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清穿之庶妃一路高升 > 第82章 四更合一

第82章 四更合一(1/2)

目录

康熙确实很喜欢这顶帽子,每天在御辇上都戴着,感觉冷风吹过,脑袋都不觉得凉了。

他这走来走去,看见的人自然多,首当其冲就是后宫嫔妃。

她们有些害怕定贵妃,不敢来问。

几个妃子当中,宜妃最是胆子大,第一个率先到重华宫来请教顾凝宸:“皇上最近戴着的那个羊毛线帽,是贵妃娘娘亲手做的吧?”

她说完有点不好意思道:“这天儿冷了,小五又是个呆不住的性子,非要跑出去玩雪,我怕他冻着,这帽子看着就暖和。”

顾凝宸还以为宜妃特地来,就是为了请教怎么做羊毛线帽,哪里知道宜妃是以为贵妃娘家可能想做这门买卖。

什么时候开始做,她就去买几顶羊毛线帽子给五阿哥换着戴上。

顾凝宸一听,也觉得这是个好买卖。

毕竟如今跟俄国那边买很多羊毛,羊毛线是一点不缺,甚至说相当多了。

除了做毯子之外,就是做羊毛毡,这是行军用的。

俄国这羊毛生意做得红火,其他欧洲各国也坐不住了。

尤其英吉利之前耗损太多,国库空虚,还卖了很多粮食,如今就打算给大清卖羊毛。

康熙又不是冤大头,并不打算接下这个买卖,不然这边的羊毛就要多到溢出来了。

英吉利还以为大清嫌弃价格太高,于是主动降价,价钱只有俄国的一半左右。

这价钱就跟倒贴差不多了,康熙都有点心动,却还是在考虑如何处置这批羊毛。

顾凝宸倒是被宜妃提醒了,转头就跟康熙提起这事来:“皇上,羊毛除了做帽子、手套、围巾之外,还可以做羊毛裤和羊毛衫。”

当然后边这个就更复杂了,就她手艺根本做不出来,但是纸上谈兵还是可以的。

到时候顾凝宸指点一下宫里的绣娘,然后回头教导外边的妇人,就能建起个新工坊来。

不然英吉利那么便宜的羊毛,不买就可惜了,买来放着浪费也可惜,何不利用起来?

做出成品后还能卖出更高的价钱,简直不能再划算了!

就是这羊毛裤和羊毛衫,还能建个高端成衣店,富贵人家不愿意买成衣,不够贴身。

那就让人专门量身裁衣,还能选颜色选款式,就是价钱得翻好几倍才行。

然后订单就送到工坊里面,让女工做出来。

这样就能算件了,女工做一件要是检查后没什么问题就有提成,那么积极性就能更高一些。

成衣店那边也不必专门培养出织羊毛衣裤的人,只要给一笔钱就行。

这笔钱只占成衣的一部分,却怎么都比培养一个女工来得容易。

而且工坊的女工多,她们聚集在一起,人数一多,就能做得又快又好。

不然成衣店就养那么一两个女工,那么多订单哪里来得及?

只有一两个女工织毛衣裤,那么多贵人,给谁先织,给谁都不合适,不就容易得罪人了?

有工坊就不同了,订单送过去,就会按照顺序来交货,因为同时有很多女工一起织,速度就要快多了。

顾凝宸越想越觉得妥当,就让身边的陈女官写下来,然后送到乾清宫给康熙看看。

康熙看过后也觉得不错,这毛衣裤在这边能卖,到时候送去拍卖场那边的小镇开一家成衣店也能卖。

比起这边只有北边才能穿这个,西洋人需要的就多了。

他们那边冬天的时间很长,对羊毛衣裤的需求更大。

所以便宜的羊毛买进来,卖出去的却是成衣,价钱不知道翻了几倍,简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了。

