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第七〇〇章 钟山长陵(2/2)
这一部分的壁画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南农民的困苦与花石纲恶政的不公,描绘了摩尼教在民间的传播,描绘了方腊高举义旗,四方响应的那一刻。随后,画面转向了战争——画中李公望率西路军从浙江入徽,俞千里、马升、瞿式勇等人奋战于山岭间,攻下州县;画中高行虎、李向禹、宗起凤坚守帮源洞,最终战至弹尽粮绝;画中沈五、张开、牛大力率领勤王军力战不退,与宋军短兵相接。
她的脚步放慢了。这一段历史,对许多人来说已经渐行渐远,因为其中的大多数人都已战死,甚至连名字都快要被时间抹去。
她停在李公望的石碑前。
「西路军副帅李公望,殉于歙州。」
石碑上的字简单而沉重,然而在碑侧的壁画上,仍能看到他身披红甲,手持长枪,率军冲锋的英姿。他的身影最后被密密麻麻的宋军包围,枪断,人倒,火焰吞噬了战场——壁画在这一刻戛然而止,留给后人无限遐想。
「当年若非西路军拼死进攻,牵制住了皖南宋军,恐怕帮源洞早就被攻破了。」她低声道。
随后,她的目光转向了帮源洞军的烈士名录。
「高行虎、李向禹、宗起凤——汝等魂归故里,此处立碑,以慰英灵。」
这三个名字被刻在同一块石碑上,他们都是帮源洞最后的守将,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壁画上描绘的是洞内的烽火与血流成河的景象,敌军如潮水般涌入,而这些将士则以血肉筑起最后的屏障。她想起自己刚接手教主时,站在这片满是焦土与尸骨的土地上,听着风中残存的哭喊。
「我来迟了。」她在心中轻叹。
继续向前,来到自家东路军的纪念碑前。这里的壁画色调更加浓烈,绘制着一场场血战,卢万、白凯、穆彪等人奋战在浙江沿海,阻击宋军南下,最终战至全军覆没。穆彪是当年跟随方七佛的旧将,在北路失败后加入了东路军,他的战死象征着东线的崩溃。
壁画最后的画面,是卢万战死前的侧影,他身后是一片烈火与残破的战旗,他的目光望向远方,彷佛仍在期盼着援军。
方梦华看着这些画面,心中涌起复杂的情感。这一阶段,宋军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方腊的势力还没有经历后来的重整,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但也正是这些人的牺牲,才换来了日后的转机。
她的脚步继续前行,来到北路军的纪念碑。这一部分的壁画展现的是苏湖之战的残酷,王得胜、欧阳元斌、刘铁塔、邱如龙、石明道等人浴血奋战,最终兵败身亡。
再往前,是南路军的焦成,他的战场是处州的遂安县,由于松阳县洪载的叛变陷入重围力竭被俘,最后竟然由于长相酷似方腊画像被代替劫牢中烧死的方腊押送开封凌迟。
她站在焦成的碑前,伸手轻轻抚过上面的字迹:「你最后的血,没有白流。」
长廊至此,已经接近方腊起义的尾声。在这一阶段,四分之三的力量已经折损,整个帮源洞的根基几乎被拔起,曾经的圣城睦州青溪县被血洗,无数教众惨遭屠戮。
但,这并不是终点。
她知道,接下来的部分,将迎来一个新的开始——她的时代。
她缓缓转身,望向长廊外的陵园,这些名字,这些碑文,这些壁画,不仅仅是为了祭奠过去,更是为了让所有后来者记住:这是一场用鲜血写就的历史,这是一个从地狱中爬起来的国家。
当方梦华步入南方绿林发展阶段的长廊时,眼前的气氛骤然一变。
这一部分的壁画不再是大规模的厮杀与决战,而是潜伏于山林间的阴影、与宋廷拉锯的博弈,以及海上势力的初步扩张。这一阶段,明教的策略已经从草莽乱军转向了有组织的建设与渗透,从被动求生转向主动扩张。这让方梦华在这段时间内极少遭遇伤亡惨重的战役,然而,历史仍然留下了一些无法挽回的名字。
