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三更合一(2/2)
思及此,万琉哈氏有点美滋滋的,感觉她得加把劲把这本书写好了。
回头她也能自己写本书,写点物理尤其化学之类的心得,抛砖引玉一下,吸引多些喜欢物理化学的人才就挺不错的!
不过这事不急,回头慢慢写就是了,就是万琉哈氏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宫里有印刷工坊吗?
她一提,康熙就点头答道:“宫里武英殿那边在前代的时候就有个印刷工坊,样样都是齐全的,就保留了下来。只是这些年没有多少印刷的机会,最多给皇祖母印刷一批金刚经而已。”
太皇太后信佛,康熙孝顺,给她建了大佛堂,佛经自然也得续上才是。
正好这个工坊平日也没什么用处,这时候用来印刷佛经是再适合不过了。
工匠们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手艺,这么多年来也是没有丢,索性都留下来了。
万琉哈氏就明白,这是明朝留下来的宫印,专门给宫里做印刷。
也不知道这印刷工坊用的是活字印刷,还是雕版印刷?
康熙见她一副感兴趣的模样,两人窝在英华殿这边大半天了,也该起来活动活动,索性过去看看也不错。
武英殿在宫里西南面,走过去是不可能的,实在太远了。
于是康熙坐上御辇,万琉哈氏也被扶着上了软轿,一行人就浩浩荡荡去印刷工坊参观了。
李德全已经让腿脚快的小邓子赶紧去武英殿那边说一声,让他们立刻收拾一番,免得等会康熙过去,工坊乱七八糟一副下不了脚的样子。
小邓子机灵,带了好几个小太监过去帮工坊简单收拾。
不然就那么几个人,短时间内要收拾妥当是不可能的。
印刷工坊那边吓了一跳,接着又满心欢喜,毕竟皇帝要来,说明这印刷工坊很快就要重新活起来了!
他们都是做印刷的好手,继承了上一辈的手艺,然而除了佛经之外就没有能做的。
这印版做上两三个就差不多了,哪怕印刷再多的佛经,质量太好都用不坏,他们就变得无所事事起来。
那么多的好手艺没有用武之地,印刷匠都郁闷坏了,如今这么好的机会来了,他们恨不得多长出一双手来收拾。
紧赶慢赶,好歹在康熙和万琉哈氏来到之前,他们总算把印刷工坊勉强收拾好了。
因为印量不多,工坊里本来就挺干净,也没有多少印墨的味道。
小邓子还是怕熏着康熙,愣是让人用香炉熏了一圈,这会儿工坊里甚至还带着一点似有若无的檀香。
康熙带着万琉哈氏进去,工坊的工匠们都跪了一地行礼,他摆摆手让人起身,又问道:“谁是负责工坊的人?”
一个中年男子连忙出来行礼:“皇上,奴才刘通负责工坊的事宜。”
康熙问起印版的问题,刘通立刻让工匠抬出几个来。
万琉哈氏一看,有活字印刷,用的还是铜制的活字,就不容易磨损得重新雕刻了。
另外也有雕版印刷,不过大多是用来雕刻画的。
她不由好奇道:“这里还有彩印吗?”
刘通自然不敢抬头看万琉哈氏,听见她的问话心下惊讶,没料到这位定嫔娘娘连这个都知道,急忙答道:“娘娘英明,彩印自然是有的。”
几个工匠又把彩印的木雕送了出来,却是放在锦盒里面,大多只有巴掌大。
毕竟如今的彩印是局部居多,就是需要上色的地方雕刻了,跟印章一样,却比印章要大,然后上色后印在需要上色的图上。
大一点的色版也是有的,只在需要上色的地方涂上颜色,然后印下去。
不过为了整一幅画不会串色,一般都会做十几个或者几十个小木印,最多的时候甚至有几百个。
刘通继续说道:“前代的时候多为两色,后来上一代工匠改良为三色。”
之前已经有红黑两色,后来添了一个粉色。
染料的颜色已经足够多,但是适合上色在纸上,还能贴近画作的颜色,那就不容易了。
衣物的染料可以很深,过水几次后能够慢慢变淡,显露出恰到好处的颜色。
但是印画就不一样了,一次性印上去的颜色,不可能再次修改,就只能一开始就恰到好处。
所以这技术就要难多了,万琉哈氏想了想,记得这时候已经有六色才是,怎么才三色那么少的?
