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2(2/2)
用个水泥而已,当然就是如此简单,两天后,朱慈炅直接带着他来到老地方,检查试验结果。
朱慈炅先是上前用手摸了摸水泥表面,硬硬的,光光的,没有一点毛沙,证明水泥已经干透了,于是,他直接令那两个太监将四边的木板取掉,然后便踩上去,使劲跺了几脚。
一边的毕懋康吓的下意识的伸出双手想要去扶他,朱慈炅却是若无其事的走下来,装逼道:”朕都说了,这水泥干了以后就如同岩石一样硬,不信你上去试试。“
毕懋康自然是有点不信,他毛着胆上去跺了几脚,果然跟岩石一样硬,震的他脚板生疼,他又弯下腰来仔细看了看,水泥面上一点痕迹都没有,这下他终于彻底信了。
朱慈炅又耐心的教导道:”这只是水泥最简单的用法,水泥还可以粘合砖头和石材,只要在砖头和石材的缝隙中填满水泥沙浆,他们就会宛如一个整体,同样硬的跟岩石一样;水泥还可以用来修桥,先用手指粗的钢筋扎出轮廓,再填满水泥沙浆,三尺厚左右就能承受火车的重量;水泥还可以用来修建高楼,先用钢筋加水泥像这样浇筑出承重的立柱,然后再往里填充砖块,盖个上百米高的楼房都没问题,当然,水泥还有其他用途,根据朕刚说的性能,以此类推就可以了,你听明白了吗“
这都听不明白那就是白痴了,毕懋康连忙点头道:”微臣明白了,多谢皇上教诲。“
第十一卷第十八章主持殿试出考题
亲身体验了水泥的性能之后,毕懋康对这种神奇的建筑材料自然是心动不已,古代修路和盖房最费时间的其实就是石材的开采和加工,在没有任何机械加工设备的情况下要将不规则的岩石加工成板条状,那难度可想而知,如果能用水泥来修路和盖房,那岂不是再也不用加工石材了,那得节省多少时间啊
他回去以后,立马令机械厂全力生产水泥加工设备,同时他还找秦拱明和李明甫商议了一下,请他们尽快将水泥厂的主题建筑建造出来,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一个月时间水泥厂就正式投产了,新城区的建设速度因此加快了一倍还不止。
这个喜讯本来是应该欢呼庆贺的,但朱慈炅此时却是眉头深锁,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因为丁丑科殿试马上就要开始了,而他还没有想好殿试的考题呢。
殿试的考题由皇上亲自出,这是历朝历代一直沿袭的规矩,皆因殿试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皇上选出心目中理想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才符合皇上的心思呢这个自然不能一个个慢慢去问,去了解,那样子的话殿试恐怕一个月都搞不完,只能由皇上亲自出一道策问题,答的越符合皇上的心意,自然就排名越高。
话说出一道策问题有这么难吗随便问几句不就得了
如果能随便问那就好了,问题明代的科举只能考经义,也就是对四书五经的理解,皇上出题也必须从四书五经摘录,不能随便乱问。
对于五经,作为理科生的朱慈炅实在是兴趣缺缺,朝鲜科举的时候他之所以能想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题目,那也是因为孔子说的这句话太简单了,总共就四个字,所以他记住了,至于其他的,他能记住的还真不多。
到底出个什么题目呢,朝鲜、东瀛、琉球都遵从大明藩属国令制了,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就没意思了,现在大明和三个藩属国的核心就是经济建设,四书五经里有关于经济建设的句子吗
他拿着四书五经翻了几天,还真翻到一句,不过怎么看着都有点太简单了呢,原文是这样的: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这话看着有点像教人怎么赚钱的,其实本来的意思是想说一个国家怎么保持充足的财富,俗是俗了点,但好歹与经济搭上边了,朱慈炅也懒得再去想了,他决定,就这句了,朕就是想考你们对经济建设有什么见解,答的好就一甲进士及第,理解了的就二甲赐进士出身,不能理解的甚至理解为朕是让你说个人怎么赚钱的,那就三甲同进士出身
殿试那天,朱慈炅像上几次一样,如弥勒佛般的坐在那里,对上前参拜领取试卷的考生和颜悦色,仿佛对他们很满意的样子,然而他的心里却在纠结一个问题,那就是点状元的问题。
这个点状元自然只能点大明的举人,藩属国漫说是没有他认识的人,就算是有他也不会点,开玩笑呢,大明举办的科举让藩属国的人夺了状元,那岂不是丢人丢到姥姥家去了,再说藩属国因为文化习俗的问题,的确没有大明本土的考生水平高,要不是按地域录取,估计他们一个进士都考不上,当状元,他们暂时还没这本事。
朱慈炅之所以纠结倒不是这一科考生没有他认识的或者是听说过的人,而是因为这届考生中他听说过的人太多了,这界考生中青史留名的竟然有三个,更凑巧的是,他们的名头都一样,都是明末清初五大家之一,而且都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
这三个人,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他们就是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要说这三个人谁名声最大,自然是黄宗羲,他可是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的长子,同时他还是明末清初海内三大鸿儒之一,但就是因为他是黄尊素的长子,崇祯朝的时候他被温体仁等奸臣踩的不要不要的,竟然连续四次科举名落孙山,当时举世公认海内三大鸿儒之一,科举竟然会名落孙山,而且还是连续四次,这说出去简直就是个笑话,主考官的文章都没他做的好,他竟然会名落孙山,崇祯朝科举之黑暗可见一斑。
但是同样因为他是黄尊素的长子,朱慈炅犹豫了,前文就说过,他反感一切朋党,东林党他同样反感,当然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东林党中也有忠君爱国的贤臣,像孙承宗、史可法、毕懋康这些不参与党争,一心为国的贤能他还是会重用的。
这个黄宗羲爱国是爱国,明亡后他还参与了抗清活动,但是,他最出名的可不是这个,他最出名的事情是在崇祯朝清算阉党的刑部会审中,就在出庭对证时,直接掏出藏在袖中的尖锥扎的锦衣卫都指挥许显纯哭爹喊娘,然后又当众将锦衣卫指挥同知崔应元海扁了一顿,还拔掉他的胡须拿回去祭奠他的父亲黄尊素,这么个爆脾气,朱慈炅真的担心有点驾驭不了他啊
至于顾炎武和王夫之倒还好,他们都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也都参加过抗清活动,是难得的忠义之士,只是崇祯朝的科举实在太黑暗了,他们这些文学巨匠,忠义之士,一般去参加科举都是名落孙山,倒是那些软骨头,媚颜屈膝之辈,反而能金榜题名
当然,现在是崇正朝,下面的官员谁敢这么干,朱慈炅绝对会扒了他们的皮
这前三名倒是好定,就他们三个了,到底点谁当状元呢,这个问题真是纠结啊,朱慈炅内心是有点偏向王夫之的,因为王夫之今年才才十八岁,只比他大三岁,可以辅佐他一直到老,但是黄宗羲和顾炎武也只比王夫之大了三四岁,王夫之的年龄优势就不是那么明显了,纠结啊。
要是下面的考生知道朱慈炅在拿年龄来当点状元的标准估计能气的集体喷血,不过这王夫之的确是个神童,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他竟然十三岁就考中秀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