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9(2/2)
以上种种,皆是发生于百姓之间,军民本是一体,如今魏无忌在这二者之间深得人望,这便意味着什么
虽然魏无忌现在只是一位将军,魏国数十位将军中的一位,但他终究是有不同的。
这就是利用舆论的好处,魏无忌手里的沾杆处干的就是这些,这是同样是超越时代的战争。
同样的,魏无忌在前线取得大胜的消息也传到了靖北城的魏府之中。
此时的曹馨肚子已经挺得老大,再有一个来月便要分娩,如今更是走动都显得困难。
如今府上人人都说,夫人肚子里怀的定是一位小公子,这让曹馨在开心的同时也有些忐忑,万一要不是男孩儿呢
如今自己丈夫又不在身边,曹馨心中的焦虑更是无人能够倾诉,唯有默默憋在心里。
最近一月整个北境更是被匈奴闹得不可开交,自己丈夫更是在对抗匈奴的最前线,这便更让曹馨担忧不已。
整座府邸中曹馨是女主人,她都感觉不痛快了,府邸中的其他人自然日子也不好过。
所以,在第一时间有魏无忌的消息后,驻在魏府中的沾杆处的人便将消息透露了出去。
得知魏无忌消息的婢女们,自然立即将魏无忌大胜的消息告诉曹馨,让她的心情好上一些。
果然,在得知魏无忌的消息之后,女主人曹馨的心情立即便好上了许多。
在府中同样挺着大肚子的还有环儿,她比曹馨要晚差不多半个月。
在府中曹馨若是真要找个能说话的,便也只有同样怀着孩子的环儿了,此时这个好消息正好二人一起分享。
“公子原来已经打到长城外了”在听过曹馨的诉说之后,环儿如是感慨道。
实际上,相比于曹馨这种世家大小姐来说,环儿还要少许多多愁善感,她只是一些盼望着自己男人平安归来,然后为自己的孩子起个名字。
只听此时曹馨道:“是啊夫君已经在长城之外大败匈奴,将匈奴赶出长城的时机已经不远,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环儿脑袋没曹馨转得那么快,此时她只知道现在的公子是安全的,而且还打了胜仗。
曹馨颇有种曲高和寡的意味,此时便道:“这意味着,再过不久夫君就会回来,说不定还能在孩子出生之前赶回来”
是的,曹馨就是对自己丈夫这么有信心,相信他一定能将匈奴人大败,根本不去想魏无忌手里有多少人马,匈奴人又有多少人马。
这就是宣传到位的好处,所有人都认为魏无忌取得胜利是天经地义的,这种信任无疑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
但同样这也意味着,魏无忌不能有丝毫差错,那样对他也将是致命的打击。
可不管怎么说,此时魏无忌大胜的消息传播出去之后,对燕山军民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信心。
第557章决战不逢时
求订阅求订阅
面对匈奴人不断发动的劫掠,岭北大营在陈万云的调度之下,组织了军队加大打击力度,想要遏制住匈奴的势头。
这期间二者大战不下十次,但却是负多胜少,可终归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匈奴的锐气,让他们知道燕山之地不是可以随意出入的。
但陈万云却不满足于现状,魏无忌在那么困难的境地之下,都可以反败为胜,痛击匈奴,他陈万云难道就不行
带兵打仗数十年的陈万云确实很不服气,自己怎么可能被一个小年轻给比了下去。
陈万云也有了解外面的舆论,现在大多数人都将魏无忌视为救星,这让他感觉更是心里难受。
执掌岭北大营都有七八年的陈万云,一向自诩为魏国北疆的保护神,如今怎么甘心自己被推落神坛。
所以,虽然和匈奴交战并不顺利,但陈万云还是积极组织大战,集结余下的四万骑兵,在八月初三这天便往北平关方向开去。
可以说,陈万云这是打红了眼,已经有些失去理智了。
现在他更应该做的是固守防线,等待武安大营和襄平大营的援兵,而不是一意孤行,只是为了证明自己。
但是,如果常人处在陈万云的位置,恐怕也难不被情绪左右。
苦心经营数十年的前程没了,反而还有年轻人比自己做得更好这种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当然,陈万云也不全是因为意气之争才作此决定,他还存了一番翻盘的打算。
若是他将匈奴人击败,说不定还能功过相抵,到时候再把贻误战机的罪名推到向勋头上,就能把自己摘出去。
魏军大军直奔北平关而去,四万骑兵可不是什么人都能招惹的,所以这一路上匈奴各部都只能退避。
北平关正是瞿与单于坐镇,对于其他各部的退避,他也不会感到生气,那些附庸部族去了也是送死。
所以,除开长城之外的两个本部万骑之外,瞿与单于调集了还剩下的四个本部万骑。
原本是匈奴可以调集六个本部万骑的,但被魏无忌打残那两个此时却根本无法参战,显然还活在战争阴影之中。
除此之外,还有东胡人的四个万骑,当然还有嵇沄部和黑水部的万骑。
这就是足足五万骑兵,兵力甚至还压过魏军一头,此战却是胜负难晓。
但是瞿与单于却不敢大意,虽然自己这边兵力更足,但别忘了里面还有两万东胡人。
对于东胡人,瞿与单于是不敢完全信任的,所以他的担忧也恰恰来源于自己手下东胡人。
但毕竟此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瞿与单于也只能让东胡人上了。
魏侯十五年八月初五,陈万云率领大军与瞿与单于于北平关南二十里处决战。
这里是一个集镇之外的小平原,恰好能够作为数万大军冲杀之处,只不过附近没来得及收割的麦穗就可惜了。
虽然兵力有所不足,但整个魏军的气势还是不下于匈奴,燕山是这些士卒的家乡,他们自然对这些侵略者同仇敌忾。
两边列阵之下,陈万云看不到匈奴单于在何处,只能盯着远处匈奴军阵默然不语。
在交战的前一刻,陈万云没来由心里有些紧张,这种情况已经许久没发生在他身上了。
整个燕山的安危此时都扛在他的肩头,此战胜当然万事大吉,而此战败则万事皆休。
若是这支骑兵败了,没有骑兵各处支援的话,靖北城的防线则变得很脆弱。
但即便是后悔,此时也来不及了,现在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