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 第53章 三更合一

第53章 三更合一(2/2)

目录

供大于求,价钱就上不去了,反之价钱就低不了。

如今恰好有商会要带着货物去欧洲,库房里面这些钟表就有了去处。

水师护送商会的船队第一次出行,却不止去一个地方,那么钟表分散在各地来卖掉,价钱就不会被压下去。

船队的货物都是挑选过的,贵而精,品类还多,保管让西洋人眼花缭乱,然后大赚特赚。

商会有了,货物齐全了,船队也准备妥当,缺的就是翻译。

康熙不可能让传教士跟着去,谁知道这些传教士有没异心,翻译的时候只要故意说错,这买卖就很难继续做下去了。

如今会外语的人并不多,康熙还是派人发了布告,只要会说会听外语的人被商会聘下,都能得到大笔银钱。

都说重赏之下有勇夫,这重金聘请下,还真有不少懂外语的人过来商会应聘。

商会验证他们会不会说外语也简单,直接请传教士过来跟他们说一会儿话就行了。

其中一个年轻小伙子长着西洋人的脸,却张口能说满语和汉语,让林润看见后十分惊讶,特意写信笺送进宫告知康熙。

康熙派人打听后,得知此人叫布莱,是一个西洋人来这边后,娶了本地一户乡绅的姑娘后生下的孩子。

妻子在生孩子的时候难产去世了,这西洋人就等孩子三岁的时候带回去了母国。

按照布莱的意思,生父也在三年前去世了,家中财产不多,他因为混血的关系被那边人排斥,于是又回到了这里来。

生父以前在这边做买卖,满语和汉语都说得很好,从小就教导他。

另外布莱住在法兰西多年,法语极为出色,还会拉丁语。

如今欧洲的通用语言已经从拉丁语变成了法语,所以布莱出色的法语连白晋听后都赞不绝口,说是非常地道。

如果不是在大清这里,而是在法兰西,按照布莱的相貌,说是法兰西人都没人会认错。

可惜他的身世在本地众人皆知,也就被排斥,只得无奈用大半积蓄回到了生母的故乡来。

生母的娘家人,年长的爹娘已经去世,妹妹远嫁他乡,唯一的兄弟也卖地搬走了,让布莱回来的时候根本没有人能投靠。

前几年海禁没解除,西洋商人不多,却也有零星一些,在做买卖的时候语言不通尤为头疼,布莱就得到工作的机会,勉强能混个温饱。

如今康熙要组船队远渡重洋去西洋那边做买卖,布莱知道后就立刻赶来商会,他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

果不其然,林锐对布莱十分赞赏,白晋也是如此。

康熙得知后,派人查探一番,知道布莱没说谎,这翻译的人选就定下来了。

布莱回来后没有户籍,还是因为在港口帮了一个海商翻译,才得以被海商担保之下勉强留了下来。

如今他正式成为船队的翻译,就有了户籍,不再是黑户了。

之前因为黑户的关系,哪怕布莱的翻译极为出色,价钱都被海商们压得很低。

如今好了,他有了正式的身份,终于能光明正大出现在人前,别提多高兴了。

船队只有布莱一个翻译自然是不够的,另外来报名的人虽然不如布莱出色,却也勉强能过得去,日常的听和说都可以。

紧急培训一下,他们就能派上用场了。

康熙琢磨了一下,打算办个语言学校。

就跟算数的专门学院一样,他再办一个专门学习西洋语言的学院。

以后不管是留在港口和拍卖会当翻译,还是被派去西洋的据点当负责人,语言都是首要的,不然跟西洋人就无法沟通,也根本打听不了消息。

当然,康熙从布莱身上看到了一个可能,就是混血儿。

这些混血儿在西洋混得都不怎么样,在大清也是如此。

可以说,这些人是没有退路的。

如果给他们一个身份,一个向上爬的机会,只要不傻,都明白要怎么选择。

要是背叛的话,就会失去所有,甚至连如今这个容身之处都没有了。

以他们的长相,在西洋那边只要不清楚他们的身世,就不会受到排斥。

康熙可以给他们伪造一个好身份,表面光鲜,在当地能够吃得开。

但是如果他们背叛了,那么所有这一切都会被收回来。

康熙私下见了布莱,希望通过他能找到更多的混血儿加入进来。

这对布莱来说不是什么坏事,还是个机遇。

而且跟他一样出身的人不多,却过得都不怎么好,所以他们彼此之间都有联系,也会抱成团。

有的人回到大清来,有的却还在西洋苦苦挣扎,布莱写信把小伙伴都叫了来。

然后一部分人以后会跟着船队出发,一部分人就留在学院里,暂时成为讲师,培养更多的翻译人才。

趁着天还没冷,商会的船队就出发了,水师派出了一半的船只护送。

商会的商人原本就知道水师肯定不可能全部一起去护送,不留下人来护着边境海域。

但是水师原本就不多,商队的船只却非常庞大,这就让他们有点担心了。

林润知道后只笑笑道:“放心,周边的海盗都被清剿,要是有不长眼的过来,水师也不是吃素的。”

