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77(2/2)
这样肯定不行,要说发明创造,宋应星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只是,阴差阳错,朱慈炅所能想到的项目都安排给其他人了,就剩下宋应星没事干了,怎么办呢
一定要给他找个项目,不为别的,就为奖励他这么多年来对大明做出的贡献都必须让他得到足够的报酬。
为此,朱慈炅绞尽脑汁,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一个好项目。
研讨会的最后一天,朱慈炅并没有讲什么东西,也没有画什么东西,而是直接问道:”猛火油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猛火油自然有很多人知道,因为最早在汉朝就有关于猛火油的记载了,北宋时期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里面更是有关于猛火油的详细记载。
宋应星对这些是最有研究的,他直接咳嗽了一声,站起来拱手道:”皇上,猛火油微臣曾经在很多书上看到过,猛火油其色如墨,烟火猛烈,自汉代开始,蜀中就有人开采,用来煮盐。“
朱慈炅欣慰的点头道:”嗯嗯,就是这个东西,因为是从石头中开采出来的,梦溪笔谈还给其取了个别名叫石油,以后就叫石油吧。其实这个石油直接烧是错误的,只要给它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它就会分离出很多东西。其中,有纯净如水的油,可以给百姓当灯油用;有白色的蜡,同样可以当晚上的照明用;还有有黑色粘稠的残渣,可以用来铺路。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油,比如像蒸酒一样散发出来的,会汽化的汽油,这些就要靠你们去慢慢试验总结了。“
这个石油的提炼简直就是给宋应星量身定做的,他果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朱慈炅毫不犹豫的将这个项目交给了他,并开出奖励,每年同样十万两研发经费,每提炼出一种油,奖励一百万两”
至此,轰轰烈烈的研讨会就算是圆满结束了,朱慈炅提出的很多东西,当然他并不是想让毕懋康等人几年之内就把这些东西全研发出来了,他只是为大明的技术发展指定了方向,只要按这些方向走下去,大明必将登顶世界之巅
第十六卷第八章教育问题
处理完技术发展的事情,朱慈炅又不自觉的跑回坤宁宫逗儿为乐去了,倒不是说他有意怠政,而是日常的政事有内阁首辅徐光启和内阁总理大臣朱由检处理,他基本不用操太多的心。
要说历朝历代的皇帝里面,他可以算是最勤勉的一位,因为他自继位开始就坚持早朝,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早朝几乎天天要上。
这个听起来貌似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每天早上四五点爬起来处理政务,那可不是一般人能坚持的了的,所以,历朝历代能坚持天天早朝的皇帝很少,一有点事就不早朝的倒是很多。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就有一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当然,早朝并不是判定一个皇帝勤不勤勉的唯一标准,很多人更喜欢拿批阅奏折来说事,如果一个皇帝天天批阅奏折,批的废寝忘食,批的日渐消瘦,甚至批的吐血,那才叫勤勉呢
说到这个批阅奏折,那朱慈炅简直是一个懒得吓人的皇帝,因为自他继位以来就没有批阅奏折的习惯,刚开始的时候是因为他年纪小,无法批阅奏折,到后来,完全就是因为他不喜欢坐那里批阅奏折,所以专门设置了一个内阁总理大臣代他批阅奏折。
这样做对不对呢要从历朝历代沿袭的典章制度来说,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如果从实际效果考量,他这样做完全没有错。
一般奏折里写的,其实大多都是日常政务,大到京城各衙门,小到地方州县,很多事情都要俱奏折请示。
比如说,户部要发放官员的俸禄了,吏部要任免一个官员了,这个州府要处决一批犯人了,那个州县想修个路了等等,大明是何其的庞大,京城的衙门就几十上百个,州县府那更是数以千记的,大事可能一天没几件,小事却不知凡几。
朱慈炅刚继位的时候每天的奏折都不下四百份,现在更是一天多达七八百份,如果他天天去批阅奏折,那估计从早到晚都得埋奏折堆里了,还哪有时间去管别的事。
其实,日常事务只要有制度约束就行,一个国家的关键还在于经济、军事、文化、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如果一个皇帝主要精力都放在处理日常事务上了,那么这个国家就会停滞不前,甚至会出现倒退。
也许这正是一个个封建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当然,朱慈炅现在还没时间去总结这个,因为他两个儿子的事情都忙不过来呢。
这不,好不容易轻松几天,两宫皇太后又开始唠叨了,这两个皇子一天天看着长大了,后宫的嫔妃更是怀孕的一大堆,皇上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子女的教育问题了呢
这个问题自然要考虑,在后世,普通人都把子女的教育当做头等大事,更何况现在他还是个皇上呢。
其实,一个皇帝并不需要亲自去教导他的子女,历朝历代都有专门为皇室子弟服务的机构,在明朝,这个机构叫詹事府。
这个詹事府主要职能就是教导皇子,辅导太子。
但是,自明朝中期以后,詹事府大多成为翰林官迁转之阶,太子的侍讲和侍读一般都由朝廷官员兼任,这个詹事府职能已经严重的名不符实。
像现在的詹事府詹事就是黄道周,朱慈炅并不是想他来教导太子,而是因为那时候没有合适的职位提升黄道周的品阶,所以就给他挂了个詹事府詹事的头衔,将他的品级提到正三品,其实他管的还是国子监的事。
那时候太子还是没影的事情,朱慈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