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2(2/2)
第二天,听闻据点被毁,清军人心不稳。绕至敌后的新华夏军队趁势发动进攻。伯力城内的联军自然不会闲着,同时冲出城外,两面夹击。
清军大乱。舒赫德自杀,王大勇战死,拉旺多尔济、阿思哈率领残兵撤退。清军被俘超过三千人,绝大部分是绿营士兵。新华夏经过甄别后,将八旗普通士兵放回,绿营根据自愿原则决定去留。虽然大部分都选择回去了,依然有三百多名无牵无挂的留在了新华夏。
在新华夏的建议下,联军并没有停歇,而是趁着清军新败,乘坐战舰,沿河而下,连续拔除了清军沿河的多处据点,像最著名的三姓城据点就被再次摧毁。整个东北被联军穿插的千疮百孔,毫无还手之力。
战败的消息传回北京,乾隆想要发火,却没有了对象,毕竟,主帅舒赫德已经死了。至于两名满族将领嘛,也是鼻青脸肿、浴血奋战的模样。虽然明知道他们是作秀的成分居多,但是也是无法再加责罚,不能太寒人心啊。
还是只能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虽然乾隆恨不得马上灭了这群匪徒,但是,三次战败,清军在东北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经公告了。甚至,连防守的力量都不足了,毕竟,东北太大了。满清要想控制东北,就必须有足够的军力。据估计,至少需要十万以上的军队,在几个重要的据点布防,才能有效阻滞敌人的进攻。但是,据统计,此时东北接近100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只有每平方公里17人。外东北面积更大,但是人口密度却更小。满打满算,人口不会超过三百万。
那么,问题来了,东北为什么人口这么少呢难道是此时东北太冷,不适宜人类居住答案:不是的。
原因在于,满清自私狭隘的柳条边政策。
所谓柳条边墙,是一条用柳条篱笆修筑的封禁界线。又名盛京边墙,柳墙、柳城、条子边。柳条边的修筑办法,是先用土堆成宽、高各3尺的土堤,堤上每隔5尺插柳条3根,各根柳条间再用绳子连结横条柳枝,即“插柳结绳”。土堤的外侧,再挖掘深壕,以禁行人越渡。柳条边有老边、新边之别。
老边又称盛京边墙,建于辽河流域,南起凤凰城今辽宁凤城西南,北到开原附近的威远堡,再折而转向西南,直到山海关与长城相接,长约1950余华里。是顺治初年到十八年1661完成的。
吉林地区的柳条边修筑时间稍晚,故称新边,是从威远堡向东北方向修到法特哈今吉林市北法特。康熙年间,由于户口繁生,边内旗地不足,又扩展柳条边。在柳条边上,初设21个边门即关卡,展边后改设20个,盘查过往行人,凡进出边门进行生产的各族居民,必须持有证明,从指定的关卡验证进入,否则就以私入禁地论罪。
修建柳条边是满清为维护“祖宗肇迹兴王之所”、“龙兴重地”而修筑,就是不让更多的汉人进入他们认为的龙兴之地。还有一层深意,企图借此禁止汉人进入满族聚居区,防止满族汉化,保持满洲的“国语骑射”习俗。边内外的皇族围场和人参、貂皮、珍珠等产地均为禁区,不许边民自由出入,私自采捕。最后一层意思,就是万一满清统治失败,为后代留一条退路。
辽东自战国时代的燕国起就纳入中华版图,明末的时候,辽东地区仍然生活着数百万汉人,然而后来辽东汉人或被后金军队屠杀,或被强行迁出关外,禁止汉人进出东北。这一野蛮政策使得东北一带汉人人口极其稀少,后来俄罗斯轻而易举的殖民东北北部,割走了10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领土。所以柳条边是极其反动的措施。
显然,此次对方堂而皇之的进入东北,对于满清是一个极为严重的信号,再不加强东北边防,满清的所谓“龙兴之地”就可能不保了。
因此,大学士刘统勋,作为满清少有的一个有战略意识的汉臣,不顾皇帝与满族大臣的猜疑,在早朝上,请求乾隆放开柳条边政策,准许汉人移民东北,充实东北,以东北人养东北驻军,做到军粮自给自足,从而永保东北之地。
从大局上讲,刘统勋的建议确实是极为正确的,也是最佳的一个保守东北的政策,这可以从后来的历史看出。自从19世纪,沙俄加快对满清的入侵步伐,满清为了加强东北的防守,道光后期,东北放垦弛禁,柳条边也随之完全废驰。但是,人口的迁移不是很快就能见效的,也因此让沙俄有了可乘之机,夺得了大量土地。直到民国时期,张作霖和张学良父子用火车把大量汉人拉进东北,充实了关外,才避免了东北再次遭沙俄瓜分的厄运。东北雄厚的人口反而威胁了地广人稀的西伯利亚,局势反转。
只是,刘统勋的话还没有说完,就遭到了傅恒为首的满族大臣的强烈反对,借口自然是违反祖制。更有激烈的人说刘统勋意欲截断大清龙脉,反对大清朝廷,其罪当诛。其实,无非是满族大臣内心狭隘自私的心理罢了。这与后来慈禧的“宁赠友邦、不与家奴”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赤县神州的天然拥有者,更不愿意与汉人平等共处,在他们看来,自己只是华夏大地的征服者、客居者,如果有那么一天,在中原无法呆下去了,他们还是要回到白山黑水的东北土地上的。至于神州大地,尤其是汉人的传统聚居地,也就是后来所谓的汉家十八省,是随时可以失去、甚至送人的。
乾隆从心里明白,刘统勋的建议更加有效、实用,但是为了自身自私的观念,却依然以擅议祖制为名,将其下狱。
退朝后,乾隆站在硕大的东北地图前,望着标注伯力的地点,久久不能移目,彻夜失眠。这在一向作息规律、注重养生的乾隆身上,是很难出现的。但是,偏偏最近一两年内,失眠的次数却越来越多,还都与新华夏有关。乾隆将新华夏恨到了骨子里。
以后,一连几天早朝,全无异动。
一直到九天后,乾隆突然将刘统勋放出,官复原职,并要求再次商议柳条边对策。虽然满族大臣依然反对。但是先前观望的汉族大臣已经猜到了乾隆的意思,开始大张旗鼓的支持移民东北的政策。
最后,乾隆以仲裁者的身份,宣布向东北移民。首批人员从河北、山东等地迁出,第一年预计迁出5万户,以后逐年增加。不过,依然将气候最好、土地最肥沃的辽宁与吉林东南部划为禁区,只允许汉民迁往黑龙江与吉林北部,以增强北方边境的实力。
第六十六章林航的外交处女秀一
再说新华夏。
经过大半个月的传递,华西战争的结果总算传到了欧洲。
英国国王乔治二世听说后楞了一下,“哦,这个所谓的新华夏还是有点实力的嘛,竟然以不到十艘战舰再次打败了西班牙的三百多艘战船,真是难以置信,看样子,要探查一下华夏人战船的秘密了。”
经过多次探查,英国人终于确认了,新华夏就在美洲太平洋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