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宇宙的边缘世界 > 分节阅读 151

分节阅读 151(2/2)

目录

甚至,在最接近火山热泉出口,温度高达280摄氏度的位置,18号机器人也发现了一种可以通过利用热泉喷出的硫化物来得到能量的自养型微生物。

“正是热泉喷口附近的环境,为木卫二的生命出现以及其后的生命延续提供了所需的能量和物质。”

“热泉生态系统确实是孕育生命的理想场所。”

“木卫二的海洋确实可以支持生命,尽管环境比较恶劣,但微生物也能顽强地生存。也就是说,全球各地,类似这些热泉喷口附近的生物很有可能是木卫二上现存所有生物的共同祖先。”

“可是,我们至今还没有发现摧毁77号机器人的疑似高级生物。难道这样的生物数量并不多该高级生物究竟是什么形态,会是脊椎动物吗”

“脊椎动物我认为这不太可能。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木卫二想要进化出类似脊椎动物这样的高级生物,希望并不大。要知道,类似水母或者乌贼一样的软体动物也有可能摧毁77号机器人。”

科学家们纷纷各抒己见。

与地球进行横向比较,木卫二的海底生态系统,还处在地球5亿年前寒武纪的水平。

从地球形成起,地质史上可分为如下时期:冥古代4538亿年前、太古代3825亿年前、元古代2557亿年前、古生代亿年前、中生代亿年前、新生代065亿年前现在。

其中,古生代细分为寒武纪奥陶纪亿年前、志留纪泥盆纪亿年前、石炭纪二迭纪亿年前。

地球寒武纪时期,各门类无脊椎动物大量涌现,其中以三叶虫为最多,占当时动物界总量的60。奥陶纪时各门类无脊椎动物已发展齐全,海洋呈现一派生机逢勃的景象。

但是,木卫二有一点和地球极大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没有阳光,所以在其海洋内部并不存在藻类这样存在于元古代海洋中的主要生物。

“因为环境和地球比,这里实在是太恶劣了,所以木卫二海洋生物进化的脚步肯定是极其缓慢的,或许再过10亿年,也不会发展出类似地球的脊椎动物。”

“在距今438355亿年间,地球生物发展史上出现了两大变革。”一位资深的生物学家继续阐述他的观点,“第一次变革是生物开始离开海洋,向陆地发展。首先登陆大地的是绿藻,它们摆脱了水域环境的束缚,进化为裸蕨植物。第二次变革是无脊椎动物进化为脊椎动物,例如志留纪时出现的无甲胄鱼类,以及泥盆纪时出现的盾皮鱼类和棘鱼类,它们最后逐渐进化成为了水域中的霸主。”

在遥远的木卫二,科学探索小组以及冰壳下海洋中的机器人还在卖力地工作着。

在星际探索联盟总部的指挥中心里,原晧宸和杜鲁尼克也已经知晓了最新的探索成果,并收到了来自木卫二盐湖区域的生命体研究报告。

“既然木卫二的海洋之下存在生命。这就意味着,只要具备适宜的条件,生命的诞生在宇宙中是一件大概率的事件。人类在这个宇宙中并不孤独虽然生命形式可能与地球生命大相径庭,但是,在其他星系的宜居星球中,也定然会有各式各样的生命存在。”杜鲁尼克十分肯定地说道。

“还有一点,从微观结构来看,木卫二生命体的细胞结构与地球上完全不同生命真是很奇妙”

“这一现象可以证明,木卫二的生命诞生多半与造物主无关,或许木卫二是经历了无比漫长的岁月才终于诞生出了最原始的生命体系。”原晧宸推断道,“就木卫二现在的环境来看,其生命体系想要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迅速发展,并诞生出智慧生命,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倒霉的木卫二像地球一样倒霉”杜鲁尼克感慨道,“不知道经过一场伽马射线暴的突袭,木卫二的生命体系还能不能幸存下来。”

“我们可以设法为木卫二保存一部分生命火种,并培养在木星太空城里。或许将来可以再将它们送回木卫二。”原晧宸说道。

“哈哈,然后地球文明就成了木卫二的救世主”杜鲁尼克开心地笑了起来。

原晧宸望了杜鲁尼克一眼,拍拍他的肩膀会心一笑地说:“是的,那些木卫二的原始生命们肯定不会知道,我们今天的谈话就决定了它们的未来”

