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都市模拟人生 > 分节阅读 427

分节阅读 427(1/2)

目录

这个球状的法则领域生成后,周鸣便可以像在副本灵元大陆中一样,进行修炼。

不过,不代表他可以马上修炼。

法则领域只是提供了一套兼容的“模板”而已,想要展开修炼,还得“加装”其他东西。

一个是精神力的载体灵元粒子。

另一个则是精神力本身魂力。

这两样东西,系统都不可能凭空生产出来,只能从副本灵元大陆中获取。

所以系统给周鸣提供了两个方案。

一个,周鸣自给自足,使用时空宝箱,从副本灵元大陆中,具现充满灵元的“灵晶”和充满魂力的“魂石”,供自己修炼。

二个,从系统商城中购买,灵元大陆通关后,系统可从托管的几个角色那,吸收“灵元粒子”与“魂力”,然后作为商品,上架到系统商城中,并标注了价格。

灵元粒子:300成就点单位

魂力:100成就点单位

这里说明一下,魂力的价格之所以便宜不少,是因为修士在修炼的过程中,自身会产生魂力,只有修为到了“出神期”、“灵圣期”以后,自身产生的魂力将不够用,会从外界进行额外补充。

也就是说,前期修炼,基本不需要考虑购买魂力。

只需购买灵元粒子即可。

即便如此,周鸣还是大骂系统奸商

“系统,你能不能再无耻点那几个角色分身都是我攒下的宝贵财产,你托管后,拿他们当充电插头,汲取灵元和魂力,再回过头来找我卖钱系统,你说这世上有没有比你更无耻的奸商”

周鸣大骂,这破系统,做生意已经精明成鬼了。

“宿主请听我解释,我把灵元粒子跟魂力抽取到系统空间中,也是需要损耗能量的,收点费用无可厚非,而且我这个价格并不贵,基本是以成本价卖给你了。”

“宿主不相可以算算,你用时空宝箱装的灵晶,拳头大的一块,可容纳1000单位的灵元,一口时空宝箱最多装300块灵晶,合计容纳30万单位的灵元。”

“但一口时空宝箱兑换价格是100亿成就点,除以30万,相当于每单位灵元需要33万成就点购买。”

“若直接在系统商城购买灵元,只需300成就点每单位,便宜了上百倍。”

“宿主,灵元还有魂力,系统真的是在以成本价出售。”

系统一口我不是奸商的语气道。

周鸣也默默算了算,发现系统没有算错。

但是不是真的如系统所说,灵元粒子以成本价卖给他他打死都不相信

周鸣再问系统,现实中,如果他的修为想晋升到灵圣期,大概需要多少单位的灵元粒子不包括魂力

“最少需要5000亿单位。”系统给出答案道。

周鸣马上查了下自己的游戏账户余额。

总金钱:99000亿1金钱100成就点

总成就点:34122万亿。

“五千亿,乘以三百,等于150万亿”

“魂力的开销更大,也至少是150万亿”

“两者之和”

周鸣心里一个咯噔。

咬牙大骂:“系统,你还说你不是奸商”

本以为自己这些成就点、金钱,永远不会有花完的一天,现在看来,这一切都在系统的算计之中

第二卷乱世宏图,布局乱世第200章智能时代

系统的坑,周鸣是领教到多次了,但不管多么的坑,他还是不得不往下跳。

不得不叹声无何奈何。

毕竟这个系统,不是那些散财系统,凭空给你几百几千亿,用来砸人打脸,然后给你更多的钱,打更多的脸,主角哪怕是花出几百万亿,也看不出半点通货膨胀的痕迹。

周鸣脑中的这个系统,则严格执行“付出多少回报多少”这条规定,周鸣都通关六个副本了,奖励体系还没崩,他还没有变成龙傲天,后面的副本,还有着不小的吸引力。

由此可见,系统真特么是个天才

注意力再回到现实。

自从两年多前,周鸣让人工智能源依,把副本金钱帝国的大量先进科学技术,整合成技术炸弹,通过“科技树网”,在z国范围内,进行爆炸之后,不过两年多的时间,z国的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国家整体科技水平,向前跃进了十年

今年7月份,从东部沿海城市开始爆发的“机器人革命”,更是标志着z国,进入了“智能时代”。

截止到现在的9月底,三个月时间不到,沿海几家机器人公司生产的各类机器人,总出货量已达到1000万台。

但年底,预计会超过3000万台。

这些机器人,全是智能等级达到20相当于20岁的人类,具有自我学习能力,手脚灵活,不知疲倦,能完全替代人类干活的“工作机器人”。

而一台“工作机器人”的维护保养成本,是一个成年劳动力的13至15。

且不论投放到什么工作岗位,“工作机器人”的工作效率,都至少是一个成年人类的2倍以上。

某些特殊工作岗位上,譬如说流水线、重体力搬运工等等,“工作机器人”的工作效率,甚至可达到人类的五倍、十倍

工作机器人不需要喝水吃饭,不需要长时间的技能培养,不需要娱乐休息,让机器人干活非常简单:

一,导入学习资料。

二,储备足够的电能。

在电能方面,这些工作机器人,用的多是石墨烯电池,能量密度很高,15分钟就能把电充满,之后工作机器人可连续工作24小时。

工作机器人一经问世,不说z国沸腾,整个世界,都震惊一片。

引起无数的讨论和争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