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隋唐大猛士 > 分节阅读 473

分节阅读 473(2/2)

目录

段志玄大声喝令。

“立跳荡功者,每人皆赏钱百贯,阶升三级”

士气正旺的秦军将士,听到这个更加是奋勇激发,一个个嗷嗷叫着往前冲。

萧关虽坚,可又如何

而更多的藩人轻骑,已经以千百人为一股,沿着各个河谷山口,四下出击,准备深入萧关周边数百里,甚至是绕到萧关后面去。这些蕃骑善长翻山走岭,彪悍勇武,这种小股机动,深入敌后的战术,正适合他们。

关城上。

李道宗暗暗心惊,却还在为关城唐军鼓气。

“我军占据险要关城,秦军虽众,但不过乌合也,他们这般一窝蜂似的来攻,只是来送死,大家不要怕,待他们靠近后,一起放箭。”

“只要我们坚守关城,不出十日,罗嗣业必败退。”

话还未落,已经冲到关城下的河套集群前锋,已经对着城上开始不断放箭。

一支接一支的箭飞上天空原来落下。

一支两支。

千万支。

箭如雨下。

而且几地停歇。

关城上的唐军不断中箭倒地,这支也几乎是临时征召起来的新兵,缺少铠甲,弓弩盾牌不足,尤其是战阵经验不足,结果第一轮箭雨下来,无数人便中箭倒地。

箭雨丝毫没有停歇,甚至越来越猛,越来越多的秦军冲到关城下,许多秦军勇士已经扛着梯子过来了。

第908章英雄本色

李道宗忽略了一个关键。

这个忽略,使得萧关变的岌岌可危。

他只道罗嗣业以两万军从定襄杀到灵武,再攻略陇右,宣武精锐肯定伤亡不小,能剩下两万都不错,现在弄出四五十万人,明显就是集结乌合。

但他没有料到,嗣业的几十万乌合之中,真正能战的其实不算少。可以说,随着罗成在北方击败突厥颉利可汗,李渊又在定襄损失十万兵马,丢失河套和陇右后,河陇之地的地方豪强也罢,藩人部落也罢,都对李唐不看好了,他们都想着痛打落水狗,然后以此为投名状,在新朝那里也争一个位置。

更何况,嗣业也是员经验丰富的老将,他简单的整编后,效果还是不错的。此时以精锐府兵打头阵,这好钢用在了刀刃之上,这把四十米长的大刀,依然锋利无比。

相比之下。

萧关上的守军,既不是李渊当初从江都带回来的骁果精锐,也不是后来在关中招募的关陇子弟,也不是击败薛家后招降的陇右悍兵,眼下的萧关守兵,只是一群附近紧急征召起来的壮丁。

铠甲缺少,武器不精,更别说缺少训练,优秀的军官也不足。

虽然此前嗣业试探性的进攻萧关时,李道宗守住了萧关,但那不过是嗣业没有真心强攻,他转而去攻略陇右。

如今再回头,又是含怒出手,可就不是李道祖还能侥幸的了。

其实李道宗也向长安请援无数次,奈何现在李渊已经拿不出兵马来增援萧关了。

李渊如今只剩下了一个关中,之前归附的巴蜀之地,如今汉中地区被秦军攻占,蜀中虽名义上还是大唐的,但已经被隔断在外,钱粮兵马都无法过来。

武关早失守,秦军直逼蓝田关下。

散关下也早有秦军封堵,更别说蒲坂和潼关外也有秦军。

在这种情况下,哪里都需要援兵,关中剩下的这十万人马,哪里都动不了。李渊也只能给李道宗送来了许多空白的官职告身,让他想办法招募兵员。

李道宗又能有什么办法。

他最后也只能找来附近几州的士族豪强们,然后把这些告身授给他们,再让他们去招募兵马。

他授一个地方豪强子为军将,然后让他去想办法招募数名团偏将,团偏将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去招几个营校尉。

营校尉再自己去招队头。

队头再回乡招五个火长,火长再每人拉九个人过来。

通过这种层层分包一样的方式,李道宗倒是在短时间内,让萧关有了两万多人马。

萧关下辖两军,但基本上都是步兵,还九成以上是新兵。

虽说这些兵都是同乡亲族,比较团结,但再团结,也是新兵啊,装备不足,训练不足,军官们的经验能力也不足,如何打仗

萧关城下。

嗣业脱去上衣,精赤上身,亲自站在帅旗之下擂鼓助威。

鼓声动地,杀声震天。

段志玄更是把自己的将旗直接推进到了萧关城下二百步之距。

秦军的打法极其简单,利用数量优势,尤其是弓弩的优势,以弓弩对着城上集群覆盖。

然后掩护着更精锐的宣武先登步卒云梯攻关。

几乎没有什么战术部署,就是欺负关上兵少,欺负关上新兵。

“放箭,放箭”

李道宗脸上被一支流矢射穿,从左脸进右脸出,可他都硬是不肯下城。

“郡王,你的伤”

“找军医来”李道宗忍痛道。

一中军医背着药箱胆战心惊的在几名唐军的盾牌掩护下过来。

“给我拔箭。”

那军医看了下,“大王,这里太混乱也太危险,请大王下城拔箭疗伤。”

“就在这拔”

李道宗看着岌岌可危的关城,咬牙道。

那军医摇头,这样混乱的战场关城上,他如何动的了手。

“大王,箭伤虽不算特别严重,但也并不易处理,还请大王下城。”

李道宗拔剑,直接一剑砍了这军医。

“再换一个军医。”

又一名军医叫来,那人吓的更是手脚颤抖,完全无法在这里操作,结果李道宗又一剑把他砍了。

“再换一个”

第三个军医看着前两个同伴的尸道还在地上,只得咬牙为他取箭。他手脚抖的厉害,弄的李道宗满脸满身都是血,可李道宗却是哼都没哼一声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