她的脚步在一座略显孤立的石碑前停下。这是南路军的将领叶金豹,死于武夷山的叛乱之中。碑后的壁画上描绘着他最后的时刻——大雨倾盆,密林间篝火微弱,叶金豹带着一小队人马行走在山路上,却遭遇了范汝为的突袭。画面中的他倒在泥泞中,数十支箭矢贯穿了他的身体,而他的手仍然死死地握着弯刀,身旁的兄弟们拼死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
「当时,若非叛徒作乱,福建的山寨本可少走很多弯路……」方梦华低声道。
她记得吕师囊报丧的那天,许多南路军的将士都愤怒不已。叶金豹是他们的兄弟,却死于暗算,这让南方的开拓战略一度陷入混乱。而她,也不得不更谨慎地处理与当地势力的关系。
再往前走,来到了浙东的吴十一。这一战发生在大陈岛,宋军的舰队发动突袭,吴十一率军死守,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壁画上的他持刀立于风暴之中,敌军的战船如同黑压压的巨兽包围而来,他的战旗飘扬在燃烧的城墙上,直到最后一刻仍未倒下。
「海上的第一块失地……」方梦华伸手轻触碑文。那时的她还未能完全控制东海,还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挽回这场战争。如今,东海已经成为明教的根基,但吴十一的名字,仍旧留在这片失落的土地上。
她继续往前,来到了海上扩张阶段。这里的碑林比之前的更为密集,因为在这场征途上,舟山军迎来了第一位真正的宿敌——澎湖陈义庄。
这位被认为是妖道的系统穿越客陈宇,拥有某种近乎妖异的能力,能够带来这个时代无法理解的兵器与技术。张典、金五娘、赵达、徐公祖、朱聪、徐远——这些名字镌刻在一排墓碑上,纪录着那场残酷的战争。
壁画上的场景令人震撼——张典死于遥控纽扣炸弹,赵达死于玻璃针水雷,徐公祖死于无人机抛石,还有百丈崖决战中澎湖的火器代差。这一战,让舟山军第一次深刻地意识到海上的争夺,并不仅仅是传统的水战,更是新时代技术与力量的较量。那场战争的残酷,至今仍让她记忆犹新。
再往前,壁画的色调变得更加阴郁,进入到了北方抗金的战争阶段。这里,明教已经不再只是南方的割据势力,而是成为了北方战场上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战争总是伴随着牺牲。
神机营的罗勇,便是在这一阶段战死的。
他的石碑前,一副特别的壁画描绘着他最后的瞬间——罗勇指挥着神机营袭击靖康之变后从开封押送文物财宝北返的金军辎重队,他们却早已设下伏兵,当他发现不对劲时,已经来不及撤退。金军先一步点燃了火药车,爆炸的烈焰吞噬了一切,将他与敌军同时葬送在火海之中。
「罗太公,梦华无能,最终没能保住您的香火。」
方梦华站在碑前,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住心中的悲伤。
长廊的尽头,仍然有未刻满的石碑,这些碑文上还留有空白,等待着未来的名字。她知道,这场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在接下来北伐金国的大战中,会有更多的名字被刻上这些石碑,会有更多的英魂长眠于此。
这就是她的道路。她不愿这些名字出现在这里,却无法阻止。她只能确保这些人不会被遗忘,确保他们的牺牲换来真正的未来。
她转身,望向陵园的方向。这里埋葬着过去,也指引着未来。
「往者无言,来者有志。」
她的脚步重新踏上前方的道路,迎向未来的战场。
方梦华举目望向陵园的最深处,方腊的墓前燃着长明灯,灯火在风中摇曳,却从未熄灭。
她深吸一口气,转身对身后的将士们说道:「记住这里,记住这些英灵。他们的血,铺出了我们脚下的路。这片土地,不是白来的。」
众人齐声应道:「不敢忘!」
随后,她一振披风,转身上马,高声道:「祭礼已毕,诸军起身!我们进金陵!」
「进金陵!」
长陵之上,香火燃起,烟雾缭绕,彷佛天地之间,一道无形的视线,正在静静地注视着这一切。这座陵园,将与国同休,成为后世永远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