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我本边军一小卒 > 第五百六十五章 执刀划界!燕王印!

第五百六十五章 执刀划界!燕王印!(1/2)

目录

镇辽军的突然撤兵,出乎了不少人的预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除了继续打下去,镇辽军很可能会成为一支孤军外。

很多人也在暗自猜测,怕是那位燕国公的伤势已经撑不下去了。

对此,自然是有人欣喜若狂,有人暗自扼腕叹息。

欣喜的是自此以后,天下间再少一大敌。

叹息的则是英雄落寞,为此世间、青史再添一道伤感。

‘细思之下,自那位燕国公横空出世以来,短短数年时间,破蛮族王廷、饮马瀚海、与龙族争锋,拓土万里……’

‘这一桩桩一件件,随便拿出一件都足以让人留名青史!’

‘只可惜天时不予,他此生最大的错误就在于生错了时代……’

天命如此。

注定他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了这寂暗腐朽的太康朝。

纵然其光可耀万古,却短暂到唯有刹那光华。

只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韩绍之名,会被就此淹没在即将到来的滚滚大势中的时候。

十月下。

镇辽军却是突然折道,出现在进入涿州的冀州黄天军面前。

没有任何铺垫,双方便在涿州小城阳乡打了一场会战。

只短短不到一日,便将数十万冀州黄天军杀得七零八落,崩溃之下四下溃逃。

此役,黄天力士在济水之上树立的无敌之名,就此破灭。

百余尊巨大尸骸倒在战场上时,汩汩而流的鲜血汇聚成河,好不恐怖。

而真正让世人惊骇的是,这一战韩绍再次出手,竟硬生生顶着张宗的阻拦,摘下了冀州渠帅的首级。

那一日的战场之上,天地变色、日月无光。

唯有那一道单薄萧索的身影,一人一枪挑着乱贼首级立于虚空,仿佛横断了古今。

至此之后,后人要论何为英雄,此即为标杆!

“绍人微力薄,无有才情,上不能报陛下之恩,下不能黎庶之太平,愧对陛下、愧对苍生!”

“今,绍以此划界,但过此线者,绍必兴兵讨之!”

说罢,韩绍收枪换刀,以手中睚眦斩落虚空。

直接在涿州和冀州的边界斩出一条大河支流。

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

韩绍摆出这一副不死不休的架势,黄天军虽然没有作出回应,可接下来的半月,无论是青州方向、还是冀州方向都没有太大的动作,已经可以说明很多问题。

至此,这一场延绵两月有余的战事,算是勉强被划上了句号。

综合此战来看,黄天道的损失不可谓不惨重。

青州黄天军几乎一战而空不说,冀州黄天军也是损失不少。

单单是作为黄天道起势根基的三十六方渠帅就被斩杀了两人,余者七境真仙更是陨落十数尊。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最关键的是这接连的惨败,直接将先前黄天道济水大胜的辉煌扑灭了大半。

原本裹挟那场大胜即将大举席卷天下的恢弘气象,也被挫败。

可见这一战黄天道不但输了面子,里子也是输得干干净净。

只是与之相对,镇辽军方面同样赢得并不轻松。

士卒、军将的损失都抛到一边。

真正让他们伤了筋骨的地方,便在于作为灵魂人物的燕国公韩绍在此战中,遭到了青州渠帅程元义的算计,道途已毁。

所以在事后谈论此战时,作为旁观者的天下人一时间也说不清哪一方得利更大一些。

诸般辩论之后,最终下了个‘两败俱伤’的定语。

……

镇辽军北撤的中军车撵中,褪下一身甲胄的韩绍,换上了惯穿的黑色锦衣华服。

眉宇间萦绕的病气,让他少了几分曾经的锋芒毕露,多了几分挥散不去的郁结之气。

这样一来,在气质上反倒是与他那张跟战场不大相配的俊逸面容相衬了。

“燕公,勿要怨怼陛下,陛下也是不忍你……”

李瑾有些惭愧地看着韩绍,叹息道。

“来时陛下说了,来日方长,让你勿要争一时之长短,以保全自身为要。”

如果说在这之前,李瑾对韩绍的狂悖无礼、目无尊上,还时常心怀不满的话。

通天河畔韩绍那一口热血喷出,所谓‘狂悖无礼、目无尊上’,也就成了一腔赤诚的赤子之心。

有此心理基础,嘴臭一点,脾气硬一点又有什么打紧?

这岂不更显得此子性情直率,没有太多的弯弯绕绕?

‘只可惜过刚易折,也正是他这太过刚直的性子,才会被那黄天贼子算计,遭此劫难……’

李瑾心中叹息一声。

而或许是终于明白过来太康帝对自己的爱护之心,韩绍之前在李瑾面前摆出的臭脸,如今倒是缓和了许多。

“陛下的宽仁与体恤,孤明白,孤只是不甘心……”

韩绍握紧了双手,似乎依旧在心念那唾手可得的青州。

李瑾见状,神色无奈道。

“燕公此战打得很好,陛下已经很满意了,剩下的事情,慢慢来吧。”

于大局而言,此战过后,黄天道原本近在眼前的疯狂扩张之势,戛然而止。

这无疑给太康帝争取了大量时间,以及闪转腾挪的空间。

单单就从这一点来看,韩绍就已经居功至伟。

说到这里,李瑾忽然问道。

“燕公可曾想过准备跟陛下讨个什么赏赐?”

上一次,黄天道起事席卷八州,导致镇龙鼎破,大雍气运一泻千里。

韩绍北捣乌丸王廷、饮马瀚海,从北海龙族口中生生撕咬出万里河山,这才勉强弥补了痛失八州的气运。

而他也因此功获封燕国公。

这一次的大胜,虽然没有之前拓土万里那么耀眼,可背后隐藏的巨大战略意义却几乎和上次相差无几。

如此泼天的功勋在手,其实太康帝也深感头疼。

论爵,他已经是一国之公。

总不能真的彻底打破祖制,直接封王吧?

论官职,他已经是征北将军,位于四征四镇四平之首。

再往上的职位都在京畿述职,过往从来没有授予地方边将的惯例。

所以说来说去,韩绍眼下竟有种封无可封的尴尬境遇。

而眼见李瑾说到这个,韩绍似笑非笑地打量着他,而后道。

“要不……就让给孤封个王吧。”

李瑾闻言讪讪一笑。

“陛下倒是有此意,只是……北宫那边怕是不会同意。”

先前为了绕开‘非姬氏不可王’的祖制,太康帝弄出了个不伦不类的国公之位。

要是当真封王,神都那边定然会掀起一轮新的风波。

韩绍一时也分不清李瑾话里的真假,却也没有真的放在心上。

毕竟他只是随口说说。

所谓封王,在他看来也不过是说起来好听、威风,于他而言实际意义其实并不大。

反倒是会在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天下瞩目的焦点。

这与他接下来准备苟上几年的计划不符。

其实他真正想要说的是‘要不将昭阳帝姬赐给孤吧’,只是几经思虑过后,他还是放弃了。

一来,他已经娶妻,总不能让堂堂帝姬做妾吧?

他自问没有这么大的脸。

二来,姬瞾那娘们儿明显是个不安分的,真要是收入囊中。

整个后宅鸡飞狗跳不说,他好不容易稳固的体系与计划,怕是也要被打破、打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