觉。就好像,这世间就再无一个男人可以取代他在你心中的地位了。”
“红线,我觉得我中了毒,中了相思之毒,没的救了。”
“相思之毒我也觉得你是得了相思病,你的魂儿啊,全都被那个秦二给勾走了。我打听过了,这个秦二家世还不错的,历城秦家也算是齐郡地方的百年望族,世代官宦,虽然如今没落了下,可秦琼倒也算是一表人才,早晚能够闯出一番明堂来的,跟咱们张家,倒也算是门当户对的。”
“尤其,听说秦二今年二十二,却还未曾成亲,也未听说过有订亲,怎么样,是不是正合了小娘子你的心意了”
“再取笑我撕烂你的嘴。”润娘虽然作势要去揪红线,但眼睛却放了光,眉眼间全是喜色,情不自禁。
“秦二郎确实是良配,不论是长相还是本事又或家世都是样样皆好,可我就怕她未必瞧的上我。”张润娘有些患得患失。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润娘的年纪倒也确实到了婚许之年。因为从小聪慧,向来得张仪臣的宠爱,因此倒跟别家的闺秀有很多不同,对于她自己的终身大事,却是坚持要自己择一个贤婿的。
也曾有许多地方望族和官宦子弟想来求亲,但都过不了润娘这关。她择婿,最看重的还是人品和本事,家世和长相倒是排在其次的。
“怎么就配不上了,咱们家阿郎可是七品县令,进士出身,张家又是世代郡望名门,小娘子你的母亲还是南阳刘氏大家女子,怎么配都是绰绰有余的。再说了,你才貌双全,又温柔贤惠,若取了你去,那是他秦家修了几世的福呢。”
润娘打量着红线。
“我看你今天似乎心情格外的好,好像就是打去见了罗五回来后就这样了。怎么着,你跟他的事情有戏了”
“什么有戏啊,我跟他有什么事啊,我们清清白白。”红线连忙辩解。
“哦,是吗那你回来后你那个平常贴身带的护身符怎么不见了你敢说你不是送给了罗五郎”
“哎呦,小娘子你怎么什么都要说出来,讨厌。我就是感谢下罗五救过我一命,所以才送他点东西,希望他这次去齐郡的路上不要再遇上贼了。”
“你啊,还嘴硬,喜欢就是喜欢了,喜欢了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我看罗五郎倒也不错,虽然还年少了些,可心性却似很老成,处事也成熟,长的也还不错,就是家里条件差了些。你要是喜欢他,我来给你们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