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7(2/2)
1781年9月,南京的天气依然炎热,已经头发斑白的王秋召集内阁阁员召开会议。
在大明,由于实行的君主立宪制的责任内阁制,内阁的权利大大超过新华夏的内阁。作为内阁魁首的王秋,自然是权力最大的大明人。
在询问了一番内政过后,就询问到了最关键的四川那里。
“现在与成都的布政使杜玉林谈的怎么样了”
负责暗中接洽的军情司司长孙惠泉说道,“根据负责接洽的负责人言语,杜玉林已经做好了准备,寻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其中就有绿营的把总,只要我们兵临成都,他们到时候,必然打开城门接应。不过,他们要求,必须抓紧,否则,迟则生变。”
王秋拍板,“此时确实不宜拖延。”转向边上的兵部尚书吴林成,“吴尚书,你必须尽快安排西方面军进军成都事宜。此事事关重大,我们只要占有成都,就可以具有四川全境,西可遥控西藏,北可威慑陕甘。同时还能将我们与满清的边境推进到秦岭淮河一带,真正二分天下,甚至从人力物力上,更是占有绝对优势,满清将不战自溃。”
吴林成点头,“首辅放心,我马上安排进军事宜,务必在两个月内做好兵逼成都的准备。”
“只有一点,以最恶劣的情况,假设成都没有内应,或者内应失败为前提,也要有能力占领成都这样的情形来准备。”
“是”吴林成站起来,行了个军礼,显示对命令的重视。
另外就是内政方面的,尤其是经济方面,由于与新华夏签订的关税条约,彼此之间的商品往来,关税十分低下,比如纺织品的关税就只有5个点。当初,大明人甚至以为自己赚了呢,不为别的,就是因为大明就是传统的丝绸布匹出口国。只是,他们大大低估了新华夏纺织产品的低价格特性。新华夏的大量产品涌入大明,尤其是廉价棉布产品大量进入大明境内,对大明影响最大。新华夏的棉布不仅轻薄,而且颜色鲜艳,式样繁多,更重要的价格十分便宜,只有著名的松江布的一半左右价格,严重冲击了江南的棉布行业。
黄冠城正是主抓经济的,对此十分头疼。
王秋也是比较苦恼,“没想到同样的东西,新华夏却能卖的那么便宜,我们之前真是太失策了。”
黄冠城面红耳赤,“都怪我当时与新华夏人谈判的时候没有注意。”
“这不能完全怪你,我们都不知道,新华夏的产品在大明市场上竟然有这么大的竞争力。”
黄冠城为难道,“那我们现在怎么办现在每天都有大量的棉布商人到政府部门请愿,希望提高新华夏棉布以及瓷器的关税。”
“那就与新华夏针对关税重新谈判吧。”
“可是,他们会同意吗”
“我们日子不好过,长久下去对他们也不会有好处。”
黄冠城点头。
散会了,众内阁成员纷纷离去,王秋却留下了内阁次辅黄冠城。
王秋指着自己花白的头发,“冠城啊,你看我的头发,都全白了,将来的大明可就靠你了”
黄冠城笑道,“首辅您还精神矍铄着呢,最起码还能再干二十年。”
“你小子别净说好话,我们还是说些正事吧。”
“首辅您说。”
“关于新华夏提出的经济间谍案,你有处理方案吗”
“暂时没有好的解决方案。那经济间谍案,新华夏宣称是我们官方行为,大明与新华夏作为友好邻邦,发生这样的事情,确实十分难堪。难道是我们情报部门授意的吗”
“是我授意的”
“是您这”
王秋并没有直接解答黄冠城的疑惑,而是反问,“你觉得新华夏怎么样”
“在我大明从无到有建立的过程中,新华夏可以说是出力甚多啊。”
“所以,你认为新华夏是我们大明的朋友”
“首辅的意思”
“新华夏一直有句话,我很赞同,那就是,国家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句话,你一定要记住,牢牢的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