他们这一去最快也得三四个月,回来最快都要明年了。

顾凝宸还是有点担心他们这一去,路上虽然没有海盗,船上又带着药物和指南针,还可能出现意外。

康熙反而很轻松道:“这只是一次尝试,要是没能成功,还能有下一次。”

水师还带着足够多的鸽子,能够随时飞鸽传书不断说明路上的情况。

另外还有西洋商队跟着走,一来安全,二来也能带路,算是卖康熙一个好。

西洋商队能千里迢迢成功过来,自然有两把刷子,对路线极为熟悉,不会走弯路,还能避开危险的地方。

所以康熙只需要耐心等着就是了,他对水师相当有信心。

护送的水师船上安装了更多的神机炮,这种神机炮还能随时移动。

所以哪怕有不长眼靠近,士兵也能随时调整炮口的方向和位置,完全没有死角。

商会的船队浩浩荡荡离开,岸边看热闹的人散去,也就只能等着好消息回来,顿时平静了下来。

康熙之前打算秋天去木兰围场打猎,一是接见蒙古一族的人加深关系,二是出去散散心。

忙碌了小一年,他也打算给自己放个假。

康熙自然要带上慈宁宫的两位,太皇太后欣然答应,皇太后却是婉拒了。

毕竟五阿哥还小,离不得人,带着去木兰围场不合适,留下的话皇太后也不放心,索性今年就不去了。

宜妃倒是心疼皇太后,就说道:“太后娘娘不如去木兰围场,留下小五给我照顾就好。”

言下之意,她是不打算跟着去木兰围场,皇太后就能过去了。

皇太后犹豫了一下,还是太皇太后发话道:“难得宜妃如此体贴,你也照顾五阿哥许久,出去松快松快也好。”

五阿哥交给宜妃照顾,皇太后就没什么不放心的了。

而且皇太后出去,但是平日照顾五阿哥的嬷嬷和宫女都留下来帮着宜妃,那就更没有后顾之忧。

康熙也打算带上后宫几个妃子一块儿过去,佟佳氏病没好,自然不能去。

宜妃留下照顾五阿哥不去,三阿哥太小,荣妃不放心也不打算去。

惠妃因为大阿哥会跟着康熙去木兰围场,自然要跟着了。

三阿哥都不能去,四阿哥就更小了,自然也是不去的。

顾凝宸看德妃的样子想留下,不过最后到底没说什么,还是跟着去木兰围场了。

毕竟佟佳氏虽然病着,四阿哥有什么事也能去找她,根本不需要去找德妃帮忙。

她感觉德妃够纠结的,想见四阿哥又不敢见,想关心四阿哥又留在宫里。

温妃身子骨不太好,也没跟着去。

于是最后,后宫几个嫔妃就只有顾凝宸、德妃和惠妃跟着康熙去木兰围场。

惠妃还是为了大阿哥去的,也是够少的了。

康熙却不在意人少,大阿哥和二阿哥都要带上,一行人收拾一番,几天后就出发了。

出发之前,康熙还特意让人改造马车。

不然一路上马车颠簸,太皇太后、皇太后和顾凝宸怕是要受不了。

康熙让工匠在马车的轮子上加了一圈轴承弹簧,用来减震。

弹簧虽然需要铁器,用的量却不多,加在马车的两个轮子上不起眼,作用却不错。

康熙让工匠加了之后,还让人反复来回跑了好几圈,在里面的李德全丝毫没感觉多少震荡,这才算是合格了。

这还不够,马车里面还铺了厚厚的被褥,十分柔软,就更感受不到震动了。

在出行之前,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一辆马车,康熙自己有有一辆,大阿哥和二阿哥共乘一辆,几个妃子也在同一辆。

不过顾凝宸刚要上马车,就被李德全带着人请去了康熙那边。

德妃见了并不意外,惠妃看着有些羡慕。

自从顾凝宸在后宫一枝独秀,入了康熙的眼,他在后宫就再也没踏进其它人的宫殿了。

之前几年因为连连征战的缘故,康熙十分忙碌,也很少踏进后宫。

但是他起码会去几个有孩子的嫔妃那边坐一会,哪怕不留夜,也说两句话,一起用膳之类的,如今是全然没有了。

哪怕惠妃当年最受宠的时候,康熙也没有只到她的寝宫来,足见顾凝宸在他心里是不一样的。

德妃见惠妃有些走神的样子,还以为她有些感伤,转眼惠妃就回过神来笑着道:“听说你让人去翰林院借了不少书,有什么特别有趣的书,给我说说,回头我也叫人去借。”

