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2章 第五一〇章 河洛争夺(2/2)
洛阳城内兵将军心不稳,部将刘谦等人聚于留守府,向孙昭远劝道:「留守大人,汜水关已失,姚庆战死,洛阳孤立无援,若不早做打算,恐覆亡在即!请留守相公暂弃西京,率我等南下,与朝廷再图大计。」
孙昭远闻言,怒不可遏,拍案而起道:「匹夫安敢言退!我为朝廷重臣,守土有责。平日我等俸禄何来?不正是百姓衣食奉养!今城池危急,汝等却欲弃城而逃,不战而降?可谓鼠辈!」他目光如炬,环视众人,又厉声道:「汝等苟且偷生,南去何为?若要逃生,不如先杀我孙昭远!」
刘谦等人见孙昭远怒不可遏,知其无意逃走,暗中心生不满。众将畏敌心切,却被孙昭远激得面色难堪,竟有怨恨之意。
当夜,叛意渐成,刘谦召集部下密谋:「孙留守已成孤臣,拒不从众,欲以一城匹敌十万铁骑,纯属自取灭亡。我等若不先行南退,迟早为他殉葬。不如……」众人附议,当即决定动手。
次日清晨,孙昭远仍在城头指挥加固防御,刘谦率兵突入留守府,将孙昭远团团围住。昭远厉声道:「鼠辈!汝等竟敢造反?」刘谦阴笑道:「孙相公固然忠义,然若一味顽抗,只会连累全城百姓。我等今日所为,乃为全城生计。」
孙昭远拍案而起,拔剑怒指刘谦道:「你等怕死之徒,忘恩负义,死不足惜!」刘谦大怒,命兵士上前。孙昭远虽年近六旬,仍拔剑力战,当场刺杀两名兵士,直至力竭被乱刃砍翻。孙昭远仰天长叹:「汝等自毁生路,必为后人所唾骂!」言罢,气绝殉国。城内文武官属闻讯,纷纷试图出逃,皆被叛兵所害,无一幸免。
孙昭远死后,洛阳城彻底失去主心骨。刘谦等叛将恐金军兵临城下,城破族灭,乃开城投降,请降金军主将完颜宗翰。完颜宗翰入城,纵兵掳掠,全城生灵涂炭,残民无主者十之七八。
孙昭远虽死,然忠义之气不泯,洛阳百姓闻其为守城殉国,痛哭流涕,或缢亡或投河殉城者甚众。此后,昭远之忠义事迹广为传颂,洛阳城民多在废墟中为其立衣冠冢,祭以「孤忠烈士」。
完颜宗翰率军入西京洛阳,城内百姓人心惶惶。完颜宗翰见洛阳已成金军囊中之物,便下令整顿城防,将此地作为继续南侵的战略要地。他令降臣李嗣本接掌河南府,暂安民心,同时颁布严令禁止金兵滥杀城中百姓,以示宽仁。然而,完颜宗翰内心却知,洛阳只是一时的据点,接下来便是攻取汝、蔡等地,直逼长江北岸,彻底瓦解宋室残余抵抗。
李嗣本乃宋廷降臣,先前随完颜宗翰出征,屡献计献策,为金军谋取中原多立下汗马功劳。完颜宗翰便将其委任为河南府知府。入城后,完颜宗翰召见李嗣本于大内殿,赐酒道:「小李子,本勃极烈今日命你知河南府,汝当施政有方,安抚百姓,切勿使宋人余党扰我大金后路。」
李嗣本连连叩首道:「奴才不敢负主子所托,必定以河南府为根基,扫除乱贼,为大金稳定中原效力。」完颜宗翰点头,命人即刻护送李嗣本至府衙上任,并授予全权治政之责。
完颜宗翰在洛阳安顿军队后,随即命正红旗固山详稳仆散赛里率军三万南下,攻取汝州。仆散赛里领命出发,兵行极快,于次日便抵达汝州城下。汝州守军闻金军压境,忙闭城死守。城中守备提刑谢京急调民兵协防,并亲自登城督战。
仆散赛里见城防坚固,便下令连夜挖掘地道,以火药炸开城门。谢京虽忠勇,但汝州兵少粮缺,苦守三日,终因地道轰塌城墙,金军一拥而入,汝州陷落。
谢京见金军破城,仍不肯投降,手持长刀率残部巷战,一度杀伤金军百余人。仆散赛里亲自督军围捕,劝降道:「谢提刑,你乃一介忠臣,本帅敬你之名,不忍杀你。若肯降我大金,封你为汝州知州,仍有荣华富贵享用。」
谢京厉声斥道:「我乃大宋臣子,岂能事敌!汝等金贼不过侥幸得志,终有一日遭天谴灭亡!」说罢,持刀自刎殉国。仆散赛里大怒,下令将谢京头颅悬于汝州城门以震慑宋军,并纵兵屠城三日,汝州百姓惨遭屠戮。
仆散赛里献捷于完颜宗翰,报汝州已下,城中谢京已死。完颜宗翰闻之大笑:「宋人所谓忠臣,不过如此!」随后,他命人将谢京遗体送回洛阳,以作示威之用,又下令加紧修缮洛阳城防,将此地作为金军长驱南下的前沿基地。
至此,金军已稳占中原腹地,汝、洛连线贯通,宋室的北方屏障再无可守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