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群英荟萃合集 > 第251章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第251章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2)

目录

一、尼采生平概述

(一)早年经历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于1844年10月15日出生在普鲁士萨克森靠近莱西比的洛肯村的一个牧师家庭。他的父亲卡尔?路德维希?尼采是一位基督教路德宗牧师,母亲弗兰齐斯卡?奥勒也出身于牧师家庭。为纪念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姆四世49岁生日,父亲给他起名“威廉”。

1846年,尼采父母生下一个女孩儿,两年后又生下弟弟。但1849年,父亲卡尔?尼采因患脑软化症去世,一年后弟弟也去世了。在弟弟去世后,全家搬迁到萨勒河畔的瑙姆堡,尼采和祖母以及姑姑共同生活。祖母去世后,尼采的母亲依靠遗产租了公寓,全家搬离。

最初尼采就读于普通男子学校,后因个人原因被送到一所私立学校。在那里,他结识了身世显赫的古斯塔夫?克鲁格和威廉?平德,并与他们建立了童年第一段友谊。尼采也首次展露出在音乐方面的天赋。

(二)求学生涯

1858年10月,尼采考入普夫达中学并获得奖学金。在学校,他结识了保罗?德乌森和卡尔?弗赖赫尔?冯?格斯多夫,多年后他们依旧是老朋友。尼采学习成绩优秀,业余时间还能创作诗歌。学校以古典教育为主,如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与他家庭的小资产阶级基督教教育环境完全不同,这让尼采开始重新建立关于世界的认知。

在此期间,尼采遇到年长的诗人恩斯特?奥尔特勒普,他的个性和对政治的经验给尼采留下深刻印象。尽管尼采数学成绩很差,但凭借在德语和古希腊等语言方面的特殊天赋,他通过了毕业考试。

1864年冬季,尼采进入波恩大学学习古典语文学和新教神学,并与威廉?路德维希?克拉夫特等人一起学习。除学习外,他深入研究了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包括大卫?弗里德里希?斯特劳斯《耶稣的生平》、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和布鲁诺?鲍尔的《福音评论家》。这对年轻的尼采造成巨大影响,一个学期后他放弃了神学研究,这让他母亲非常失望。尼采想完全专注于古典语文学,因对自己在波恩大学的处境不满,他以文献学教授弗里德里希?里施尔到莱比锡的变动为契机,追随其前往莱比锡大学。

在莱比锡大学的几年里,尼采成为弗里德里希?里施尔的语文学模范学生,并认识了后来成为古典语言学家的欧文?罗德。1865年10月,在前往莱比锡大学学习不久前,尼采研读了很多亚瑟?叔本华的着作,逐渐放弃了青年黑格尔主义。1866年,他读了另一位哲学家弗里德里希?艾伯特?朗格所着的《唯物主义之历史》。与此同时,尼采仍继续语言学研究,与同学欧文?罗德建立亲密友谊,并一起参与了莱比锡大学古典文学协会的创立。

1867年,尼采自愿进入普鲁士军队服役,加入位于瑙姆堡的第55野战炮兵团。然而,1868年3月,在一次严重的骑马事故后,尼采结束了军旅生涯,只能在养伤期间继续学业,并在此期间认识了理查德?瓦格纳。

(三)职业生涯

1869年,尚未取得博士学位的尼采因在古代语言方面的特殊能力,在老师弗里德里希?里施尔的推荐下,被任命为当时财政拮据的巴塞尔大学的古典语言学教授。他在语言学领域的最重要成就被认为是发现了量化原理,即认识到古代计量和现代计量不同是因为语音的变化。

1869年,尼采搬到巴塞尔,在自己要求下于同年4月解除了普鲁士公民身份,此后一直保持无国籍人士身份。同年5月,他在巴塞尔大学以“荷马与古典语言学”为题发表就职演讲,1870年3月升为正教授。

