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绣满“素”字(2/2)
“扬州厨子哪比得上师母的手艺?”
李素笑嘻嘻掏出锦盒,“师父让我捎的,说是一别半年,想念的紧。”
盒中一对羊脂玉镯,水头极润,内侧还刻着“山海同辉”四字。贾敏眼眶微红,黛玉却忽然冷笑:“父亲倒惦记周全,偏有人一去半年,连只纸鸢都不肯放!”
这回李素确实没给黛玉写信,不怪人家有怨气,好在他有准备。
李素转身凑到黛玉跟前:“妹妹,我给你带了活礼——”说着击掌三声,外头飞狐扛着个竹笼进来,笼里竟是一只通体雪白的孔雀!
“呀!”黛玉帕子掩唇,眼里却亮了,“这……南蛮子的玩意儿,我才不稀罕!”
“姐姐不要,我可抱走了!”宝琴伸手要摸,却被黛玉轻拍开:“你敢!”
宝琴捂嘴笑,贾敏也笑起来。
“呸!当我没见过世面?”黛玉别过脸。
李素知道,太长时间没见,黛玉这是攒了不少小情绪,当着贾敏的面儿,一个娇撒给两人看呢。
“好了,明日妙言要上考场了,别的都不论,现在我们全力帮助妙言备考!”
贾敏一锤定音,结束了这场热闹,众人的心也紧张了起来。
天刚已经到了戌时,贾敏系上围裙钻进厨房。
灶台上的砂锅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火腿老鸭汤的香味飘得满院子都是。
她拿勺子撇了三次浮油,又撒了把枸杞,转头对雪雁念叨:“这汤得炖得清亮,你看着点火别太大。”
紫鹃端着簸箕进来,里头是刚剥的嫩笋尖:“太太歇会儿吧,何苦亲自下厨?小爷这会儿还在书房用功呢,说是要把《策论集注》再背一遍。”
“这孩子就是太要强,人家说诚心熬的汤会有福运,你们谁有我诚心?”
贾敏接着又想起了什么:“他要考九天六夜,太熬人,你把我房里的茶叶装他考篮里,提神最管用。”
黛玉抱着手炉在廊下来回踱步,绣鞋尖沾了露水。
她第三次扒着门缝往里瞧,李素正趴在案头打哈欠,手里毛笔都快杵到下巴上了。
“要不你赶紧睡吧!”她跺脚推开门,冷风卷着几片落叶扑进屋里。
李素吓得一激灵,墨汁甩在袖子上:“哎哟我的好妹妹,你这是要吓死我,继承我的砚台?”
“谁稀罕你这破砚台!”
黛玉把食盒往桌上一摔,盖子震开条缝,露出金黄油亮的蟹粉小笼包,“娘炖汤炖得眼都红了,你倒好,在这儿梦周公!”
李素鼻子凑近食盒深吸一口气,故意夸张地捂胸口:“完了完了,这香味勾得我书都看不进去了,妹妹害我落榜可要负责啊!”
“你!”黛玉气得去拧他耳朵,指尖碰到他冰凉的耳垂又缩回来,扭头从袖子里掏出个青缎荷包,“雪雁绣废的玩意儿,拿去装零嘴儿,省得在贡院饿晕了丢人!”
荷包口露出一截红绳,李素轻轻一拽——竟是枚刻着“平安”二字的玉扣,边缘还带着体温。
他抬头要说话,却见黛玉已经提着裙摆跑出门,只有一句“仔细噎死”飘在夜风里,他笑着跟了出去,看着她回屋子。
回转的时候只见,东厢房亮着灯,于是他走过去瞧。
只见屋内贾敏跪在菩萨像前,手里攥着李素的生辰八字。
供桌上摆着三碟桂花糕,烛火把她眼角的皱纹照得深深浅浅:“菩萨保佑,这孩子爹娘死的早,就剩了他一个……”
李素推门进来:“师母怎么还不睡?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儿去赶考,有您和师父我肯定考的好。”
贾敏站起身道:“再求求菩萨,心里踏实,对了,贡院那砖地阴冷得很,住在里面夜里凉…”她突然哽住,抖着手去摸李素外袍夹层,“护膝呢?玉儿让紫鹃不是给你缝了两副?没给你?”
李素乖乖掀起袍角,露出黛色棉裤——膝盖处鼓鼓囊囊的。贾敏眯眼细看:“这手艺倒像玉儿……”
“师母真是火眼金睛。”
天蒙蒙亮的时候。
李素用完早饭活动身子,忽然听见东厢小厨房传来“哐当”一声。他扒着窗缝偷看,黛玉正踮脚够蒸笼,热气熏得她鼻尖通红,袖口沾着面粉。
“笨手笨脚的,当心烫着!”
“要你管!”黛玉吓得差点摔了笼屉,手忙脚乱掏出个油纸包,“蟹黄烧麦,路上垫肚子。”
李素揭开油纸,六个烧麦摆成梅花状,底下还压着个兔毛暖手筒。
他翻过来一看,内衬用金线绣满“素”字,而且个个不相同,分明是黛玉熬了无数个夜练出来的。
马儿嘶鸣着跑出院门,黛玉突然冲到廊下喊:“喂!墨锭别忘带!”
喊完才想起那墨早被她偷偷塞进考篮最底层,刻着“蟾宫折桂”的红绸还是她亲手系的。
李素排队验身时摸到怀里的暖手筒,突然发现夹层有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