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8(2/2)
但是,在美利坚人看来,所谓苏族的领地实在太过可笑,此时的苏族已经占据了五大湖区近乎六成的土地,势力已经抵达伊利湖以西,让美国人的领土直接缩水了一成。
当初美国人对苏族人占领的土地就有颇多不满,只是为了国内的稳定暂时缓了缓,现在那还能忍,首先向新华夏发布了一番公告,无非是迫不得已的苦衷,自己不惜一切代价,想要获得原本属于自己的领土。
对于苏族人的语气就没有那么和善了,希望苏族人能够配合的让出原本属于美国的领土,否则不排除武力的方式。
这可就捅了篓子了。苏族人的长老会上,许多面膛赤黑袒胸露怀的精壮的老头子叫嚣着要对美国人展开最凶猛的还击,让他们明白苏族人并不是好惹的。即使是一向温和理性的乌特雅西都是愤愤不平。
此时,莫苏塔已经病逝,乌特雅西接人长老团首席长老,掌握苏族大权。初登大位的乌特雅西自然不允许因为在外人看来的软弱而让自己失去这个宝座。当众人一致叫嚣着报复美国人的时候,乌特雅西也就通过了与美国人硬杠一下的决议。
当然,乌特雅西也没有忘记自己西面的盟友新华夏,希望新华夏支持自己正义的反击计划。与此同时,占据地利优势的苏族人很轻松的就组织起了上万的军队,对美国的先遣军展开进攻。
说实话,一向自诩民主、文明的美利坚军队其实就是一群民兵,虽然经历了几年的独立战争,也脱不掉那股子藏在骨子里的散漫。即使已经打算与苏族人发动战争了,军队的动员也是慢吞吞的。性急的纽约州已经派出3千军队抵达前线了,弗吉尼亚的军队还在半道上,宾夕法尼亚的军队还在征召,更有许多州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根本不愿意出兵。
战争的结果已经汉很显然了。纽约州的3千军队首先倍苏族人包了饺子,战死数百,近一半被俘,剩余的大部分却如同撒欢的兔子般,连武器都不要,就跑回去了。
接着,其余两州的军队也被苏族人如法炮制,一一落败。
美国人这才知道,苏族已非昔日的吴下阿蒙,有了自己的国家,还有一只能征善战的职业化军队,不可小视了。
这时候,美国人这时候才认真起来,国会终于给与总统华盛顿一支要求的授权,组建一支五万人的常备军,对苏族磨刀霍霍的意图昭然若揭。
另一方面,对新华夏变得更加谦卑,意思是苏族人侵占了自己的合法领土,希望新华夏作为盟友能够主持公道,最底限度,新华夏至少在战争期间,限制对苏族的武器出口。
新华夏倒是好心,派出前总统,现在的外长林航前来安排和谈。
林航深思熟虑过后,给出了一个方案,那就是沿着后世密歇根州中轴线,东部归美国,西部归苏族人。
但是,这个方案,无论是苏族人还是美国人都不同意,因为都觉得自己亏了。
林航也不为己甚,放弃调解。并根据双方的意愿,在双方冲突期间,限制对双方的武器出口。
明面上,新华夏的决定很是公平,但是,实际上是偏向美国人的,因为美国人有兵工厂,火炮火枪弹药都能够自己织造,而苏族最多能够修理一下枪械,都要新华夏进口。
但是,连续战胜的苏族人已经顾不上这些了,因为在他们看来,美国人就是一群弱鸡,专门给自己长经验值的。
半年后的1781年10月,休整过的美军在纳撒内尔格林率领下,向西转进。纳撒内尔格林,这位铁匠出身的司令是美国独立战争中仅次于乔治华盛顿的出色统帅,也是倍受美国人崇敬的民族英雄。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加入大陆军,参加过波士顿之战、纽约之战、特伦顿之战、圣日耳曼敦之战和蒙默斯之战,屡立战功,颇受华盛顿赞赏。尤其是南方军团总司令负责南方战场期间,却立下了赫赫战功。他指挥正规军和起义民兵配合作战,以分兵之计故意示弱,迫使康华里勋爵指挥的英军分散兵力、疲惫不堪,不得不放弃征服北卡罗来纳的野心,并迫使英军退守滨海地区,并在考彭斯战役中以两翼包围之策重创英军,收复了南方大部分地区。
作为经验丰富的指挥官,他冷静的分析了一下双方的优劣势。印第安人军队优势在于机动性,因为他们有大量的骑兵协同作战。而美军虽然机动性不足,但是火力强劲,攻坚战能力不错。因此,格林的策略是,兵分两路,稳步推进,在底特律合兵。
第一百三十五章新华夏的调停
法国人路易亨内平乘船沿底特律河航行时发现,河的北岸有一块理想的定居之地。1701年,法国军官安托万德拉莫特卡迪亚克以路易十四的海军大臣蓬查特兰伯爵为名,在此建立了底特律河畔蓬的查特兰堡,1760年,在法英战争期间,英国军队控制了该地区并将地名简化为底特律。
苏族人控制了这个地区后,底特律的法国人要么北迁到加拿大,要么南迁到圣路易斯。于是苏族人趁机控制了这里,并作为战略据点控制周围地区。
美军一路上稳步推进的策略很成功,虽然苏族骑兵在途中不断的侵扰,但是美军凭借火力优势,轻松的击溃了苏族骑兵的一次次进攻,抵达底特律城下。
苏族人也不允许底特律失守,再次同样囤积了重兵。
从表面上看,苏族人更占有优势,一面是坚城,另一面还有是机动性绝佳的骑兵部队最为配合,简直是守城的绝佳配置。但是,苏军由于火力的缘故,对敌人的打击能力很差。
反观美军,对于苏族的骑兵显然有了应对之策。他们在战场后方布置了一道道壕沟,原本快速机动苏族骑兵只能沿着壕沟间隙行进,速度受到了极大限制,却给美军提供了绝佳的靶子。在试探几次不仅没有丝毫战果,还丢下上千具尸体后,就再也不敢骚扰美军了。
美国人安稳后方的半个月后,就将精力转向了底特律。凭借仿制崖山人的12磅拿破仑炮与迫击炮,将底特律用木头建造的简陋木栅栏轰个稀巴烂,美军趁势攻入城墙。
苏族人也明白底特律的重要性,虽然战场失利,却死战不退,还从后方不断的调集后援。美军同样如此。在鏖战的两个月后,底特律依然在双方手中转来转去,双方在底特律附近集结的总兵力都超过了十万人,伤亡总数也超过一万。
双方就如同赌徒,看样子,不输掉最后一个筹码,就不会认输。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苏族无法制造军火的劣势终于显现出来,不仅武器跟不上,最重要的是弹药不足了。
苏族人打算趁夜撤退以尽量保存实力,但是,却并没得逞。
格林通过苏族这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