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润州归程(2/2)
刘正彦紧随其后:「宋庭昏庸,奸臣当道,纵是忠勇之士,也难有容身之地。既然教主能容我等,愿听调遣。」
还挺会顺势而为的。
方梦华心中冷笑,苗刘二人,生性跋扈,颇有些脑后长反骨的特质。他们愿降,固然是好事,但是否真的忠诚,仍需时间考验。
她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既然如此,本座便交给你们一件差事——潜入淮西,接应明年春的北伐。」
苗傅一愣:「北伐?」
「不错。」方梦华目光幽深:「我明教立国之初,最紧要的不是和南宋死斗,而是北上抗金。如今淮南百姓受难,金人肆意掳掠奴役,大批江淮子民被送往山东、燕云。二位既然熟悉宋军,又有足够的手段,本座便命你们率两团兵力潜入淮西,一方面接应北伐战事,另一方面,尽可能救下那些被金人运往北方的百姓。」
苗傅沉吟片刻,抱拳道:「此事虽难,然属下愿往!」
刘正彦也点头:「如此一来,淮西或可成为北伐的前哨,属下亦愿效力。」
方梦华满意地颔首。
苗刘二人,论忠诚未必可靠,但论能力,倒是极为适合此事。
淮西,乃金宋之间的缓冲地带,方才经历过刘光世、王德等人疯狂的「拉丁」劫掠,又是金军反复蹂躏之地,百姓苦不堪言。若能在此埋下伏笔,为明年北伐做准备,便能在未来战局中占得先机。
「两位,淮西之事,便托付给你们了。」
她轻叩桌案,沉声道:「若此战能成,尔等便是开国勋臣。若办砸了……」她顿了一下,冷冷一笑,「本座向来不养无用之人。」
苗傅、刘正彦闻言,心头一凛,连忙拱手:「属下必不负教主所托!」
「好!」方梦华起身,「明日即刻动身,去吧!」
苗刘二人肃然应诺,退出军帐。
方梦华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
北伐的棋子,已经落下。
她要看看,这两个曾经在历史上掀起惊涛骇浪的人物,若换一个局势,是否还能掀起波澜。
翌日晨光熹微,江风吹拂着润州北固山,山下的大江波涛汹涌,山上旌旗翻飞,舟山军的精锐将领与文武官员已整齐列队,等待着一位改变历史的领袖归来。
方梦华一身戎装,立于战船船首,迎风而立。她目光扫过江畔的北固山,心中泛起万千思绪。四个月前扬州战局底定后,当她决定以润州为据点,等待时机入主金陵时,这里还是明教北路军的一处前哨。而今,东南疆界已定,金陵在望,她的国度将于此地奠基。
船靠岸,近卫团的方杰率先上前,抱拳行礼,沉声道:「姑姑,润州全军已整装待命,金陵城内易安居士也已传来回报,入城仪式筹备已毕,随时可接管城防!」
梁红玉随后上前,行百花团军礼:「百花团八百女兵已进驻润州内城,确保主公安全。」
刘锜、彭无当、李宝、陈妙贞、卞五儿、小丁子等人依次行礼,各军、各营的部署井然有序。舟山军经过这场战争的洗礼,已从昔日江南的绿林义军,真正蜕变成为一支足以与南宋、金国分庭抗礼的强大军团。
随后,俞道安、邓荣、李天佑、司徒芳四位陆军师长,李海、呼延庆、郑世昌三位海军旅长也依次禀报军务,确保明军在陆上与海上的统治力。
方梦华环视众人,点了点头:「辛苦了,各位。」
她的目光转向另一侧,首席大法官包完、王士元与方敏站在二十人的开国筹备委员会之前,这群人多是吕将邀请来的太学同窗,负责设计未来的国家框架。和他们之后,则是杨八、管青娘、钱玉、陆朝西等人率领的明海商会股东代表团,这些人未来将在经济上支撑整个国家的发展。
「从今日起,我们不再只是流亡者、反抗军或是被逼上达蓬山的乱臣贼子。」方梦华微微一笑,目光炯炯,「我们将建立一个新的国度,一个以公义与秩序为基石的国家。这将是我们的立国之地!」
众人齐声应道:「大明万载!」
此刻,北固山下,战旗猎猎,江风吹动着士兵与学者的衣角,划破历史的长空。大明已立,国运初兴,一个崭新的时代正由此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