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3(1/2)
听石老的过往。
石老笑了笑,缓缓说道:“你想听,我就给你说说,好久没跟人提这个了。”
就这样,一老一小肩并肩坐在椅子上,楚浩听着石老慢慢的诉说,似乎自己也回到了那个日月无光,充满绝望的年代,感受石老他们是如何在绝望中努力前行的。
逐渐西下的太阳,将这一老一小的身影拉的越来越长。
第二天,科学院大学会议厅。
此时的会议厅中,已经站满了科学院大学的教职工和学生,甚至其中还不乏院士们的身影,另外自然也少不得曼彻斯特大学的访问学者们。
毕竟今天的事情可是一件大事,不管楚浩今天的实验是否成功,这都是一件大事。
如果实验成功了,自然就不用说了,能获得诺贝尔奖,这在哪个国家都是一个大事,更别说华夏这种,还从未正儿八经有华夏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国家。
尤其是按照估计,石墨烯分解技术一旦研究出来,五六年之内,诺贝奖评审委员会就绝对会颁发诺贝尔奖的。
那岂不是意味着楚浩获得诺贝尔奖的年龄,还不足二十四岁,这直接就打破了获得诺贝尔奖的最小年龄了。
而假如实验不成功的话,那意味着楚浩这个去年全球物理界最为闪亮的那颗星星即将失去他大半的光泽,从一飞冲天之势,直接跌落下来。
什么华夏最有希望获得自然学科类诺贝尔奖的人,自然就不用再提了,身上所有的光环都会被剥夺掉。
不说一下子打落凡尘吧,最起码需要老老实实的做几年冷板凳,才会能有再次出头的机会和可能。
不过,楚浩还年轻,或者说太年轻了,他能承受得起。
所以说,不论这次楚浩的石墨烯分解技术的成功与失败,这对于华夏的科研界来说,都是一场大事。
正文第四百九十七章会议厅
此时,科学院大学会议厅,人流攒动,熙熙攘攘。
到处都是端着酒杯和餐盘,衣冠楚楚的教授、学者。
如果不是,会议厅里面的女性太少,要不然也就是一场相当不错的冷餐会了,而不是像是一个正儿八经的学术报告会,又或者说是成果验证会。
嗯,没错,就是冷餐会,这是雷教授和科学院大学的校领导们商量后的决定。
现场的人,曼彻斯特大学的人就不说了,就连科学院大学的人也基本上有百分之八十的人曾经出访过西方,对冷餐会一点都不陌生。
想必,举办一场冷餐会,总比一个干巴巴的学术报告会,成果验证会,气氛要好得多了,反正楚浩也说过了,不需要任何的设备,那也就意味着举行冷餐会也不会跟楚浩的实验太过于不搭调。
当然了,最重要的原因,如果楚浩实验失败的话,那么场面也不至于说太过于尴尬。
要知道,如果说石老对楚浩有十成的信心,那到了雷教授这里,顶也就七成,至于说科学院大学的校领导们,能有五成的信心就已经不错了,而且其中有三成,还是给石老的。
毕竟楚浩瞎胡闹也就算了,石老总不会也跟着瞎胡闹吧。
不过有一点,跟冷餐会不太一样,就是会议厅里面,到处都是举着照相机,摄像机,话筒的记者。
如果单看这些记者的话,到是挺像一个研究成果报告会的,甚至还能看出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
因为来的人,都是各大主流媒体的记者,甚至其中不乏中字头的国家级媒体。
说实话,雷教授,包括科学院大学的校领导,都没想到过,居然会来这么多的媒体记者。
怎么说那,科学院大学的领导们对楚浩没信心,但是这些媒体记者反而对楚浩很有信心。
因为,他们已经见证过楚浩两次创造奇迹了,自然有理由相信,这一次楚浩依旧会创造奇迹。
并且,上两次报道楚浩,他们的报纸销量,收视率等等也都创造了一个奇迹,所以说他们怎么能够不来。
再者说了,他们是稳准不赔的好吧。
如果楚浩真的研究出石墨烯分解技术了,那么毫无疑问,华夏第一个本土诺奖获得者,世上最年轻诺奖获得者这样的名头,就会接二连三的砸在楚浩的头上。
而报纸销量和收视率也会同样节节攀升。
但假如说,楚浩失败了,那也无所谓,他们无非就是把标题改成,天才的陨落,华夏再一次冲击诺奖失败而已。
这样的话,报纸销量和收视率不一定比上一个结果差到哪里。
如果以,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华夏人这句话来想的话,说不定报纸销量和收视率还会更高那,他们只在乎话题的关注度,而不在乎话题是什么。
他们是稳赚不赔的,所以说傻子才不来那,如果不是时间太紧,来的都是在燕京的媒体,仅仅是记者都能把会议厅给撑爆了。
布鲁克拿着红酒杯,随意的溜达着,一副胜券在握的模样。
嗯,没错,他觉得自己已经赢了。
在楚浩说出自己能分解石墨烯的时候就已经赢了,毕竟这世界没有几个人比他更了解石墨烯了。
究竟谁能成功,他不敢确定,但如果说谁会失败,那他绝对能确定了,更别说他回来的时候,又打听过关于楚浩的消息,这下他信心也就更足了。
毕竟一个连一块石墨都没有的实验室是不可能做出石墨烯的。
“布鲁克教授,看来你今天的心情非常不错。”
曼彻斯特大学,天文和物理学院院长,迈克尔希金斯教授,这就是这次曼彻斯特大学学者访问团的领队,朝着布鲁克举了举手中的杯子。
布鲁克微微一笑,然后一脸玩味的说道:“我想着,我会记得这一天的,因为我今年所有的欢笑都指着这一天给我带来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