工坊就建在纺织工坊旁边就行,就是培养女工的话,不可能让她们进宫来学。

顾凝宸就先教会身边的月莹,她的女红是最好的,做这个织羊毛衣裤应该也没有问题。

果然跟她想的那样,月莹学得非常快。

之前看着顾凝宸织围巾和手套的时候,月莹就在旁边,已经对针法记得差不多了。

等上手的时候,她很快就掌握了诀窍,还自学成才,按照顾凝宸的意思开始织毛衣。

只错了几次,月莹拆开来重新织,就已经找到了感觉,织得是又快又好。

不过几天功夫,她就已经织好了一件羊毛衣,却是给顾凝宸的。

“奴婢想着主子怕冷,这羊毛衣穿着是最暖和不过了。”

这羊毛衣确实暖和,唯一的缺点就是穿上后显得身材有点臃肿。女子为了显得身材苗条,自然不喜欢太宽松的。

月莹就特意把毛衣的腰身收窄,加上毛衣有弹性,穿着也不会很紧绷。

不过顾凝宸这件是特意放宽了一些,毕竟京城的冬天要到三月去,这件上衣穿不了多久,等下一年冬天的时候她已经显怀,衣服太小就穿不下了。

顾凝宸看着还是很喜欢的,只觉得月莹真是心灵手巧,这么快就掌握了。

既然如此,工坊那边早就开始招工,因为纺织工坊的事,这次一招人,来报名的女工险些把门槛都踩坏了。

造办处从中选出身家清白,品性不错,而且愿意保守秘密的。

毕竟这织毛衣,妇人看着很快就会了,要是泄露出去,这买卖就不能成了。

妇人一个个听说纺织工坊的待遇极好,月银高,福利高,住着还舒服安全,还能给家里添了不少进项。

有些纺织女工做的时间久了,攒着月银还能供着孩子开始读书,不知道多少人羡慕。

所以这织羊毛衣的工坊没多久也就招满人了,另外开成衣铺的事也不必顾凝宸来操心,康熙派人选了两个地方。

一是京城最繁华街道上的铺面,二是天津港的小镇。

选了天津港,也是因为离京城近,来去也方便。

暂时只有京城这边有工坊,自然供给的地方就不多,天津港那边试着开一家店面,也看看西洋人会不会喜欢羊毛成衣。

月莹先在宫里带着绣娘们开始学织毛衣,不过在这之前要先学做手套和围巾,然后才做大件的羊毛衣裤。

等绣娘学会了,再让其中几个人去工坊带着这些妇人开始学习。

当然帽子是康熙独一份,又是顾凝宸特地做的,就没必要那么快让外人用上。

宫里的绣娘动作很快,早早就先给小阿哥们都做了四件套,就是围巾、手套、羊毛上衣和羊毛裤。

四阿哥自然是多了一份,是顾凝宸亲手做的围巾和手套。

绣娘那边送来,小太子看了一眼,只拿上了手套。

大阿哥身强力壮,不怎么怕冷,也不喜欢脖子和手上有东西,索性都不用了。

三阿哥就很喜欢,跟四阿哥一起在外边玩雪的时候,只觉得脖子凉飕飕的,身上冷,手也冷得很。

如今穿上羊毛衣裤,有了围巾和手套,他们两人就能在外头尽情撒欢了。

当然高嬷嬷怕两个小阿哥冻着,只让他们在外边玩一刻钟就要叫回来。

哪怕只有一刻钟,三阿哥和四阿哥也堆了个不小的雪人,两人小脸红扑扑的,特别高兴。

他们还给雪人装上眼睛和鼻子,看着很有意思。

不过第二天早上,雪人被太阳一晒就融化了大半。

三阿哥还挺遗憾,不过想到之后还能跟四阿哥堆个新雪人,就没那么难过了。

两个小阿哥玩得不亦乐乎,五阿哥也得到顾凝宸送的小帽子。

因为工坊只做围巾、手套和羊毛衣裤,帽子没加入其中,她之前答应过宜妃,索性就让月莹做了两顶小的羊毛帽子给五阿哥。

月莹的手艺好,帽子上面还织了一圈花纹,五阿哥特别喜欢,戴着都不肯摘下来。

宜妃见了,对顾凝宸连连道谢,看着五阿哥的小手摸着脑袋的帽子咧嘴笑着的样子,也跟着笑了起来。

顾凝宸自然没落下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给两人都送了两顶羊毛帽子,冬天戴着特别暖和。