每个嫔妃去借书,因为去的小太监都不识字,很容易借重复就不好了。

于是小吏会给每个宫殿的小太监借的书列个单子,借过的书都会写上去。

回头小太监要借走的时候,小吏就帮着对一遍单子,没有重复的就让他带走。

小豆子去帮惠妃借书的时候,看见小吏手里有另外一个书单。

虽然他不识字,但是不瞎都能看到这个书单的长度跟惠妃不一样,长了一大截,可见对方借的书要多。

看完后还了书才能借,这位娘娘自然够用功,看得也快。

这也不是什么秘密,小吏就说是德妃借的书。

于是惠妃也知道了,这会儿马车里只有她们两人,总不能一路上大眼瞪小眼。

她就随口说起此事来,德妃就笑笑道:“我平日没什么事就看看书,慢慢识字多一点,不知不觉看得就快了。还别说,这书看着都挺有趣的。”

德妃看的当然大多是游记,这上面图画多,字不算多,她可以看图来识字。

看得多了,识的字也多,她看书的速度就变快了。

惠妃听着还挺羡慕的,因为她识字的进度不怎么样,看书磕磕碰碰,一会儿就有点不耐烦放下,过阵子才会拿起来继续看。

这边两人说着话,那边顾凝宸被请上康熙的马车,在他身边坐下。

李德全泡了两杯热茶放在小茶几上,送上两盘点心,就退到前面去了。

这马车分了前后,前面要窄一些,是李德全和车夫坐着的地方。

周围还有柜子,专门放点心、茶叶、棋盘和书册,康熙有时候路上想要看书或者自个对弈,也能拿出来打发时间。

另外角落还有一个炉子,专门烧水来泡茶用。

前后用帘子隔着,有什么事康熙随时吩咐,李德全也能随时从前头过来,却也不能一眼看见后边,算是给后边留下了私密的空间。

后边角落也有个柜子,放书册和折子用的。

今儿出行的康熙神色颇为放松,笑着道:“朕出发之前把重要的折子都处理好了,余下不怎么重要,比如请安折子就留在宫里,一本都没带出来。”

他说要给自己放假,就没打算继续处理政事,一身轻松出行。

顾凝宸听得想笑,工作狂难得放下工作,这是真打算休息来了。

康熙还跟顾凝宸说起后边的安排来:“等到了草原那边,蒙古那边安排了住处。安置好后,蒙古肯定会置办一场宴席。就是他们吃肉居多,你要是吃不惯,朕让御膳房还带着蔬菜瓜果过来。”

他这次出行,除了带了一队御林军、大臣和八旗子弟,另外御膳房和太医院也有跟着来。

哪怕去的地方不算远,康熙这都算是简便出行了。

顾凝宸还说轻便出行,后边还跟着一大队人马,东西颇多,哪里就轻便了。

重华宫几个宫女也忙忙碌碌收拾出她常用的东西,说要一并带上。

衣服、首饰、鞋袜之外,还有枕头和被子,甚至是顾凝宸最近爱看的书,喜欢的茶叶,常用的茶具都带上了。

哪里是轻车出行,跟搬家就没两样。

金桂还说草原上白天热晚上冷得很,还另外带了两床厚被子,厚实披风也带了好几件。

顾凝宸想想草原确实温差大,多带点衣服也没什么。

毕竟热了能脱能换,但是冷了不够衣服,总不能到了地方去借别人家的衣服穿吧?

被褥也是,总得提前准备才行。

于是这又塞满了一辆马车,顾凝宸还觉得自己东西也太多了,到时候别人没什么,就她带好几车,那就尴尬了。

陈女官在旁边却笑着解释道:“主子这算是少了,想必出行的时候,其他几位娘娘和小阿哥带的只会更多。”

顾凝宸还以为陈女官是安慰自己才这么说,等出发当天,她看大阿哥就带了三车东西,二阿哥就更多了,顿时放下心来。

她听康熙说蒙古人喜欢吃肉,没什么菜。

但是自己喜欢吃菜,肉吃多了消化不了要难受,还让御膳房自备了一些,顾凝宸不由笑道:“皇上对我真好,其实只呆几天,偶尔吃吃肉也没什么。”

她是觉得木兰围猎,呆的时间不会太长,忍忍就过去了。

荤菜不太爱吃,反正也没几天,顾凝宸少吃一点不就好了?

康熙哪里舍得让她忍耐,哪怕一天半天都不行。

她不喜欢吃蒙古菜,那就让人带上顾凝宸喜欢吃的!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