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隋唐大猛士 > 分节阅读 361

分节阅读 361(2/2)

目录

“去丹阳”皇后不解这个时候,皇帝为何有这种念头。

“江都无险可守,一旦罗成不肯听诏,若是他起兵,只怕一时难挡。朕须做好万全准备,朕准备过江,去丹阳,恢复金陵,以金陵为大隋南京。”

金陵有长江之险,还可以依托淮河屏藩,做为缓冲。

再者江南,尤其是大江南岸的这数郡,还是比较富裕的,产粮大区。万一局势不可收拾,那也还能求占据江南半壁江山,先保全下来,再徐图反攻。

“陛下,局势已经到如此地步了吗”

“这是做最坏的打算,朕重用裴蕴虞士基裴世矩罗艺罗成这些人,本以为他们没有根基,非关陇军阀,也非山东士族,料能好掌握些,可谁知道,这些人,人心更恶。”

内心里,杨广还是不愿妥协的。

姑息罗家,那只会让事情变的更坏。

现在强硬削藩,或许会引起战争,但这种可能也就是一对半一对,若是罗成不敢反,那么朝廷堵赢了,则可能为他重振大隋带来希望。

“陛下,臣妾只是一妇人,但想要提醒陛下,此事切勿操之过急,罗家一门功臣,若是陛下处置不当,只怕真会后患无穷。”

皇后提醒皇帝,削藩虽是必须,可也得注意手段,否则若让罗成得了理,他到时起兵便有名。

而若是朝廷能够处置的好,罗成若是找不到正当的理由,他要造反,只怕也未必手下军镇郡县的官将兵民都会跟着他。

“最好的办法,还是以四镇之军将取代罗家四帅。”

这是相当厉害的一招,不能把四镇都当成是敌人来对待,你若把他们都当敌人,那他们就真的全是敌人了。

哪怕要削藩,那只要削四帅就好,慢慢来,一步步来。

丹阳郡,江宁城。

一队骁果军护送着一位天使到来。

“皇帝诏令,丹阳太守杜伏威接诏”

不久前才因平贼有功而升任了丹阳太守的杜伏威一身铁甲,把天使请到堂上。

天使宣读诏书完毕,笑着对杜伏威道,“恭喜杜使君,如今要称你一声杜帅了。”刚刚宣读的诏书中,皇帝下诏,以杜伏威平乱有功为由,特下诏嘉奖,授封他为江南道安抚使。

手捧着诏令的杜伏威面上微微带笑。

“杜帅,如今左才相流窜至江南西,气焰十分嚣张,陛下对此贼十分不满,必欲除之而后快,之前江南安抚使赵元楷无战阵经验,因此这次陛下特意将他调入朝中任太府寺卿,由杜帅接替帅职,陛下已经下旨调动山南、关内、剑南诸部兵马往江南西集结,由杜帅前去统帅指挥。”

当然,按照惯例,杜伏威升任江南安抚使,他自然还应当先过江,去江都拜见皇帝谢恩,然后去兵部领虎符印信,再回来和赵元楷交接,然后去江南西平叛。

杜伏威笑着应下,那位天使见杜伏威答应的如此痛快,便十分高兴。

“大帅,这其中定然有诈”

把天使送到驿站休息后,太守府中,阚棱对杜伏威道。早在之前,罗成便把阚棱、王雄诞和西门君仪这三个义子就派到了杜伏威麾下,协助他统兵。

这三人在罗成麾下久经战阵,尤其是学了不少军阵战术,因此得他们相助,杜伏威如虎添翼,在江南剿匪平叛,屡战屡胜。

“这个时候升我为安抚使,太过反常,我岂不知这里面有问题。”杜伏威也不相信这样的好事。

毕竟他原本只是丹阳郡丞,不久前才刚刚升为太守,接过升任了江南安抚使的赵元楷留下的出位。

怎么可能现在又马上再升安抚使,哪有这种升法。

“皇帝这是借升赏之名,然后让你去江都朝见,再借机夺你之官职兵权,万不可上当。”王雄诞也提醒杜伏威。

第693章夺印举兵

秋意渐凉。

江宁城中,数骑快马飞驰而出,这些是太守杜伏威的养子。杜伏威在江南,也学罗成收养子,他于军中择那些十六七左右的骁勇善战之兵,收为义子。

杜伏威也才十九,可他却已经收了三十余个十六七岁的义儿。

稍后,杜伏威带着一队亲兵来见天使。

“杜帅何日动身往江都朝见天子”天使问。

杜伏威今天换了身紫袍玉带,他此前已经是正四品太守从三品散阶。换上袍服的他,显得倒是没那么锐利。

“原本我是打算明日就随天使过江去朝见天子,接受兵符印信的。不过我担忧江西的叛军,那边形势紧急,等我见过天子取得印信后再回来交接,怕是又要耽误不少时间,正好我听闻赵太府已经从会稽入京,正要经过,所以我意先与赵太府办理交接,然后入京朝见天子,这样等朝见完毕,就能直接从江都乘船往江南西了。”

杜伏威的这番话,让天使有些预料不及。

天使有些犹豫。

杜伏威见他这样子,更加坐实了自己心中的判断。

皇帝根本就不是要升他的官,不过是要找个理由把他调离江南,等他到了江都,那时要杀要剐还是要囚禁那不都是皇帝说了算,他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

他很清楚现在这一切的由来,那就是罗成跟朝廷关系的紧张。

他已经收到了罗成的来信,信里罗成跟他透了不少底。

总之一句话,握好手中兵马,静待形势变化。

兵马就是手中的根本。

“怎么这有何为难的吗”杜伏威笑道,“我也是想着能尽早去江南西平叛的。”

那天使想想道,“赵太府也是要去江都朝见天子的,何不在江都时再交接”

“哪有在江都交接江南安抚使的差事的,自然还是应当在江南交接的好,我也已经派人去各郡传令,召诸郡太守、郡丞等前来,况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