她们这边欢欢喜喜来慈宁宫,惠妃却是病了没过来。

顾凝宸见延禧宫请了御医,只说她染了小风寒,没什么大碍,就是静养一下就好,她就没多问了。

明珠的事对惠妃的打击很大,毕竟明珠作为自己的堂哥,也是她最大的仪仗了。

原本她在后宫已经失宠了,对大阿哥没能有什么帮助,就盼着靠明珠的关系,成为大阿哥的一大助力。

之前明珠只送信来指点了一番,就让大阿哥在康熙面前的印象变得好了一些,惠妃满心想着以后就靠明珠来帮大阿哥了,怎么忽然之间明珠就倒了呢?

这一倒,惠妃仿佛看见大阿哥以后的凄惨,皇上会不会因此迁怒到大阿哥身上?

没了明珠指点,大阿哥会不会恢复到以前那样,跟小太子争锋相对,又惹得康熙满心不快了?

惠妃越想越是担心,但是她在后宫当中,想打听宫外的事实在太难了。

之前都是明珠派人来联系她,这个堂哥总是有法子找人送消息进来,如今却彻底断了。

那些明珠暗藏在后宫里的钉子全部被拔掉,清理得一干二净。

惠妃感觉自己如今就像是被人蒙上了眼睛,捂住了耳朵,什么都看不见听不到,外头的消息什么都得不到,就越发觉得焦灼难耐。

后宫对前朝的消息就更难得到了,还是一切落幕之后,惠妃才得知明珠被撤职,没丢掉小命,而是回家闭门思过,总算是稍微松了一口气。

只要明珠不死,以后总有重新被康熙启用的一天。

要人死了,那么就什么都没了。

惠妃松口气之余,也依旧焦虑,于是就趁着半个月休息一天的时候,大阿哥到延禧宫来,她就把伺候的宫人都打发出去,小声问道:“大阿哥知道纳兰大人被撤职的事吧?你……”

她想问大阿哥有没在康熙面前给明珠求情,又觉得如果大阿哥真去求情了,只怕康熙要迁怒于他,于是就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大阿哥大大咧咧坐下,一手拿着点心吃了起来:“额娘,我知道,前阵子就听说了。而且堂舅被撤职,已经不能叫大人了。”

见他这样没心没肺的样子,惠妃气不打一处来:“你堂舅对你不错,还隔空写信来指点你,好叫你在皇上那边的印象好一些,怎么他被撤职了,你丝毫不关心的模样?”

大阿哥吃掉了手里的点心,喝了一口茶水道:“但是堂舅不但敛财,还卖官,这么大的罪过,别说皇阿玛,就是我都觉得堂舅错得厉害。要不是堂舅以前立过大功,如今恐怕连性命都不保了。”

在他看来,明珠确实错得厉害,被康熙撤职责罚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哪怕是自己的亲堂舅,对他确实还算不错,只是错了就是错了,错了的人受罚不是应该的吗?

怎么惠妃一副家里人受罚了,大阿哥就必须跟着骂上两句,给明珠打抱不平才行?

可是明珠做的,哪有让人打抱不平的地方?

惠妃气得都要背过气去了,无奈道:“你堂舅如此大肆敛财,不也是为了你,以后好给你铺路吗?”

大阿哥眯了眯眼,看向窗外,宫人都退出去了,只有惠妃的心腹宫女雨彩守在门口,还离着几丈远,显然是怕听见两人说话。

他这才扭过头来,看着惠妃问道:“额娘真的觉得,堂舅是为了我才这么做的吗?”

