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95(2/2)
可以说,回纥联盟的出现和叛乱,本就是大秦在幕后操作的结果。
不过表面上,如今的大秦和薛延陀汗国的关系还是很好的,但也仅是表面关系好。
不管是皇帝罗成,还是宰辅们,都已经视薛延陀为潜在威胁了。
当然,没有理由,直接出兵,那是不行的。而且直接出兵漠北,这也并不合适。
最佳的方案,当然还是让回纥跟薛延陀继续斗下去,内斗的越厉害,那么朝廷就能坐收更多渔翁之利。
只是现在罗成想不到,居然这泥孰又来这么一手。
“想办法拿到证据,要铁证。”
李宪马上领命。
“原本夷男说不想当这大汗,朕还不想强求。现在看来,若夷男当上这大汗,才会让漠北局势对我大秦更加有利啊。”
薛延陀拥兵二十万,雄居漠北,而回纥联盟推举的韦纥首领药葛罗菩萨也联合数部,拥有不下二十万之兵力。
“召泥孰”
泥孰闻诏,惴惴不安。
虽说那批人已经全都处置妥当了,而且之前本就没有用使团的人,而是用的在洛阳在薛延陀人。
可这事终究是没做成,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暴露。
现在皇帝突然召见,他惊惧不已。
“若不去,则天子更加怀疑。”
泥孰无奈入宫。
一见面,结果皇帝却笑着告诉他,“朕之前把真珠可汗的意思已经转告给夷男了,可惜这小子这些年在中原已经习惯了,如今还爱上了朕的外甥女长沙郡主,不可归返漠北也,甚至连可汗都不想当。”
泥孰听了暗喜,表面上却道,“这可如何能行,我父亲真珠大汗已经临危,急等他回去见面。”
“朕也是这样说的,可他说怕是已经赶不到了,洛阳到漠北汗庭,一路得几个月,根本来不及了,他也不想当可汗,所以不想回去。”
泥孰意外惊喜。
罗成打量着他,越发确定他就是刺杀夷男之人。
“朕也不能强迫夷男回去,不过真珠可汗的临终请求我也不好拒绝,思来想去,朕倒是有一个两全之法。”
“不知圣人何法”
“朕先册封夷男为薛延陀大汗。”
泥孰脸上露出失望之色。
“当然,夷男既然一心不肯回去,所以呢,朕打算另授一位小可汗,代夷男主持薛延陀汗国的军政大事。朕觉得,泥孰你也不错。”
泥孰意外惊喜。
“夷男一心留在中原,想娶长沙郡主,朕倒也乐见,待他们成婚之后,到时再让夷男把汗位传给你,这样也算是圆了真珠可汗的一番遗愿了,你看如何”
泥孰恨不得皇帝立即下诏,不过也还是假装扭捏了一番。
“如果你觉得可以,那就请立即返回漠北,宣布朕的决定,当然,按我们中原的传统呢,娶妻总得要下娉送礼的,你做为夷男的伯父,回去后就代夷男置办娉礼送来,待夷男大婚过后,便正式把这汗位传给你。”
“不知娉礼要多少”泥孰恨不得马上就能筹备齐娉礼,让夷男把婚完成了。
“夷男如今即位大汗,那么朕也会将长沙郡主赐封为长沙公主,既然是公主,这娉礼自然得多点才合适,对吧”罗成笑呵呵道。“薛延陀为漠北草原汗国,朕也就不要你们以金银器物为娉,便以一万匹马,五万头牛,十万只羊这些草原牲畜为娉礼吧,可否”
一万匹马、五万头牛、十万只羊,这个彩礼可是要求够高的,就算是对薛延陀汗来说,也不是个小数字。
尤其这些做为彩礼,肯定还得送到大秦来才行啊。
泥孰犹豫。
罗成呵呵,“办不到吗”
泥孰想了想,只要等夷男娶了公主完了婚,那到时汗位就要传给他,怎么算也不亏,于是一咬牙,拍着胸脯道,“办的到,一定办到”
“哈哈哈,朕等你们消息,娉礼准备好后就送到河套灵武郡吧”
罗成没让他们送到漠南,而是要求送到灵武,那可是距离阴山都还有上千里远呢。
可既然都已经拍了胸脯说可以了,没理由这个时候又生枝节,泥孰只能咬咬牙,全都应承下来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1245章人约黄昏后
夜凉如水。
殿中依然灯火明亮。
皇帝披衣坐于案前,手执朱笔,批复奏折。
如今每日呈到宫内奏事处的奏折,得有上千本,有奏事折,请安折、谢恩折、贺折等诸类。这些直接呈到宫中,不通过通政司,不经宰辅们折子,皇帝如果全都亲启,肯定一天得占用大半时间。
因此皇帝也让内三省主官秘书监、殿中监、内侍监协助筛选,比如三品及以上封疆大吏的奏折,都由他亲启亲回。
李靖上奏折请安,罗成提笔在奏折后面朱笔回复,“朕躬甚安,入秋以来更觉好,卿好么朕实时常想念,可保养身体,若岭南局势安稳,来京朝集,君臣相会矣。”
又拿起一封,却是分封于关外的东宁王罗士信的奏折。
士信奏请圣上允两个满六岁的孩子入京读书。
罗成回复,“朕派人前来迎接,小六你也可以一起入京朝集,早点来,多呆些时间,陪陪太上皇和皇太后他们,正月后再回去。”
日南郡太守裴成栋上改名折,请皇帝赐准。
因为其名字中有个成字,需避皇帝名讳。
罗成回复,“朕此前已经下诏宣布,除与朕同名同姓,否则无须避讳改名,你的名字成栋挺好,朕很喜欢,不用改。”
避讳这在古代是很寻常的事情,古人要避祖先父亲的讳,也得避皇帝的讳,因此名字不能犯讳,甚至地名也得避讳。
就比如前朝之时,因为要避皇帝杨广的讳,于是广陵改成了江都,广安改成了延安,广饶县改东海,广都县改双流,广化县改河池,广州改为番州等。
而为避杨坚父亲杨忠的忠字讳,甚至中书省改成了内史省,侍中改成了纳言,中书令改成了内史令等等。
还有,历史上李绩原名徐世绩,后来赐姓李为李世绩。李世民当了皇帝后,于是避讳改为李绩,就连朝廷六部之一的民部,也因此改成了户部。
罗成对于这种避讳改名,并不太支持,今天避这个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