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芳明1128 > 第678章 张天师拜山

第678章 张天师拜山(1/2)

目录

庐山深处,朝霞初升。光明殿前的山道上,一行道士身着青袍,步履从容地沿着石阶而上。为首之人面容清癯,须发皆白,身形却稳如磐石,正是龙虎山新任天师张时修。

山门前,迎客的明教护卫已列队等待,而方梦华则站在台阶上,眺望远方来客,神色莫测。

「教主,龙虎山三十一代天师张时修,特来拜见。」一名传令兵高声禀报。

方梦华缓步前行,略带笑意地拱手道:「龙虎山天师亲临,庐山蓬荜生辉。」

张时修微微一笑,拱手回礼:「贫道此行,非为俗务,只为向明皇陛下献上一策。」

「哦?」方梦华抬眉,做了个请的手势,「天师请入殿详谈。」

光明殿内,清茶氤氲,老道与圣姑教主相对而坐,气氛既不敌对,也不显亲近,宛如两位老谋深算的博弈者,在等待对方先出招。

张时修轻抿一口茶,淡然道:「自晋朝以来,龙虎山世袭天师道统,蒙历代帝王恩封,然世人皆知,黄天之道,本起自东汉末年……」

方梦华嘴角微微上扬,知道他要切入正题了,便笑道:「天师的意思是,道教起初也是‘妖教’,若非历代帝王收编,恐怕不会有今日之龙虎山天师?」

张时修含笑点头:「正是如此。太平道当年何等风光?然黄巾之乱后,朝廷未能剿灭,反而因镇压不尽,而使其改道存世。张道陵祖师顺势改立正一盟威,去其锋锐,立其正统,自此再无道教称乱之事。」

方梦华听得意味深长,她当然明白,这位龙虎山掌门人是在暗示自己:明教如今与太平道何其相似?妳若想建立王朝,终究要面对如何「无害化」自己的造反思想。

「所以天师以为,明教该如何‘正一’?」她淡淡问道。

张时修放下茶杯,语气悠然:「明教本无定制,虽有大光明经、摩尼妙法,却教义驳杂,易被民间信众曲解。而天师道之所以能长存,正是因历代天师谨守一条规矩:虽有道法,然不问王事。」

方梦华若有所思:「所以天师建议,本座应当让明教摆脱与世俗的牵连,使其成为一套纯粹的宗教体系?」

张时修颔首:「正是如此。明教有其信仰基础,但只要教义与王朝秩序不相冲突,便可长久存世。如若不然,信徒一旦信教即有反骨,陛下又如何能放心?」

方梦华轻叹一声:「可本座不同于宋朝天子,也不同于晋朝司马氏。本身便是明教教主,如何让天下人信服,明教不再与造反画等号?」

张时修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却带着深意:「这,便要看陛下如何立教了。」

他顿了顿,缓缓道:「陛下可设大明教宗院,立教义规制,遣教中长老整理经义,化明教为‘正统教门’,使其成为大明王朝治国理教的一部分,而非造反之旗。」

方梦华沉吟片刻。她当然明白张时修的意思——要让明教从革命组织转变为宗教机构,就必须设立专门管理宗教事务的机构,限制其政治影响,强化官方控制。这无疑是个现实的选择,但她也清楚,这样做意味着自己将逐步与「造反者」这个身份切割。

她笑了笑:「天师此策,的确有趣。但道教当年能做到‘不问王事’,是因其有龙虎山天师世家镇压各地道派。那么明教又该如何设立这样的‘正一门庭’?」

张时修平静地道:「陛下本身,便是最佳的‘正一’。」

方梦华轻轻敲了敲桌面,眼神锋利了几分:「意思是……本座亲自树立一套新的明教教义?」

张时修缓缓点头:「陛下若能修定新经,明定明教之律,则大明立国之后,天下信徒仍奉陛下之道,却不再以‘光复圣道’为号,而是以‘弘光大明’为宗。如此一来,明教可存,国祚可安。」

方梦华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思索良久,才幽幽道:「天师此言,倒是点破了一件大事……你信吗,我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