惠妃原本想毫不犹豫点头,明珠大肆敛财,不就是为了大阿哥吗?

不然明珠压根不缺钱,何必费尽心思卖官来弄钱?

但是她对上大阿哥那双明亮的眼睛,一时竟然说不出话来。

惠妃第一次觉得面前的大阿哥再不是她那个没心没肺的孩子,反倒真的是皇家的孩子,眼神里带着不是这年纪孩子应有的成熟和了然。

尤其大阿哥板着脸不笑的时候,眉眼居然跟康熙有两分相似,让惠妃心里不由发憷。

她咽了咽唾沫,后知后觉发现,面前这个是自己的孩子之前,先是皇家人。

对于纳兰家族,大阿哥自然更偏向皇家了。

明珠已经动了皇家的根基,作为皇家人自然不可能饶恕他。

而且就跟大阿哥问的那样,明珠大肆敛财真的是为了他吗?

惠妃这时候竟然回答不上来,喃喃说着,似是在说服自己道:“堂哥费尽心思敛财,不为了大阿哥,那是为了什么?要是有了这笔钱,大阿哥以后就能更顺利一些……”

大阿哥笑着摇头道:“要不是我年纪小,再过个几年才东窗事发,堂舅跟皇阿玛说,他是为了我才这么做的,额娘觉得皇阿玛会怎么想?”

闻言,惠妃顿时咂舌:“不,堂哥不会这么做的,这怎么能……”

大阿哥接话道:“怎么能把这事推到我身上,是不是?但是推到我身上后,堂舅的罪过就小多了,我就成了靶子。他作为臣子,主子有命不能不听,那么我的下场会如何,额娘想过吗?”

惠妃久久没能回神,看着他整个人都傻掉了。

但是大阿哥说的并无可能,明珠把事情推到大阿哥身上,确实在其他人看来,就是为了主子鞠躬尽瘁。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明珠敛财,那么多的钱在手里,每年送到惠妃这里的才多少?

他不过是借着这个名义,以后如果大阿哥成了,就有从龙之功,继而掌握了财政大权。

想想明珠这次的谋划真的成功的话,定贵妃、四阿哥、索额图和小太子都被拖下水。

小太子很可能因此废了,哪怕没废,以后也翻身不了,大阿哥的机会就来了。

明珠再推波助澜一下,说不准大阿哥就成了。

成了之后,他有了从龙之功,还有大笔钱财能够帮助大阿哥招兵买马。

然后呢,明珠成了大功臣,他做的所有不是为了大阿哥,而是为了纳兰家族。

到时候天下的主子是皇家,还是纳兰家呢?

惠妃沉默了下来,她确实是纳兰家的女儿,但是她的孩子却是皇家人,她顿时有些左右为难。

大阿哥又拿起一块点心吃了起来,就跟以往一样,依旧没心没肺的样子:“额娘想那么多做什么,反正堂舅如今倒了,咱们也没受到牵连。皇阿玛英明,也没迁怒额娘和我的意思,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不就好了?”

惠妃看着周围,没见外人在,压低声音道:“你堂舅以后还可能重新起来,到时候有他帮忙,你才能更进一步。你难道不帮一帮你堂舅,好叫他早些起来?”

大阿哥笑了:“堂舅起来做什么,又到处大肆敛财吗?他收那么多钱也不会给额娘给我用的,这罪过还要我来背,我才不乐意。额娘也是,堂舅要是派谁送消息进来,你也别回,什么都别管。”

见惠妃满脸为难的样子,大阿哥就说道:“额娘你心里决定好,究竟是要向着堂舅,还是向着我?”

听了这话,惠妃毫不犹豫道:“我自然是向着大阿哥的。”

这答案让大阿哥很满意,笑眯眯道:“那不就得了,额娘可不能当墙头草。毕竟墙头草这种东西,最后都没什么好下场的。”

惠妃听得后背一寒,有点恼羞成怒道:“你怎么这样看你额娘,我像是这样墙头草的人吗?”

