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4章 元老册封(2/2)
周蒙花、尤佳、王大虎、卞五儿、李清照、晏贞姑、余五婆、张孝纯、薛弼、薛徽言、魏浩、文锋、巩平、袁经、武靖、熊风、贾路、强明、纪猛、娄高、屈士、江帆、海际、唐宏、萧一河、上官太和57位方面军团长、45位舟山军营长等人册封开国子。
包完站在中央,向全体参与者宣布:「根据《大明宪诰》第一条,元老院正式成立,并将与众议院共同运作,确保国家政令稳定推行。」
「元老院共有天子1席、王爵2席、公爵10席、侯爵14席、伯爵39席、子爵128席,合计194席,按照爵位高低,持有对应票数。」
这意味着:方敏(天子)手握9票,在元老院中权重至高。方梦华(华王)与方杰(卫王)王士元(配王)各持有7票,影响力仅次于方敏。石生、陆行儿等开国公每人6票,代表军政骨干。包完、梁红玉等开国侯每人5票,属于次级核心。方成英、倪文英等开国伯每人4票,涵盖地方行政与军事将领。周蒙花、魏浩等子爵每人3票,代表更广泛的军事与地方领袖。
元老院内的投票总数为760票,而众议院目前总共524票,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开国元老过世降等袭爵和大明北伐西征把更多地区纳入版图,两院的权重终将扭转。
当名单宣布后,众人心中各有盘算。军方出身的元老如石生、陆行儿、吕师囊等人,注意到他们的「开国公」地位,确认了军队仍是明国权力核心之一。
地方行政出身的元老如倪文英、史才、祖书林等人,则更关心元老院与众议院的权力平衡,深知未来的治理将涉及各方博弈。
舟山军团与方面军系统的营长、团长们,虽然只获得了「开国子」的爵位,但总数超过一百五十人,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团体势力。
知识分子与技术官员如魏浩、文锋、张孝纯等人,虽然在军功爵位上不如前线将领,但因掌握新式教育、行政管理与国策制定,仍有发言权。
方敏坐在主位,缓缓开口:「今天,我们不是在分权,而是在建立规则。」
她扫视全场,语气平稳:「元老院的职能主要有三点:第一,监督国会立法,确保不违背国策;第二,负责军事与重大国政决策;第三,负责皇室继承与特殊时期的国家领导权。」
方梦华淡淡一笑:「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如何行使监督权?」
「很简单,」方敏回应,「所有经众议院通过的重要法律,元老院拥有覆议权,可要求重新审议;战争、和约与财政法案,必须经元老院批准;此外,任何涉及天子与王爵的继承变动,都需要元老院确认。」
方杰微微皱眉:「这样看来,我们的权力几乎与国会相等?」
「不完全相等。」包完解释:「国会负责立法与日常政务,元老院则负责国家战略层面的监督与决策。两者各有分工,避免权力过度集中。」
「如果某位公侯伯子,因战功或政绩突出,是否可以晋爵?」梁红玉突然问道。
「当然可以,」方敏点头,「但晋爵必须经元老院投票通过,并且需有明确贡献。」
李天佑点了点头:「如此一来,我们便可确保制度的灵活性,不会因固定爵位导致僵化。」
「那么,是否有降爵或剥夺爵位的机制?」吕师囊试探性地问。
「有,」方敏眼神锐利,「若有人叛国、谋反,或严重违反国策,元老院可以提案审议,经三分之二以上票数通过后,剥夺其爵位与职权。」
「如此,便可保证制度不被滥用。」倪从庆点头认同。
当方敏正式宣布元老院成立,并敲响议事槌时,全场陷入短暂的沉默。
这一刻,大明国正式确立了自己的国体:
国会众议院,由各地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负责立法与国内政务。元老院,由开国功臣组成,负责监督、军政、继承事宜。天子与王爵,虽然拥有最高地位,但需要通过国会与元老院的平衡来维持稳定。
「从今天起,我们不再是割据一方的义军,而是一个真正的国家。」方梦华轻声说道。
「愿大明昌盛。」包完拱手。
「愿大明昌盛!」众人齐声高呼。
国会大厦外,秋风微凉,金陵城中灯火璀璨,这座曾经饱经战火的古城,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