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40(2/2)
当然,也不是说装甲战车在这个时代就是无解的,前面就说过,一个简单的陷阱战术就能让装甲战车掉坑里出不了,但是,这种战术是需要时间去总结和实施的,三个月时间,就算沙俄能总结出来战术,也没时间去实施了,要挖出能让数十辆装甲战车掉下去的坑,那可不是几天的事情。
在卢象升的这份计划中,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热气球,他需要很多的热气球,因为热气球不但可以标定炮弹的落点,还可以预警。
原来卢象升他们之所以不敢疯狂推进就是怕被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偷袭,但有了热气球预警之后就不一样了,只要在集结点周围的战略要点升起十来个热气球,敌军想偷袭那简直就是做梦。
卢象升在作战计划的后面还列了份装备清单,因为这次大战所要用到的装备以前大多是没有的,必须临时赶制,清单中计有:
大号孔明灯,也就是热气球,三十个;
大号装甲战车,也就是带火炮的,六十辆;
中号装甲战车,也就是带鹤嘴锄的,六十辆;
小号装甲战车,也就是光带装甲防护的,一百二十辆;
最后还有神威大炮四百门,这个神威大炮一等军团是有装备的,但是,卢象升的计划中参与进攻的一等军团只有天雄军和关宁军,其他四个军团都没有,而在棱堡攻城战术中第一步的火力压制就必须用到神威大炮,所以,他又追加了四百门。
这份清单中的装备要在接下来几个月时间里生产出来并不是很难,但是,这其中却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除了神威大炮是工部铸炮厂生产的,其他装备都是大明皇家机械集团生产的。
这就涉及到经营规范化的问题了,朱慈炅可不想他刚提出经营规范化,立马又让大明皇家机械集团无偿生产这么多装备,那样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对今后的经济发展也不利。
这次他是铁了心要规范化经营,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于是,在他的督促下,大明历史上第一份装备采购计划出炉了,采购方是大明兵部,生产方是大明皇家机械集团,采购的内容就是卢象升在清单上列出的大号孔明灯、大号装甲战车、中号装甲战车和小号装甲战车。
当然,采购计划上不能用些这么老土的名字,朱慈炅特意为这些东西定了名,分别是,热气球、火炮车、开山车和装甲车。
军需采购这边其实跟卢象升没有多大关系,他主要负责的是前线的战斗,至于粮草、辎重和装备,他从来没有操心过,自有兵部甚至皇上为他准备,他将计划上交以后,便开始着手准备计划的实施了。
这个计划的重点就在于装甲战车和热气球这两样新式装备的应用,明军以前并没有用过这些东西,自然要组织人员进行培训。
按这些装备的配置,一辆火炮车需要三个人操作,一辆开山车需要两个人操作,一辆装甲车同样需要两个人操作,而一个热气球最少需要五个人操作,而这样算下来,每个军团至少要培养一百三是五个操作人员,卢象升直接一个调令,令天雄军、关宁军等五个将参与进攻的军团各调两百门炮兵前来京城培训。
然后,他又组织年轻将领开始训练装甲战车攻城战术,好在这次本来就准备培训年轻将领,他已经将西伯利亚前线的将领带回来一大半了,倒是不用再调任过来了。
卢象升不光是要考虑人员培训的问题,还有一件事情也相当重要,那就是大明陆军军官学院教程的选择,这也是皇上交待下来的事情,他可不敢怠慢。
这下,他就忙到不行了,白天,他要和曹文诏一起训练将士,晚上他还要和孙传庭、孙元化、秦良玉等人一起挑选大明陆军军官学院教程一天过的甚至比战场还累。
要说大明陆军军官学院教程选起来还真费劲,因为现在正处于冷兵器和热兵器交替时期,而且明军装备的基本上都是热兵器,原来的兵书基本上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的战法,怎么办呢
本章完,且看下回分解。
第十七卷第七十章兵法与热武器作战
冷兵器时期的兵书就一定不适合热武器时期的战斗吗这个倒不尽然,如果涉及到排兵布阵的兵书,那的确是不怎么合适,但是,冷兵器时代还有一类兵书却是放之古今皆可用的。
这类兵书用后世的说法就是阐述军事理论的著作,这类兵书并不拘泥于武器,而是着重描述战略战术、治军思想、战争问题等理论性的知识,让人从思想层面去理解战争,谋划战略,制定战术,这些与热武器作战并不矛盾,反而是战斗中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
这类兵书的代表作当属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可以说是古代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其中很多话都被视为作战必备的经典语录,被历朝历代名将所推崇。
比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又比如: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再比如: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等等等等,可谓字字珠玑,句句发人深省,这种军事巨著自然要学习,不管是冷兵器作战还是热武器作战都能作为指导作战的核心思想。
像这样的军事理论著作还有很多,虽然没有孙子兵法那么全面,却也极具代表性。
比如吴子兵法,主要主张就是把政治和军事结合起来,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废,吴子兵法的作者吴起也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和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合称”孙吴“,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又合称孙吴兵法,可见其在兵法领域的重要性。
还有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六韬,军法制度的代表作尉缭子,军事条例的鼻祖司马法,等等都是难得的军事理论著作。
孙元化找来了很多兵书,除了军事理论类的自然也有实战类的,但是,绝大部分介绍的都是冷兵器排兵布阵,鲜有热武器作战方法。
这个也不奇怪,毕竟热武器出现的时间还不是很长,真正意义上应用于战斗中也就是从明朝开始的,而且一开始的时候还不是战场上的主导武器,直到崇正朝,明军才舍弃大部分冷武器,转而以热武器为主,这么短的时间,要总结编写出很多兵书自然是不现实的。
当然,也不是说介绍热武器作战的兵书一本都没有,抗倭名将戚继光就曾编写过两本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其中都有关于热武器应用的方法,极具参考价值。
还有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