大阿哥依旧笑眯眯道:“我这不是怕堂舅太厉害,派人说了些哄人的软话就把额娘糊弄了过去,到时候我就要倒霉了。”

“额娘想明白,如果你答应了堂舅,我就要倒大霉,额娘也得跟着倒霉。”

他指着外头道:“之前满宫里的钉子,堂舅的手段不是一般的厉害。当然,最厉害的还是皇阿玛。我不想额娘去试试,毕竟试试之后,就可能跟那些消失不见的宫人一样了。”

这话听得惠妃后背的冷汗都要下来了,她看着大阿哥把一盘点心都吃完了,还自顾自倒了两杯茶水喝完,拍拍手就要走。

她吓得连忙拦着人道:“怎么就回去了?咱们难得见一天,不留下来跟额娘用饭吗?”

大阿哥摆摆手道:“我看额娘也没心思跟我用饭,我还是回去算了。”

说完,他就大步离开,压根没给惠妃挽留的机会。

大阿哥一走,惠妃颓然坐下,满心懊恼。

早知道她刚才就不提起明珠了,闹得大阿哥都不乐意留下来跟自己用饭。

惠妃可是盼了半个月才等来大阿哥,哪知道两人谈得不大高兴,他直接就先回去阿哥所了。

雨彩进来,给惠妃重新泡了一壶热茶,安慰她道:“主子别难过,大阿哥正是年少气盛的时候,以后总会明白主子的苦心。”

惠妃摇头道:“其实……大阿哥说得也有几分道理。”

她接过雨彩递来的热茶喝了一口,就听雨彩说道:“往后大阿哥就会明白,宫外总需要有人帮把手才行。主子以后劝一劝大阿哥,大阿哥渐渐就能想通了。”

如果是之前,惠妃只会赞同雨彩的话,如今听完却愣在当场。

雨彩的话听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仔细一听,却是让惠妃劝着大阿哥以后偏向明珠。

宫外需要人帮把手,大阿哥慢慢就能想通……

联系起大阿哥之前说的话,惠妃忽然发现身边人都是向着纳兰家的?

也是,明珠在宫里留下钉子,在她身边怎么可能没有?

当初能够轻易传递消息进延禧宫,除了宫里其他地方,在延禧宫里也该有明珠的人才是。

惠妃低下头,只摆摆手道:“孩子大了,不是我说管就管得住的。我也累了,你去跟御膳房那边说一声,不用做那么多菜。不然我一个人吃不完,放着也浪费。”

雨彩就劝慰道:“主子,不如奴婢让御膳房把一半的饭菜送去阿哥所那边给大阿哥。想必御膳房以为大阿哥会留在延禧宫用膳,阿哥所那边就没准备上了。”

惠妃想想也是,就点头了,又说道:“阿哥所那边让小豆子跑腿去送就是了,御膳房那里让人说一声,也没必要你特地过去。”

她可不想雨彩跑过去劝大阿哥,还是换个人去比较好。

闻言,雨彩笑着应下,她平日是惠妃身边最得用的大宫女,跑腿这种事确实不必她来。

惠妃一向离不开她,雨彩也没多想,跟门外的小豆子吩咐一声,让小太监跑一趟,对方麻溜就走了。

御膳房很快送了午膳过来,惠妃也没什么胃口,随意动了几下筷子就放下了。

她有点坐不住,雨彩只以为惠妃还在纠结大阿哥的事,就劝着道:“主子吃得也太少了一些,这醋溜肉片看着不错,不如再用两口?主子得保重自己,以后大阿哥还得主子多照顾一二才是。”

要是以前,惠妃只会赞同雨彩的话,觉得大阿哥没了她就不行了。

但是经历了刚才,惠妃就不这么想了,感慨孩子长大了,还变得聪明了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