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二章 国朝军部皆忙碌,炸刺砸门痴虎儿(上)(2/2)
弘治皇帝读奏至此,就差拍案叫绝了。
可不是这个理儿么?!
军伍上下所有高级官佐尽数出于朕之门下,便是有几人心怀不轨又如何?!
他们能拉拢到多少人?!
何况张小公爷业已做了规划,首先就是将校调职。
每年一评,三年必调。
士卒者服役五年无晋升,则退役归乡。
且士卒服役尽数为异地,这保证其不会为乡里所扰。
另外则是让他们上官即便是有反心,从贼者亦多考虑家中会否被牵连……
这些事儿直接把整个国朝带军部,和弘治皇帝都拖住了。
明显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搞定的,所以现在没人来打搅张小公爷。
可没人来打搅,并不代表就真的平静。
“砰~!”
草庐亭前,张小公爷面前的那张号称“刀斧不进”的蚬木矮几发出了“咔嚓~”的悲鸣。
妙安、足利鹤她们全都给吓住了,从来不曾见过张小公爷发这么大注释院了。
可想而知,自家的这位少年恩师已经气到了什么程度。
姬武将们不敢怠慢,赶紧将玄骝牵了过来。
看着这匹熟悉的黑马,张小公爷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
“上马!走!”
本来以为自家少年恩师的心注释院!
弘文注释院里,湛若水脸色有些颓废。
他默默的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台上,低头叹气。
他都不记得自己是第几次跟其他人争论了,为的就是注释的问题。
这次的注释不是没有争论,而是有非常大的争论。
尤其是对很多断句上。
比如多数鸿儒们赞同的《论语·泰伯篇》,其中那句“民可使其由之,不可使其知之。”
这个断句站若是是觉着很有问题的,夫子的原话怎么可能是这样?!
这不是愚民之说么?!
然而对方很快的又搬出《论语阳货第十七》,其中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做反驳。
且他们人数众多,湛若水完全争辩不过。
想要拂袖而去,但看到他们笑吟吟的表情湛若水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们就是要排除异己,就是要党同伐异!
若是自己现在就走了,那就真遂了他们的意了。
湛若水想到的是关于弘文注释院的规定,他们定下的将来就是天下人所学了!
可以说,他们会完完全全的控制住所有人的想法。
不按照他们想法的一切,都是错误的、都是要被排斥打压的。
能阻止他们吗?!湛若水感觉有些绝望。
张小公爷费尽心思搞起来的这个弘文注释院,想不到最终还是沦落为他们的工具。
这些个腐儒们甚至借此机会,将要彻底把其他异者拔除!
“若水公,莫要多想了!”
这个时候,眼见得一个身着儒衫的身影笑吟吟的走了进来。
看得这个身影,湛若水脸色不由得阴沉下来。
“鄯善先生,此为若水办公之处!未请自来,怕是不合礼数罢?!”
那叫鄯善的老者闻言不由得一滞,但他身后却站出来以青年躬身道。
“若水先生何至于如此?!我家先生只是来与您交流一番,拒人于千里之外非君子所为啊!”
湛若水缓缓的站了起来,望着这二人冷冷的道。
“交流就不必了,瞒着老夫便直接印出范本这是交流么?!”
“尔等心思老夫怎会不明白?!就是要愚弄百姓!如此行径,老夫不屑为伍!”
那鄯善先生双目微微眯起,却也不生气。
眼见他淡淡一笑:“先生为何生气?!”
“《商君书》言‘民愚则易治也,圣人之治也,多禁以止能,任力以穷诈’……”
“民弱国强,国强民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昔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
鄯善先生望着湛若水,轻叹道。
“古往今来皆是此理,所注经典难道就不该如此么?!”
湛若水闻此言“呼啦~”一下起身,怒目圆瞪:“谬之!荒唐!”
“《商君书》是否伪作尚未可知,且尔怎不言《商君书·开塞》之句?!”
这话说的鄯善先生不由得脸色尴尬,这才反应过来面前的这位也是鸿儒啊!
《商君书·开塞》还有一句是“圣人不法古,不脩今。法古则后于时,脩今则塞于势”。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
圣人既不效法古代,也不拘守现状。
效法古代就要落后于时代,拘守现状就会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切事物,不能拘泥于教条、现状或祖宗之法。
若是这么一说,那他前面的“民愚则易治也,圣人之治也,多禁以止能,任力以穷诈”就要被推翻了。
这打脸简直打的……
“哼~!我好心劝你,莫要自误!”
鄯善先生的笑容渐渐的敛去了,双手拢在袖子里冷声道:“先生最好看清楚形势!”
便是这个时候,地面开始“隆隆隆……”的震动了起来!div
明朝小公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