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隋唐大猛士 > 分节阅读 443

分节阅读 443(2/2)

目录

开放的是前朝三大殿和皇城三省六部诸司衙门,不过些紫微宫很大,在真正的大内以外,还有数座宫城,大内以北是玄武城、曜仪城和圆壁城三城,此三城把守着皇宫大内北面,三重城关,屯有禁军。

而西面则是西隔城和右夹城,东面是东隔城和左夹城,最外面还有一座比大内面积还大的东城,东城之北则是含嘉仓城。

大内之南,则是皇城。

真正的大内,只占整座皇宫的五分之一不到。

而大内又分前朝和内廷。

前朝是皇帝办公理事之所,也是召见大臣、以及朝会的地方,内廷自然是皇帝的寝宫和后妃以及年幼的皇子们居住的地方,另外还有掖庭宫是宫人居住以及工作地方。

哪怕这次只是开放前朝,三大殿也只开放了乾元殿,但对百姓来说,这都是难得的机会,这辈子有几个人有机会进皇宫啊。

若是想观看乾元殿之外的其它外朝诸殿,当然也是可以的,甚至还可以在宫中吃顿饭,当然,那些就不是免费的了,得买票参观。

而那一顿午餐虽然挺简单,但却绝不便宜。

可就算如此,依然有无数有钱人争着买票。

而参观时,宫中还有些纪念品出售,也都是些小玩意,比如说打上了紫微宫印记的文房四宝啊,绣有宫廷标记的丝绸布匹啊。

甚至御马厩里还有御马可出售,御酒坊中还有御酒出售。

这些东西全都盖有宫廷御用的标记,如今做为纪念品向百姓出售,便不仅仅是一样商品,而是带有比较特殊的身份象征了。

买的人十分多。

负责收钱的内侍省的那些宦官们拿笔登记的手都酸了,那边数钱的宦官也数的手软。

而在另一边,宫中午餐之时,还有一场别分生面的相亲会。

皇帝把那些年过二十五岁的宫人,尤其是一些已经因战火联系不上家人的宫人们安排相亲,身家清白,品性良好的官宦子弟、豪强士族子弟,甚至是普通良家农夫自弟,都有机会在午餐时参加这场相亲会。

这个相亲会最特别之处,不是来吃午餐相亲的人挑选这些宫人,而是由这些宫人挑选这些年轻的子弟。

宫人若挑中谁,然后安排那男子过来相见,只要男子不拒绝肯同意,这事就算同意了,会由宫里到时做为她们的娘家人,把她们嫁出去。

男家准备娉礼过来,宫中为宫人们采办嫁妆,然后下嫁。

这是由嫔妃长孙氏提出,然后皇后单氏主持,四妃协助的一场后宫活动,得到了罗成的大力支持。

开放皇宫大内,甚至还搞相亲,买御物,这些事情在不少大臣眼里很出格,认为有失体统,让普通百姓也都进大内参观,这样便失了皇家威严。

可罗成说服宰相大臣们的理由很简单,他此举并不为敛财,只是想拉近下与百姓的距离,让大家对大秦朝,对大秦皇家与百官们,更亲近。

至于售卖御物和卖门票的钱,也不会用来修建宫殿,而是要在洛阳城设立一些救济孤寡老人的养老院,救助孤儿弃婴的抚幼院,建立收葬无后之人的公墓园等。

罗成甚至已经决定,这皇宫开放不仅是搞一次,以后每年都搞一两次这样的皇宫开放日,让百姓能够进入皇宫参观,而售卖御物、宫廷午餐也可以一直搞下去,所得收入皆用来救助孤寡弃婴,收葬无后的穷人或客居洛阳的商贩士子等等。

他还要求各地官府衙门,也应当每年都搞衙门开放日,让百姓得以参观神秘的衙门,甚至每年搞几次公开办公日,让百姓能够近距离的观看到衙门是如何运作,官员如何办公的。

“之前萧侍郎提出的洛阳紫微宫全面修葺计划,说预算要约一百万贯钱。”

洛阳之南,洛水河边。

皇宫大内开放给百姓参观,皇帝却来到了行宫显仁宫。

这是隋朝修建的行宫之一,行宫不大,却保存的很好。

“一百万贯多吗,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去年光盐税就收了一百多万贯,不多。但朕要说,一百万贯是一笔大数字,一个有百亩地的自耕农家,就算是丰年,天下也太平,可一年所得若再除去开销花费,都未必能积攒下十贯钱。”

“一百万贯啊,这得是多少小农一辈子积蓄”

萧瑀道,“陛下,洛阳紫微宫是皇宫大内,如今陛下的家,不修也是不行的。”

“修可以修,但这钱不是这么花的。朕其实有一个办法,既能修葺皇宫,又能省去这一大笔钱。”

“陛下,可是向天下富户大商劝捐”陈叔达问。

遇大开支时,向那些大户富商劝捐,这是很常规的手段了,商人大户明知这很不公平,可也没办法。

只是这次,皇帝却是摇头,“不,劝捐其实就是敲诈,这很不好,我们不能开这样的头。”

“那如何解决这一百万贯”陈叔达不解。

皇帝便道,其实一百万贯这个预算是有些高的,如果换个办法,能大大降低费用。当然,若是直接换个方式,便能一文钱不花。

罗成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跟他卖御物一样,本来一匹上等的好马,在边市大约能值十多匹绢,到了中原,能值二三十匹绢,但是皇宫御马厩里的马出售,便能卖到一百匹绢一匹马,还供不应求。

第850章藩乱

夏季的暖风吹过马邑城代国公府门前的树梢,叶子哗啦啦的响着。

代国公府内,定襄道右都督指挥使、马邑太守、代国公刘武周正与原雁门道诸将校十余人济济一堂,杯筹交措。

原义武左军使苑君璋,义武右军使高满政等一干将校,都是随刘武周当初马邑起事的兄弟,这几年他们虽说没有什么大作为,一直被杨义臣挡在太原之北,所据之地也一直就是马邑和雁门与楼烦三郡。

但他这几年也不是干坐着。

马邑起事之初,刘武周不过是隋马邑太守王仁恭麾下的一个鹰扬郎将,统领一千人马。可借着罗成的支持,他杀王仁恭起事,继而夺三郡,招兵买马,整训兵将,战功没多少,可北面得罗嗣业的马匹支持,后又得了不少突厥铁勒部众安置,实力也是渐强。

坐在刘武周旁边的是他的妹夫苑君璋,他本是马邑豪强大户子弟,家中巨富,后来跟刘武周交好,刘武周将妹妹嫁与他,两人关系更进一步。

苑君璋虽说是个豪强子弟,可却不识字,但人很聪明。他平素不太爱喝酒,可今天也灌了不少龙门飞将军,一张脸红光满满。

他放下酒杯,“娘的,别个个个加官晋爵,咱们这些个兄弟倒是越混官越小了。”

高满政便道,“可不,皇帝如今大加重用那些隋朝的旧贵族官员,大方豪爽的很,那萧瑀跟咱们打了几年,一归附,就授封国公拜宰相,你说他带着太原归附得封国公还罢了,可陈叔达之类的凭什么”

“还有王仁恭的儿子都授封了个侯爵,还授为郡丞了。”

酒一喝多,这些人说话便越发的肆无忌惮了。

今天本是刘武周的生日,所以邀请一众兄弟聚齐喝酒,这酒宴只有一干老兄弟。昨天刘武周就已经宴请了马邑城中一干官将,其中也有朝廷派来的郡丞、校尉等,但今天却只是私下小聚,没请那些人。

都是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