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还有高手(1/2)
杜乂很快打开了城门,将山玮部数百败兵放了进来。
众人惊魂未定,各自嗟叹。
「钱凤怎么就反了呢?」杜乂惊讶道。
山玮的铠甲上插了一支箭,还好没伤到里面,卸甲之后,他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水,
叹道:「这人有病。」
杜乂想笑,但忍住了。
「钱凤一人反还是钱氏皆反?」杜乂又问道。
不过他很快摇头失笑,时日尚短,钱氏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这就是钱凤自己一个人瞎折腾造反。
山玮说得没错,这人就是有病。
当年还在王敦帐下时,就有传言说钱凤屡次劝王敦造反,王处仲则因国仇家恨而与梁帝拼命,拒绝了。
王敦死后,幕府成员有跟陶侃的,有回乡的,也有到别处当官的。
因为王敦实在过于忠君爱国,他的幕府僚佐们前途都不错。
钱凤连个门第都没有,吴兴土豪罢了,族人钱还有过造反的污点,照样得到了建邮令一职一一司马睿先派五千淮南兵北上,后在上党全军覆没,又派钱率吴兴豪族兵北上打匈奴,畏惧不前,严令催促之下最终造反,被镇压。
但他居然反了。
杜乂很气。气的不是钱凤造反,而是这厮摆明了没跟家里联络,或者联络了但还没来得及传回讯息,然后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了,这不找死吗?
山玮路上就想明白了这点,道:「我已遣人飞报东府城。淮水边就有禁军,钱凤若顺道北上,保管迎头撞上。」
「府君所言甚是。」杜乂随口敷衍了一句,脑子已经急速开动了起来。
要不要找个机会去城外,集结自家庄客部曲呢?
建邺就这样,宿卫七军(实有三军),编制齐全是有一万六千步骑,五校尉营兵(实有三营)四千步骑,东宫二卫还有四千,这两万四千步骑是建邺地界上绝对的核心武力一一今留在建邺的还剩一万七千,来源大部分是青徐充豫南下百姓子弟,整训多年,有一定的战斗力。
而在这核心武力之外,就是公卿将相、高门豪族的私兵了。
比如西阳王司马就是一千步兵、一百骑兵,还是朝廷帮他养的,这些加起来大概有好几千,战斗力不如禁军,大部分也就摆个仪仗,吓唬吓唬贼匪而已。
钱凤不过千余兵,纵勇猛敢战,怕是也很难与禁军碰撞。
至于大梁天兵—
杜乂仔细回忆了下收到的信息,今早似乎有一批人登陆,昨天后半夜有没有人登岸不清楚。他们船只似乎并不多,不然的话首批上岸的人不会那么少,他往大了猜测,这会突进到江南的梁军骑兵也就三百上下。
江面多半已经被封锁了。
一时疏忽让你上岸了,不代表不会亡羊补牢。石头城的水师虽然比不了京口、历阳、
荆州水师,但放弃一些不甚重要的江段,全部聚集到百姓俗谓之「五马渡」附近巡视,封锁江面,却也不难。
过了午后,江北的梁军大概没法增援江南了。
这么一想,杜乂热切的心情又被浇了一盆凉水。他要再等等,再看看,最好有别人先出头,他观望之后再决定跟不跟。
「整顿一下兵马。府库中值钱的物事都拿出来,发放赏赐,提振军心。再去左近搜罗大族僮仆部曲,编入军中。」歇了一会后,山玮叹了口气,道:「李都尉战死了。弘治,
此事你来办。我先带兵——」
山玮看了看,道:「原留守郡城的兵我带走了,你好好整顿。」
说罢,点齐五百军士,在隆隆鼓声之中,自北门而出。
而此时的乌衣巷口,战事激烈无比,
钱凤站在一处民房顶上,气得跳脚大骂,连瓦片都踩破了。
集结了千余兵,路上又煽动了一些乡党,总兵力突破一千五,却拿固守乌衣巷的五百郡兵没办法。
要知道,他从城外庄园起兵后,第一时间就奔乌衣巷而来,半途偷袭击溃了傻不愣登的山玮,依然初心不改,就是要乌衣巷那帮伦子好看,结果居然打不进去!
再搞下去,禁军多半要来了,山玮那大傻子估计也要来增援。钱凤盘算了下,最终长叹一声,道:「放火,给乃公放火!」
下达完命令,又麻利地从屋顶下来,骑上一匹马,道:「放完火就撤。」
「叔父,我们抓了义兴周氏的贼子。」一骑自不远处驰来,指着身后跟跪奔行的十余人,大声道。
钱凤一听,怒目圆睁,立刻下马,道:「好贼子,全都杀了!」
部曲们闻言,一拥而上,将十余名周氏老弱妇孺尽皆屠戮。
钱凤犹不解气,又亲自上前,对着尸体乱砍,直到被侄子钱守拉住为止。
「叔父,快走吧。日后有的是机会报仇。」钱守劝道。
钱凤回过神来,不再犹豫:「走,去江乘县,动作快点,别让人反应过来。」
千余人遂乱哄哄向东而走。
一路走,一路放火,将建邺东南部搞得乌烟瘴气。
山玮跟在后面,一面灭火,一面追击,渐渐丢失了踪影—.—·
******
建邮城东,一支骑兵悄然脱离了战场,向东行去。
监军孙松板着一张脸,不是很好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