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芳明1128 > 第600章 四州之外

第600章 四州之外(1/2)

目录

江阴城陷,烟柱直冲天际,连绵数日不散。自苏州远眺,浓烟如巨兽咆哮,让整个江南笼罩在恐慌之中。江阴城中厮杀的消息早已传遍四方——金兵焚城三日,残酷杀掠,无人得免。此刻,从江阴到上海,平原无险,仿佛只待女真铁骑一夜间踏平三百里,抵达吴淞江口。

上海滩,这座江南繁华之地,顿时失去以往的喧嚣与热闹。股市崩盘的消息传遍全城,商行倒闭的门板钉满了告示,地契和银票在地上随风飘散,却无人拾起。街头巷尾,百姓行色匆匆,神情惶恐;富商巨贾则各有盘算,纷纷筹划未来的退路。

大户俞氏家族早已秘密剃辫,准备迎接「新主」。他们笃信金兵入主江南后,一统天下势不可挡,愿意扶持本地士绅以稳定局面,自家财产将得以保全。而对面施家却大不相同——施家家主变卖了所有田地和房产,筹集巨资,决意投奔江陵的赵构朝廷,宁舍家财,不降金虏。

而更为机敏的商人们早已将目光投向东海。舟山军的实力和秩序,在江南局势崩坏中成为少数值得信赖的庇护港湾。上海码头的船票价格飙升,一张去往冲绳、台湾、北海道或济州岛的船票,能让人卖掉半生积蓄,但即便如此,仍然一票难求。

与此同时,明海银行大厦上,一名衣衫褴褛的投机商攀上八楼天台。他曾是上海滩股市的风云人物,但这场灾难让他倾家荡产。站在风中,他高声大笑,将手中的股票、地契和银票撒向空中,随即纵身跃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身影在上海滩的哀歌中,化为众人惊恐的注脚。

然而,在这片混乱中,也有人暗自收购那些被丢弃的「废纸」。他们是少数对明教舟山军有所了解的人——这些纸面资产或许在眼下毫无价值,但一旦明教反击成功,重新建立江南的秩序,它们或将成为翻盘的筹码。

「明教不会坐视金兵染指上海滩。」一名衣着简朴却目光炯炯的舟山军退役老卒喃喃自语。他已将多年积蓄悄然换成那些廉价的资产。他深信明教四大军的军纪和决断力,尤其是多年来在江南本土草莽间低调隐藏的实力,这场「放弃上海」的狂潮不过是短暂的迷雾,亮剑时刻马上到来。

上海滩的最后一丝理智,并非依靠慌乱的人心,而是寄托于那些无声无息的反击计划中。江南并非无人可守,金兵的刀锋,尚未触及上海的喉咙。

随后几天内江南明教四路大军如洪水般席卷苏、常、宣、湖四州,将过江金兵重新逼回润州孤城。自苏湖平原一线再无金兵踪迹,江南战局一时间看似明朗。然而,这场酣畅淋漓的胜利也悄然标志着明教与宋廷彻底决裂,方腊失败以来那条隐忍潜伏、半招安的江湖路线宣告终结。

上海滩的明海商会租界曾经依靠秀州官府的合法地契与宋廷周旋,「定海郡主」的封号更是方梦华在宋朝腹地活动的「丹书铁券」,这些都成为维系明教在江南发展的屏障。然而随着明教大军堂而皇之横扫江南,世人再难将其视为「东海义军」,而是一个已经占领十二座中土州府(明、登、莱、秀、海、建、通、泰、苏、常、宣、湖)外加几百万人口海外领地的新割据政权。

江南商界的反应迅速而激烈。短短数日,上海滩再次成为焦点。几乎是明教攻占四州的消息传出的同时,市场的温度迅速恢复。

「明教旗帜插遍苏湖平原,他们终究还是打算建国了!」市场中,有人欢欣鼓舞地喊着。那些此前被视作废纸的地契、股份和债券,突然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特别是明海银行发行的「通用银钞」和明海商会各地实业的股份,一时间竟逆势飙升,买盘汹涌。

但乐观者的狂热并未掩盖悲观者的冷静。「明教如今要同时对抗金虏与宋廷,这条路未免太险了。」一位老商人摇头叹息。他将手中刚刚涨价的明教债券全数抛售,「纸面上有苏湖四州,可这土地能保多久?宋廷若全力反扑,金兵若倾巢南下,明教恐怕撑不过一年。」

市场分歧严重,价格在巨大的交易量中剧烈波动。一部分人疯狂抢购,一部分人加速抛售,仿佛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预言正在此刻交锋。

「这可真是一场赌局。」明海银行市场部会议室内,几个老资格的金融家正围桌争论。

「明教有信心,也有战力。苏湖平原的粮仓一旦稳定,江南就是根基。」穿着简朴但神色坚定的朱天财说道。他来自舟山朱家,亲历过明教在东海的崛起,「金兵南下是江南百姓的灾难,但对明教来说是天赐良机。我们已经见识过他们在战场上的奇迹。」

「可同一时间面对两大强敌,这样的赌注太大了。」另一位老者周板桥摇头,「金和宋都比明教庞然大物得多,我们的胜算太小。」

「不管如何,市场已经回暖。赌注是否成立,得看明教能否打出更多的胜利。」钱玉平静道。

太湖平原四州尽失,尤其是湖州的陷落,迅速引爆了临安城内的焦虑情绪。曾经的南宋行都,如今不过是一座孤城。临安北面只剩下独松关一道防线,南面虽然有浙水(钱塘江)阻隔形势亦岌岌可危。

赵楷的小朝廷内,文武大臣们议论纷纷。枢密使高俅率先发言,冷静分析道:「眼下局势虽险,但未到绝境。独松关险峻难攻,只要守住北面,舟山军也难越钱塘江而来。更何况越州尚在我们手中,南线一时无忧。」

然而,右仆射宇文粹中却忧心忡忡,他提议道:「陛下,眼下太湖平原尽入明教之手,临安已是孤城。依臣之见,不如趁局势未完全崩溃时,迁都台州或温州。浙东沿海虽非长久之计,但可保安全。」

赵楷摇头苦笑道:「宇文相,浙东沿海州府表面虽未陷入明教之手,可那里全是舟山军的势力范围。台州、温州、福州的城池外围,哪个不是明教山寨遍布?朕若前往,岂非自投罗网?」

众人沉默,气氛愈加凝重。张九成试探着说道:「陛下既无意东迁,不如放弃帝号,仍称郓王,亲赴江陵投靠建炎皇帝。如今江陵行在有军有财,殿下若去,亦可图个退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