张时修笑而不语,似乎早已料到。

方梦华坐于主位,神色平静,手指轻轻扣着桌面,似在思索,又似在等待对方的反应。

龙虎山三十一代天师张时修微微低头,整理了一下思绪,刚刚他已然奉上了最「现实」的建议。若明教能如龙虎山一般,被纳入新王朝的统治体系,便能避免重蹈过去「造反即灭亡」的覆辙,既保信仰,又保安稳。

然而,方梦华沉默片刻后,却缓缓摇头:「道长,你想错了。」

张时修一怔,抬起头,看着眼前这位衣着简朴,却散发出难以言喻威势的女子。

「本座并无称帝之心。」方梦华的语气平稳,甚至带着一丝不以为意的洒脱,「这大明,也并非方家一家一姓之天下。」

张时修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没有称帝之心?

一个已经占据江南半壁江山、拥兵自重、改元立纪、设官建制、眼看就要成为三千年来第一个白手打天下的女皇——竟然说自己无意称帝?

张时修本以为这是谦词,甚至以为对方是在故作姿态。然而,当他看着方梦华坦然的目光,心中却隐隐升起一丝不安——她不像是在试探,也不像是在虚伪应对,她是真的这么想的。

「明教的活力,是需要保持的。」方梦华继续说道,「若有朝一日,这新建的大明也如大宋一般腐朽堕落、不走正道……」

她顿了顿,嘴角浮现出一抹冷笑:「本座会毫不犹豫,再次造反,亲手推翻它。」

张时修愣住了。

大殿之内,一时陷入寂静。

张时修微微睁大眼睛,看着眼前的女子,仿佛在重新认识她。

他见过许多帝王,他们或许雄才大略,或许英明神武,但归根结底,他们的目标无非是夺取天下,继而坐稳江山。

无论多么贤明的君主,终究都会走上巩固皇权、维护自身统治的道路。

可眼前这个女子,她竟然毫不犹豫地说,如果大明王朝变得腐朽,她会亲手推翻它?

「陛下……此言,未免太过……」张时修终于开口,声音略带迟疑。

「太过什么?」方梦华瞥了他一眼,淡淡道,「太过离经叛道?太过天真?还是太过危险?」

张时修张了张口,最终叹了口气,苦笑道:「贫道活了六十载,从未听过哪位统治者,会主动留下一个足以推翻自己的隐患。」

「那是因为历代帝王都只想着‘江山永固’。」方梦华轻轻敲了敲桌面,语气平静,「他们怕被推翻,所以要消除一切可能的威胁。可本座不一样,我不是为自己而战,我是为天下人而战。」

张时修深深皱眉:「可若如此,陛下所建之大明,岂不岌岌可危?」

「你错了。」方梦华摇头,「一个必须靠排斥异己才能维持的国家,本身就是岌岌可危的。真正稳固的国家,不是靠恐惧,而是靠万民的信赖。」

她轻轻端起茶杯,吹了吹浮叶,语气淡然:「如果有一天,本座的继承者变得和赵家皇帝一样无能,若他们不能顺应民意,只靠前辈的功业来苟延残喘,那么他们不该被推翻吗?」

张时修沉默了。

他从未听过这样的话。

他所理解的权力,乃是终极的目标,是天下帝王毕生追求的宝座。可在方梦华口中,权力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甚至,她宁愿主动留下一个可以制衡自己的「造反种子」。

龙虎山的张家,世世代代都在向历代帝王表忠心,以求自保。可眼前这个女人,她不仅不需要他来「无害化」明教,甚至还要保持它的造反活力。

「如此说来……」张时修的声音有些发干,「陛下竟不担心明教有朝一日反过来对抗您的后人?」

方梦华淡淡道:「本座担心的,永远不是明教是否会造反,而是‘大明’是否值得被造反。」

她抬起头,目光清明,语气坚定:「如果后人无能腐朽,那他们该被推翻。如果百姓重新站在明教这一边,那一定是后人做错了什么。」

她语气淡然,却铿锵有力:「王朝若不能自省,便应当被历史所淘汰。本座不会做大宋的另一个赵佶,更不会让大明成为另一个大宋。」

张时修看着她,半晌无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