在普法战争期间,尼采再次参军并担任医护人员,在战争中患上了严重的痢疾和白喉,因此在1870年10月选择退伍返回巴塞尔大学授课。

二、尼采的主要思想

(一)酒神精神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酒神精神,肯定多元和多样的生命,反对传统对生命的否定。酒神精神指在狂醉中忘却生命痛苦、人与自然相交融的精神境界,与日神精神相对。狄奥尼索斯是酒神和欢乐之神,尼采认为酒神代表的是一个醉狂世界,象征着隐藏在现实背后的生命意志。

在世界的层次上,酒神与世界的本质相关,具有本源性,与个体化原理相对。在日常生活的层次上,醉是酒神状态,使人的主观逐渐进入浑然忘我之境。在艺术创作的层次上,音乐、抒情诗等非造型艺术是酒神艺术。

尼采的酒神精神肯定了人生的苦痛和生命本身,从根本上否定了一切否定生命的学说,如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和基督教等。这种精神鼓励人们勇于创造和改变,摆脱传统的束缚,否定消极的悲观主义。

(二)上帝死了

尼采批判西方人的三大信仰体系,认为世界并无预设目的和意义,区分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尼采借由上帝来批判基督教,基督教的信仰是西方世界道德的基础和人生意义的寄托,上帝死了意味着西方人精神信仰的瓦解。

在尼采看来,当时西方人对上帝的信仰并不真实,而是一种“虚假的信念”。西方人对上帝信仰的背后,有一个更根本的信念体系,包括相信在感知的表象世界背后还有一个更真实的本质世界;相信这个混乱的世界实际上是有某种目的的;相信这个纷乱多样的世界背后有一种统一性。尼采认为,这些形而上学都是人们所编造的,都是“虚假的信仰”和“虚假的思想”。

上帝死了之后,人们就像没有了父母的小孩,成年人没有了上帝,只能靠自己。这也引出了尼采的“超人哲学”,人要成为自己的主人,重新获得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权,独自去探寻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

(三)强力意志和超人哲学

个体在失去传统信仰后,靠自己实现自我超越,目标为超人,强调生命的不断超越和展示。尼采把意志规定为强力意志,强力意志是生命本能的冲动,是扩大自身,超越自身,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意志;是释放自己能量,追求掌握一切、支配役使一切的意志;是创造性的意志;是有目标、积极进取的意志。

在强力意志问题上,尼采用了经验概括。从人来看,强力意志就是人的生命本质。不同的人那里强力意志的表现有所不同。尼采认为人的强力意志就是要增长、改善、超越和创造自身,而不是逆来顺受的自我保存。世界的进化和进步是强力意志推动的。

生命不断自我超越的目标是超人,超人是尼采理想的一种象征,尼采强调的是人的自我超越性,人之为人就在于不断超越自己。

(四)日神精神

与酒神精神相对,代表把世界当作美丽梦幻来欣赏的精神境界,在艺术创作和哲学等方面的价值与影响。日神指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尼采认为日神代表的是一个梦幻世界,象征着美的外观。在世界的层次上,日神精神与现象相关,它代表着对世界外观的美化和秩序化。在日常生活的层次上,梦是日神状态,帮助自身从疲劳和紧张中恢复。在艺术创作的层次上,雕塑、绘画等造型艺术及史诗等是日神艺术。

希腊悲剧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的结合。日神精神为悲剧提供了形式和结构,而酒神精神则提供了情感的深度和生命的原始冲动。日神精神的价值与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美和秩序的追求上,它不仅在艺术创作中起指导作用,而且在文化、哲学和个人生活层面也具有深远意义。日神精神作为西方造型艺术的精神内涵,与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互相促进与发展,给希腊人带来了较大的创造力。在哲学层面,日神精神引发了关于表象与现实、个体与宇宙、理性与非理性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在个人生活上,日神精神提供了一种生活的美学化,鼓励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和创造美,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和值得追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