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醉迷红楼 > 第七百零五章 会是谁?

第七百零五章 会是谁?(1/2)

目录

“咚”

“咚”

“呜”

军鼓擂擂,角号阵阵

行围大营中央,王帐前十数丈外的大片空地上,堆起八方篝火,火焰冲天。

照的四面八方,犹如白昼。

而在篝火中间,是一座高大的石台。

外围,则是随驾的五方兵马,依次而列。

除了各留一半人马看守营地外,在此地的五营兵马,尽皆在此,总数过万。

而且,还有诸王公大臣、武勋亲贵,都聚集在王帐前的露台上。

在万众瞩目间,大秦太尉,义武侯方南天身形闪动间,就出现在了石台上,负手而立。

鼓号声止。

随后,方南天蕴含着强大内劲的声音,低沉浑厚,传遍了整个营地。

“圣上口谕:大秦武为国本,军风尚武,国之柱石。

秦卒强,则大秦强。

秦卒弱,则大秦危。

故,军中尚武之风,绝不可失。

因此,朕于打围之前,设此擂台,以觅军中勇士。

自王公武勋以降,至什伍士卒,凡有勇武者,皆可上此擂台挑战。

胜者为主,再受他人挑战。

最终守擂为冠者,朕不吝以天子剑、麒麟服相赐。

愿我大秦,武运长存”

“万胜”

“万胜”

“万胜”

秦皇重武,这对军队来说,绝对是一件值得兴奋的事。

更何况,隆正帝还抛出了“天子剑”和“麒麟服”的大手笔。

这两者,别说对寻常士卒,就是对勋贵子弟而言,除了某三孙子外,都是极大的荣耀。

因此,众人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上万秦卒,山呼万胜。

王帐前搭建了一个木制露台,上面坐着决策大秦百万大军的大部分力量,以及王公宗室。

相比于大军的激动,这个露台上的人,就显得冷静的多了。

尤其是从来都与军权绝缘的宗室诸王,甚至,连一些武勋将军,都有些不以为然。

个人勇武,从来不被他们看重。

而且,反对将武功和爵位承袭挂钩的勋贵,大有人在。

从武一途,着实太苦太险也太难了。

如果可以的话,他们宁愿废除这个决定。

因为他们中,有很多都“后继无人”。

子孙不少,可有从武根骨的,有从武毅力的,有从武之资的,三者相交,就几乎无人满足了。

也就是说,他们这一代后,亲贵之爵多半就要丢失

而一旦丢了,想再找回,难度之大,超乎想象。

像贾环这样,能重振家业的子弟,在神京城中,百中无一。

家族衰败,指日可待。

当初连堂堂贾家都是如此,更遑论是他们家族

因此,对于“罪魁祸首”的武道,忧心忡忡的他们,打心底里反感。

当然,这种反感不能流露在外。

因为此策非隆正帝所定,而是高祖和太上皇

所以,众人看着面色微微激动的隆正帝,心里纵然不满,可到底还是跟着装模作样的喊了几声“万胜”。

然后,比武开始。

说是自由比武,任何人都可以上,但也只是这样说。

真要是个粗通拳脚的普通士兵都能上,那这一万多人都上一遍,十天半月都比不完。

因此,守擂者乃是武道中人,为一御林军卒。

最先上台的,亦是一个初有武道根底的武人,出自灞上军营。

仅“武道”二字,就让九成九的士兵都没了机会。

这本就是现实

大秦军服统为黑色,且极为简洁干练,没有那么多花式去区分不同军区军种的兵。

唯一不同的,就是在后背后心处,有一片白,上书各自所属军队的番号。

比如说御林军的士兵,背后后心处就是“御林”二字。

灞上军营的人,背后后心处,就是“灞上”二字。

严格来说,在通体黑色的军服上涂一片白,是非常不合理的事。

因为这样醒目的标志,极有利于敌人的射箭瞄准。

但,大秦军方的意图正是如此。

当一个士兵,以后背面对敌人时,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他在可耻的逃跑。

这样的人,不配做老秦士卒,也不配活在世上

比武进展的如火如荼。

守擂的人已经换了几波了,打的也愈发精彩激烈。

大秦军中,藏龙卧虎,高人辈出,果不虚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