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唐上烟雨 > 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锋前指夜

第一百五十三章 兵锋前指夜(2/2)

目录

道士刚迈出的步子站住,有些不解,莫非还有什么未曾交代的么,却听得李枺绫的清冷声音仿若从亿万年前传来,无形无影。

“不要太过相信天上的星辰,它们太过遥远,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李泌知晓她要抵御吐蕃大军东征,一人镇守祁连山道,守了一辈子,可那交给陇右节度使不就可以了么,而今河北大乱,她为何闭门不出,以她的性子不应该这般,李泌思索了一路,思索不透。

还有下山前的最后一句话,为何会对我说这个,她不是星宿之主么?难道连她也不信这伟大的占卜星术了么。

思索不透,高人总有高人语,说得比天高,意境比海深,实际多半故弄玄虚,令人费尽心思,李泌面朝千里之外的祁连山遥遥一拜,而后迈入长安城,直登兴庆宫去。

李泌这一折一返,耽搁了近半月,安禄山大军已将河北搅得天翻地覆,各处州县尽皆投降,从北方来的军报探子早已将长安东门的门槛都给踏平了。

“安禄山何故反耶?安禄山怎敢反耶?”李隆基在大殿上负手踱步,胸前的金丝龙鳞在兴庆殿内不断闪耀,渐渐化为赤红色,仿若那红光流转,便是圣上滔天怒气,经久难以平复。李隆基不止一次想,那臃肿丑陋的西域胖子,自己收他为义子,许他高官厚禄,还让玉环给他沐浴,朕有哪一点对不起他。李林甫死后,立刻提拔杨国忠,与他掣肘制衡,恩威并施,这狗贼还是反了。

“方舍人,你有何见解,是招抚还是平叛。”

方霖无语凝噎,贼军都杀到黄河渡上了,还怎么招抚,这必是鱼死网破之局面,陛下生性多疑,每每兴高采烈,或是龙颜大怒,局面难安时,便把她拉出来顶包,仿若自己是个当红太监,无所不能,天子屡次让她焦头烂额,心力憔悴,此刻只能硬着头皮道:

“以微臣所见,而今之计是要稳住关外局势,叛军势猛,已然攻破河北,直逼黄河,应当调兵遣将,阻拦叛军攻势,再徐徐图之,至于这派谁去统兵…”如此棘手的话题,方霖自然不会纠缠下去,她在朝中毫无亲信党羽,但凡吐出一个名字都是有害无益,此刻想到那安禄山的檄文,却是急中生智,对圣上谏言道:“据说叛军是为杨司徒而来,杨司徒足智多谋,见多识广,应有良将举荐罢。”

杨国忠吓得亡魂大冒,见矛头直指自己,满朝文武眼睛盯着,心里已将那狗急跳墙的安禄山和狡猾多端的方霖骂了百八十遍,此刻慌忙下跪,涕泗横流:“陛下,安禄山包藏祸心,老臣已向陛下劝谏了十年啊,老臣一无兵权,二无政权,是断然不可能蒙蔽圣听的啊,老臣忠心耿耿,日月可鉴啊。”

言外之意,便是安禄山狼子野心,是他自己要反,所谓清君侧,讨伐自己,不过是子虚乌有的借口。

“行了行了,尔等速速商讨,罗列出退贼良计罢。”李隆基以手撑腰,来回踱步,面色颇为疲惫,方霖见他年迈体虚,头昏眼花的样子,又见朝廷乱作一团,想了一想,趋步迈进,立于天子一丈外,面露担忧神色,小声嗫喏道:“陛下保重龙体,陛下安康,则天下太平啊。”

李隆基想到自己屡屡逼她上谏,令她左右为难,心有愧疚却也开怀,此女比之众官心细,比之后妃真诚,真真是朕贴心的小棉袄,于是和煦微笑,由衷赞赏道:“还是你善解人意。”不少人见状冷笑,什么女侠,自命清高,最终还不是要阿谀谄媚起来,比之杨国忠不遑多让。

诸大臣议论良久,林林总总倒是将战略制定得差不多了,其中夹带了多少私心,李隆基心里却也有数,叹息一声,正要让方霖写御诏的时候,殿外跌跌撞撞奔进来一个道士,这道士风尘仆仆,衣衫褴褛,在一众大臣错愕间迈步至天子身侧,将怀中书信呈上,凑到李隆基耳边密语数句。

李隆基面色沉凝,悄无声息看了方霖一眼,而后默默拆开密函,殿下群臣莫不对此突兀造访的道士惊诧万分,莫非朝中朝外局势又要变动么。

她所举荐的,莫不是忠义贤良之人,皆是才德并重之辈,多为淑质英才,廉洁奉公,李隆基不禁在想,她与信上几人熟悉么?应该并不熟悉,她只是想要天下太平而已。

过去这么多年,她还是这般刚正无私,未免让朕心怀愧疚。李隆基幽幽一叹,提笔将信上内容稍作改动,而后让内侍读了出来。

以九原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统领关内道朔方军,东出太行山。

以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卫尉卿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二者镇守山西,河南何郡,阻拦叛军行军时间。

以荣王李琬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右金吾卫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率领关中大军出征,只不过这荣王李琬出征前突然暴病而亡,高仙芝仓促招兵,招募而来的皆是未有作战经验的市井之人。

百官皆言陛下英明,叛军不日便降。

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方霖心中一动,突兀有了一个想法。

下朝之后,方霖独自来到勤政楼,面见圣上,开口便说道:“陛下,而今贼军强渡黄河,来势汹汹,赖以关外诸郡镇守,贼军难能南下。臣愿为朔方先锋军,前去讨贼,为国分忧。”

李隆基放下手中奏折,有些错愕,见到方霖穿着官服,身形柔弱,一时间竟然忘了,她曾是身负高深武功,退了回纥大军的女侠。

“你要去参军?”

“陛下,臣才疏学浅,空有满腔抱负,却无治国之才,留在京城,徒劳无用,朝廷内有满朝肱骨足矣,微臣于三省而言不过画蛇添足耳,不如将这一身武艺,交付给讨贼平叛中去,而今渔阳军反叛,朔方军是为朝廷精锐主力,微臣与九原太守有旧,还望陛下恩准,容许微臣报效朝廷。”方霖肺腑之言,令人不疑有他。

这的确出乎李隆基意料,却也合情合理,若是她能在军中积累战功,平贼军叛乱,那朕要封她宰相一职,便容易得多。许久之后,长叹一声,为她写好召令,让她择日出征。

“连你都走了,兴庆宫内霎时变得灯火昏暗。”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