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隋唐大猛士 > 分节阅读 64

分节阅读 64(2/2)

目录

一人按一天两升算,一个月一兵就得六斗粮。而五百战兵,一月得三百石粮,这还得是已经舂好壳的粟米,若是带壳的,还得多带二百石。

再者,战兵营里还有一百多匹马骡,这些坐骑的消耗甚至超过五百战兵。

这样一来,罗成就得准备一千石带壳粟谷出发。

一千石粮,由辅兵营背粮,一人背半石,就意味着得两千人才能背的了,而问题是这些辅兵每天背粮也一样要消耗粮食。甚至为了提高效率,还得准备些车和驴骡,又得添加消耗。

本来用兵一月只需要一千石粮就够了,现在还得再算上运粮的辅兵消耗量,再加上点富余,起码得两千五到三千石粮。

怪不得说打仗打不起,人越多,粮草消耗越多,需要征召的民夫越多,而民夫征多了,民夫需要消耗的粮食也是个大数字。

尤其是这种野战,耗费比守城增加几倍。

为此,罗成与老贾等人商量过后,觉得单纯带着一支运粮队是不现实的,也一次带不了那么多粮食。

只能沿途设立补给兵站粮仓,通过接力转运。

这样既能节约人力,还能提高效率,关键还在于能够增加粮食的安全性。

同时,这些兵站也能做为剿匪战兵们休整之地,万一遇袭之类的,还能有个地方可以退回休整,然后再战。

只是这样一个兵站,又得还有防御能力,总不能野外露天,得修个简易的堡垒营寨,这又得需要人工和时间。

一群人算来算去,发现要维持这个五百人的战兵营深入山区做战,后勤的负担压力极大,可他们又不敢真的只带着五百战兵深入敌境。

好在粮草是现成充足的,只需要想办法运过去就好了。

“沿我们进军的路线,每隔二十里左右,择一路边险要之地,修一个墩堡营寨,屯驻辅兵,储存转运粮草,并且还可以做为受伤士兵们的疗养之地。”

最终,罗成拿出了这么一个钉钉子计划。

虽然有点不够爽快直接,可最后考虑这是一支新兵营,大家都还是同意了。

于是今天一早,罗成点将出兵,斥候队的斥候们在前探路,然后几队步卒随后,接着是两团民夫押运粮草以及修堡的材料随后,再来几队步卒,接着又是两团辅兵,最后罗成带着两队人马殿后。

轻骑队则负责巡逻警戒,前后策应。

寒风萧萧,罗成的队伍天不亮就已经离城而去。

晓色之中,张须陀站在北城楼上看着这支如长蛇般的队伍远去。

“观其行军,倒是沉稳,如此我放心了。”

第124章山大王

初冬的长白山,起伏不平,好似一头蛰伏的蛟龙。

山林树木叶子大多落光,树光秃秃的,山也显得灰蒙蒙的。

剿匪先锋营如一字长蛇,在山野间蜿蜒前进。

每行军五里,罗成便会下令让全军休息一会,每行军十里,大休一次。一天只行军四十里,这是罗成的命令。

太快了,他怕遇伏,也怕这支刚整合的新军会脱节。

“老五啊,兵贵神速啊,咱们这样大摇大摆慢慢腾腾的行军,这山里贼匪们早就能发觉动静了,这不是打草惊蛇吗”

“这样行军,咱们剿谁啊,还不得一个都跑光。”

罗成却不理会他的急躁,缓缓道,“欲速则不达,记住,我们这次不是进山突袭,而是大举围剿。所以打不打草惊蛇不重要,反正跑的了和尚也跑不了庙,我们先一处处的扫过去,把那些逃户的隐居村寨,还有那些山贼们的巢穴一一捣毁就好。”

“可要是他们跑了吗”

“跑哪去跑到山里别处躲藏那怕什么,先破其巢穴贼寨,贼人便无可依持之地。若是他们跑到山外,那外面早已经有六路大军布下天罗地网,更是自投罗网而已。”

老四听了很不满意,但也无可奈何的回自己的钩镰枪队去了。

进入山区的当天下午,斥候就已经来报,前方发现一处村寨。

“按我们之前查到的情报,还有刚刚实地侦察到的情况来看,这处寨子大约聚有二百人左右,寨中主要是一些逃丁隐户,其中也有一股山贼,大约就是二三十人。这股子贼匪控制着这个小寨子,跟那些逃户们的关系却又还不错。”

听起来有些奇怪,但事实确实如此。

那些山贼经常出来抢劫,却不会抢劫落脚的这处寨子里的逃户们,相反,他们还是一种共生的关系。

逃户们在这里种地打猎,而山贼们下山打劫,他们会把劫来的一些生产工具卖给逃户们,也会从逃户们那里买粮食吃,甚至会在逃户里面吸收一些新鲜血液加入。

那些山贼们,其实就相当于是这山里面官府的角色,逃户们会上交点保护费,他们也会提供些保护,防止其它人来打劫这些逃户。

因为离山外不算远,所以这处寨子其实也不大。

“这寨里的贼人是否参与过上次围攻章丘县城”罗成问。

“他们人少,势力小,上次并没有参与进来。上次围攻章丘城的,是山里十三股比较大的势力。”

“那这寨里的贼人可否有作恶记录,是否为官府通缉”

“是的,都是在官府的通缉之列。”

“那就行了,准备一下,先拿这个寨子开刀。这里距山外不远,拿下寨子之后,正好可以改做我们的第一处兵站屯粮转运。”

老四一听要开打了,如打了鸡血似的过来请缨。

“让我去,我只带本队人马,保准拿下此寨。”

羊角寨。

因最初逃来此处的逃户们发现此处形似羊角,后来立寨便取名羊角寨。

羊角寨只有百多人,有一家几口人的,也有光棍一个的,还有一伙保护山寨的好汉们。

平日里在山坡上开垦些地,种点粮食,再打打猎,倒也勉强能过日子。毕竟逃进山里,最大的好处就是种地不用交田租,也不用给调,连一年二十天的免费庸也不用服,更别说各种各样的什么摊派啊杂役之类的。

自给自足,不是遇到特别坏的年头,一般自给是没问题的,虽然山里面也得担心官府来查,此外购物不便,盐、铁等难以通过正常渠道买到,但好在有好汉们,每次下山打劫,抢回来的东西中,也会拿出来卖给他们。

日子久了,大家习惯甚至喜欢上这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有时候,寨子里的好汉们要是做大买卖,寨子里的人甚至也会帮忙下山去打下手。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