这些年刘通领着印刷工坊自然不可能丝毫没有改良过,也让人抬了出来,好几种颜色其实已经再三改良后琢磨了出来,但是在纸上显色却不尽人意。
李德全把印刷用的纸呈上,康熙伸手轻轻一摸,平滑有光泽,顿时若有所思。
万琉哈氏也跟着伸手摸了摸,宫里的印刷工坊自然用的是上好的纸。
如果没猜错,这该是开化纸。
这种纸比一般的都要稍微白一些,上墨色尤为显眼。
红墨两色皆是如此,但是用的浅色就没那么明显了,因为纸张还是不够白,反而被衬得几乎看不清楚。
比如很浅的粉色和绿色,原本就淡,印上去后就更看不见了。
康熙想到这着色跟光滑玻璃的问题有所相似,却又有不同。
他让李德全派人取了另外一种纸来,颜色印上去就要明显得多,让刘通大为震撼。
刘通小心翼翼捧着这新纸,小声问过李德全,才得知是连四纸。
这纸是造纸坊刚做出来的,不如开化纸来得光滑,却十分薄还洁白,光透过来后,原本很浅的颜色就明显了起来。
如此一来,五色甚至六色都成了可能,让刘通恨不得立刻印起来!
康熙又指着铜制的活字印章道:“这字太飘逸了一点,刻得更工整一些才好。”
字迹工整,看起来才不会眼睛累人。
刘通二话不说就让刻字的匠人当场按照康熙的吩咐开始刻了,很快就刻好了一个永字。
万琉哈氏一看,这不是宋体字吗?
好家伙,以后的宋体原来是从康熙这里开始的?
康熙看着这工整的字体颇为满意,想了想就道:“回头朕让人送几幅画来,你们刻印为画册。”
刘通忙不迭应下,康熙就带着万琉哈氏回去了。
来的路上两人的轿子一前一后,就不好说话了。
回去的时候,康熙索性把万琉哈氏叫到自己的御辇上。
上过他御辇的嫔妃,定嫔算是第一个。
万琉哈氏被扶着上御辇,左右偷偷看了一下,感觉这轿子要更宽敞一些,不但有桌子和柜子,还能伸直腿,坐着确实要舒服得多了。
柜子里还放了书,康熙就连做御辇来回走的路上都抓紧时间看书吗?
不过这御辇是真的稳,丝毫不晃,看书也不会晕了。
等万琉哈氏坐下,康熙就笑着说道:“朕打算让人把搜罗来的一些西洋画装订成册,回头让南怀仁送一些回去。”
她听得惊奇,康熙真是举一反三,清楚彩色玻璃赚钱,这彩印的画册也必然稀少而十分挣钱了。
确实如今外头可没有这彩印的技术,印刷工坊印个几百上千本,西洋人只怕恨不得花大钱全买下来。
万琉哈氏没记错的话,彩印在百年后才传入扶桑国,然后才传到欧洲去,如今他们就是独一份的,于是点头赞同道:“皇上英明,西洋人如今还没见过彩印,看见后必然惊为天人。”
康熙也是这么觉得的,指尖点了点扶手道:“朕打算让人在宫外再建印刷工坊,武英殿这边只要上几个成品给朕过目,没什么大问题就交给外头来做。”
可以说宫里的印刷工坊是宫印,专门为帝王服务的。
他们只需要领个头,带头做出合适又妥当的头版印刷,之后就能交给其他人来量产了。
除了画册之外,也可以做纸笺。
不说富贵人家,普通的读书人都喜欢用各种纸笺,用来通信或者留言都是极为风雅的。
用的人多,这就供不应求了。
宫里的纸笺也不少,大多是两色和三色,如今能用上五色或者六色,那就跟宫外区分起来。
至于宫外的话,用上三四色是没有问题的。
不能越过宫里去,但是也能添上几个颜色,自然跟别人也不同了。
这纸笺的买卖看着不起眼,却是独一份的,价钱必然低不到哪里去。
康熙沉吟片刻道:“这买卖朕打算让拖尔弼来负责,毕竟在读书人那边,拖尔弼的名声也算是响当当的了。“
万琉哈氏听得满头黑线,她这阿玛的名声确实响当当,不过是到处借书的名声,还真是一说大家都熟悉了。
不过她又疑惑道:“皇上,阿玛还领着官职,不好做这个买卖吧?”
