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要空谈不要实务(2/2)
“啊?”陈凡正听得入神,突然听到这老小子竟然又想反复,实在是有些无语。
骈判也就是用骈文写判词,对于陈凡一个能用骈文写八股文的人来说,这根本难不倒他。
陈凡拱手一礼道:“既然学老师有考,那我现在便试作一二,请学老师点评。”
这次轮到张邦奇愣住了:“文瑞,骈文入判,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你要知道,在一百多个字里,融合历代经典、典故,且要写成骈文,这是需要很大积累的。”
“就拿这篇《举用有过官吏》来举例,你能在一百多个字里,做到句句用典?”
陈凡想了想,最终点了点头道:“或可一试。”
张邦奇看着陈凡,半晌没有说话,最终点了点头:“好!”
张邦奇既然在来到海陵之后第一时间找到陈凡,自然是对陈凡的过往做过调查的,他知道这位新晋院试案首,那是南监刘祭酒和江阴大儒洪升都颇为推崇的人物,更是作得一手好文章。
但判词毕竟跟文章不同,虽然同样是考察文学水平,但在仅仅百来字里做到处处用典,这已经不是一个秀才能力的范畴之内了。
要不然为什么那么多惊才绝艳的人物,业要花费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才能从生员走到举人的位置?
问题就在于两个字——“积累”。
所以在张邦奇看来,陈凡这是过分托大,写出来的东西不可能让他满意。
“但此生能熟读律令,明年若是朝廷改用散判考题,说不定他也能乘着东风,一飞而冲天。”
陈凡此时已经坐在公廨东边的一张小桌之上,要来了笔纸,脑中开始构思。
就在张邦奇看着陈凡出神之际,陈凡已经开始落笔。
张邦奇微微诧异,这才构思了多长时间?竟然已经落笔了?
《举用有过官吏》【吏】
(凡官吏曾断罪罢职役不叙者,诸衙门不许朦胧保举。违者,举官及匿过之人各杖一百,罢职役不叙、)
到这里,陈凡将大梁律的,关于这题的司法解释已经写在了题目下方。
按照判词的规矩,这时,正文才刚刚开始。
“南阳徐庶,识凤雏名隐之推;北海祢衡,见鹦鹉才高之赋。”
“故织除欲奋乎鹰鷤,而碌碌落须分平玉石!”
“连敖坐捕,重登大将之坛;督尉无功,更拜护军之爵。”
“今人无心为国,有路怀私,乏冰鉴之明自蔽知人之哲;居山涛之任,空存密启之公。”
“名器滥加,吹嘘莫及。表笺拂曙,参苓俱药笼之收;鹏鷎皋秋,桃李悉公门之植。”
“抜骏却登驽马,画龙岂骇真形?拂开大隐,频见鹤书,穿引小山之种,偶随凤使之来。”
“合坐妄举常刑,难受进贤上赏。”
要空泛不要实务是吧?
我穿越前那么多大会、小会、代表会难道白开了?
思想高度、情感温度、表达力度,我全都给你整明白了,就问你张邦奇迷糊不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