“哈哈”杜鲁尼克似乎笑得更爽了。

“木卫二还是有未来的”原晧宸站了起来,转身走向屏幕前,意味深长地说,“在遥远的未来,当太阳的体积逐渐变大、温度升高,变成了红巨星,它将吞没水星和金星,使地球和火星成为生命不宜生存的贫瘠岩石星球,而木卫二这样的冰冷卫星,就会变成生命存活的理想宜居星球”

最后补充说明一下:如何将获得生物样本的考察机器人从冰壳下带回其实方式有很多:比如,当考察机器人回到冰下时,挖掘机器人就在它的头顶一定范围内挖穿冰壳,然后,喷泉就会将机器人带出冰面。类似这样的细节,文章中就不赘述了。大家自行想象吧。

第321章繁荣与衰败

时光流转,8年之后,便来到了公元2092年6月。

距离前苏联科学家萨哈列夫观察到那次异常的超新星爆炸,即危机元年1969已经过去了119年。

截止当下,人类文明为了应对伽马射线暴突袭所做准备的实际进展如下。

地心城市建设目标:

已经建设完成的地心城市共有1020座,总计10亿人口已经陆续住进了地下城市,距离20亿人口上限还差50;

其中主要国家建设进展为:中国建成116座,美国98座,俄罗斯76座,日本56座,印度30座,德国22座,英国21座,法国20座

星际移民项目:

已经建设完成的太空城市有242座2094年内太空城市建造总目标为300座,2104年内太空城市建造总数为600座,2114年内太空城市建造总数为800座。

太空船坞数量总计8座。

深空资源开发舰队30只、护卫战舰1000艘等。

与此同时,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懈努力,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除了月球、火星基地、木星系统之外,众多深空资源开发舰队已相继有目的性地采集了数量庞大的珍贵资源。

而且,人类探索的足迹也已经踏遍了太阳系的每一个角落。不要说曾经令人类遥不可及的冥王星,现在,就连位于更加遥远的柯伊伯带中的天体,如阋神星、赛德娜等星体之上都曾经有深空资源开发舰队或者科学考察团队到访过。

是的,一方面,地球文明正在抓紧最后的时间采集更多的资源用作地心城市以及太空城的储备。另一方面,地球的科学家也希望在这最后的一段时间里尽可能多地接触和深入了解诞生人类文明的故乡太阳系

在太阳系的浩瀚宇宙空间里,正展现出空前以来的热闹和繁忙景象。

将近300座太空城正散布于太阳系各处,每一座太空城都会选择一处具有代表性的太空环境作为临时停泊的港口。

例如,躲避在水星背后的太空城将要面对较高的太阳辐射,每一座太空城上都安装有数量庞大的太阳能电池板阵列,这些太空城担负着研究和优化太阳能利用技术的任务。

同时,因为水星距离太阳很近,位于太阳引力势阱的深处,太空城飞向和离开水星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大量的科学家们正在思考如何削减和克服这些困难的策略。

反之,位于土星的太空城则要克服寒冷的太空环境,并担负研究土星系统科学探索工作的任务。

虽说在伽马射线暴的逼迫下,地球文明已经别无选择地发展成为了一个畸形文明,但是,地球文明在诸如工程科学、材料科学、结构科学、计算科学、生命科学、军事科技等领域内前进的脚步也并没有停止。

当全人类的潜力被逼迫出来之后,科技的爆发便会成为一种常态。地球文明近十年来在基础科技和应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过去几千年的总和。在可预见的将来,再过十年或者二十年的时间,地球文明就将做好应对伽马射线暴危机的充足准备。

在太阳系内,每一天都有大量的宇宙飞船来往穿梭于各个星系之间,有无数的物资和人口在星系内部流转着,在末世危机的逼迫之下,地球文明已然竭尽所能,全力以赴,并爆发出了空前未有的活力。

刚刚结束土星太空城的视察工作原晧宸,正搭乘着一艘具备最高航行能力的核心级别宇宙飞船,于返回地球的途中。

原晧宸的视线还停留在土星那独有的,优雅的光环之上。

“土星不愧为太阳系中外形最漂亮的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