满人都不让做买卖,更别提拖尔弼还是个官了。
李德全在轿子旁边跟着走,自然听见康熙跟万琉哈氏的话。
这会儿听见定嫔一问,他只觉得这位娘娘和家里人倒是相当本分的。
毕竟有林润在,康熙自然也明白底下人怎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万琉哈氏却全然不清楚的模样,估计家里压根也没走过这样的偏门。
如此老实人,康熙就更放心了。
他隐晦解释了几句,万琉哈氏一听就明白了。
拖尔弼是不能直接做这个买卖,但是可以让其他人来做。
不过家里确实没有收过门人,更没有投奔的商人。
毕竟就拖尔弼那个官职,别说油水,养活自己就紧巴巴的。
商人逐利,投奔来就为了利,跟着拖尔弼无利可图,谁会来呢?
见万琉哈氏皱着眉头苦思冥想的样子,康熙就搂着她的肩膀笑道:“如今……可不一样了。”
毕竟因为万琉哈氏受宠的关系,拖尔弼也成了香饽饽,门槛都快给踩烂了,一个个恨不得倒贴来投奔。
拖尔弼正焦头烂额,沐休的时候都是闭门不见客,但是他得上值点卯,怎么都要出门,就躲不掉了。
他正头疼怎么婉拒这些人,康熙派人来传旨,愣是解决了自己的烦恼。
得了,拖尔弼想着自己也不用推脱,让人进来,然后选个靠谱的接过这个差事,他也能彻底摆脱了!
尤其在康熙这边过了明路,正大光明的买卖,他都不必担心东窗事发后会如何了!
但是这挑人方面,拖尔弼还是得谨慎。
毕竟那么多人,康熙会选了他做这个买卖,肯定是看在女儿的面子上。
要是选个不靠谱的,把这买卖给砸了,天子一怒不说,他还得连累宫里的女儿。
于是拖尔弼一改之前闭门不见客,出门也躲着走的情形,让门房给上门来的人都发了请帖,选了一个沐休的日子一起见。
万琉哈氏听着康熙的解释,才明白是怎么个操作。
这事算是拖尔弼领头,负责挑选适合的印刷工坊,最好是选一个既有印刷工坊又有门面的人家。
如此一来,印刷出来的纸笺就能自产自销了。
但是选人交给拖尔弼来决定,那么他能做的就不要太多的。
商人们看准这个商机,肯定会蜂拥而至,送上孝敬的必然也多,到时候拖尔弼是收还是不收呢?
不收吧,跟其他人就有点格格不入了,衬得别人好像钻进钱眼里一样。
收吧,被康熙知道了,指不定心里也不太痛快,觉得拖尔弼跟人同流合污了。
选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选个跟自己沾亲带故的,那就有点监守自盗了。
回头这人要是出什么问题,比如中饱私囊,然后质量不过关的话,那么拖尔弼哪怕没伸过手也要跟着倒霉了。
要是选个没能耐的,买卖没做起来,回头康熙问罪,拖尔弼还是得倒霉。
所以这人得选好,还得避嫌不选身边人,又得靠谱有能耐,万琉哈氏想到那个书痴阿玛真的能选对人吗?
她有点忧心忡忡,康熙低头一看万琉哈氏的脸色就猜出她的顾虑来。
可以说万琉哈氏这张脸真的是什么都藏不住,不过她在自己面前也没有刻意藏住的意思。
康熙就笑着安抚她道:“放心,拖尔弼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傻。”
看他借书每次都能成功就知道了,能借到,还能跟几乎没怎么打过交道的人借也能借到,证明为人还是不错。
拖尔弼不是长袖善舞的性子,却还是会来事的人。
他就是有点不太上进,不然也不会一直停留在五品的官职上面。
这次之后,拖尔弼要是差事成了,康熙就有理由给他提一提了。
拖尔弼就是全副身心都在书上,对其他人不是很提的起劲来。
但是康熙这次吩咐,他是牢牢提着心。
一边让人发了请帖,但是在发之前,拖尔弼还是让人到处打听了一番,挑选的都是家中有印刷工坊,或者有这方面的关系,人品又没有问题的。
当然他能打听的就是表面上的,起码不至于人尽皆知那种的坏。
至于暗地里做过什么,拖尔弼就得再细细考察一番才行了。
这样见面的时候,他心里也有底,起码先筛选过一批人,余下的这些起码表面上大差不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