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科举放牛班,童生夫子教出进士三千 > 第187章 陈家过往

第187章 陈家过往(2/2)

目录

后来虽然打破了洋人的垄断,自己发现了饲育肥肝鹅的办法,但那价格依然昂贵。

寿司店里几枚鹅肝寿司就可能需要花几十块钱。

如果说平菇是供给普通百姓餐桌上的食材,那可以不以用鹅肝填充大梁达官贵人的餐桌呢?

想到这,陈凡越发觉得这个想法可行。

他随即重新翻到第一页,认真读起这本《鹅经》来。

这本书不厚,陈凡很快就全都看完了。

果然,在这本书里,并没有饲养肥肝鹅的办法。

不过里面有几段却给了陈凡一些思路。

比如书里提到了“骆驼隆肉术”,古人早就发现了骆驼的驼峰美味,适合腌制后食用,为了得到丰美的驼峰,故而要先用苜蓿、菘填饲月余,则其峰肥硕。

这就是最古老版的游牧民族肉畜填饲技术啊。

如果将这些苜蓿替换成别的,适合鹅的食材呢?

鹅肝的蓄能,虽然跟驼峰储脂在生理部位上不一样,但也有其一定的生理共性,无非就是在特定部位增脂呗。

刚刚《岭外代答》中说明,侗族的先人们已经发现了竹筒灌粳米,每天三次就能让鹅快速育肥。

想到这,陈凡唿地站起在室中绕走。

知道了填饲可以催肥鹅肝,那么为什么侗族人填饲后只能将鹅整只催肥呢?

有没有什么办法,或者使用什么特殊的饲料,可以让鹅只肥肝,却不让脂肪均匀分布?

陈凡皱起了眉头。

心里装着事,便没办法休息。

他干脆穿上衣服朝王大牛家走去,他记得王家嫂子后院是养了鸡鸭鹅这些家禽的。

自己不懂这些,说不定人家能懂呢?

永远不要小看劳动人民的智慧啊。

到了王大牛家,牛蛋他们一家正好还没有休息,见到陈凡亲自登门,王大牛显然比以往拘束得多。

陈凡也没有多说什么,开口便请教起养鹅的事来。

王家嫂子见一个堂堂秀才公竟然还关心家禽,顿时觉得十分诧异,但一想到这位还带着他们种植平菇呢,便也觉得释然了。

说到这些东西,王家两口子明显自信的多。

王家嫂子道:“夫子,要说到鹅,那学问可就大了,咱们这里养的都是太湖鹅,这种鹅比其它地方的鹅更小些。”

陈凡微微诧异:“听嫂子的意思,你还见过别的鹅种?”

王家嫂子点了点头:“以前我们在船上讨生活,南来北往的船客见得多了,所以也就跟着见识过不少。”

“比如我曾见六安一代的船家,船上养着一种比太湖鹅大一些的鹅种,这种鹅羽毛洁白,鹅绒很多,听说当地很多人都用鹅绒制作冬衣。”

“还有从浙江咏康、武义来的船商,他们带来的鹅又有不同,跟咱们太湖鹅差不多大,但却很能长肉,羽毛是灰黑色或者淡淡的灰色,我听说那叫什么咏康灰鹅。据说在当地很有名。”

就在这时,突然王大牛补充道:“夫子你忘了,塾里杨县尊不还送了你几只浙东白鹅,那种鹅也很有名,浙东白鹅比咱们这的鹅还要大些,额头上有高凸的半球形肉瘤。”

陈凡迷瞪了,本来想找这两口子解惑的,谁知越问消息越多。

“夫子要是想买,明日我找船上的兄弟帮夫子搜罗些来。”

“成,既然不知道哪一种合用,那就每种都试试,每样都买五只,要多少钱?”

“不用钱,我跟弟兄们凑一凑。”

“那不行!”陈凡丢下一锭十两的银子,跟王大牛打上打下,好不容易才脱了身。

两口子等陈凡走后,看着那锭银子,王家嫂子感叹道:“夫子真是个好人,做了秀才老爷还是没有忘记我们这些人。”

王大牛看了她一眼:“我早跟你说过,夫子不是那种得了势就瞧不起我们的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