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21(2/2)
曹植心里明白,天子这是要借机提拔亲信,想试探着在朝中抓些实权了
若是换成曹操在世,今日这件事,老曹根本连搭理都懒得搭理,直接把那名册拿来扯巴扯巴撕碎了干净。
但曹植不是曹操,他虽然也能看出天子的小算盘,但从内心来讲,他并无太过巨大的野心,而且对于天子,曹植历来心怀尊敬,从没有把他当做傀儡来看。对于他而言,天子是主,他是仆,主人想跟仆从要些权利也并不是什么犯忌讳的事,而且这件事刘协做的很聪明,从督查百官的司直上表的奏章来说事,名正且言顺。
若是清平之世,曹植也就那么地了,无所谓的事。
但现在情况不同,四方皆敌,内部一定要稳当,权利不可分的太散
可若是当面拒绝天子,一时间又没什么好的理由,硬拒绝的话,有违君臣之道
曹植犹豫了,他毕竟年轻,而且为人良善,不是曹操那样的奸雄,办事的时候还是会被某些道义制肘的。
刘协见曹植神色阴晴不定,似有犹豫,心中一顿狂喜。
这事,有戏
“臣,执金吾贾诩,启奏”
一个苍老的声音从角落中缓缓升起,打断了曹植的犹豫与刘协的暗喜。
刘协抬头望去,却见那个平日里少有言语的老头贾诩,正慢悠悠地起身,向着自己的这个方向拱手施礼求奏。
刘协犹豫了一下,还是挥手道:“贾大夫有何奏但说无妨。”
却见贾诩颤巍巍的走到了大殿正中,深施一礼,道:“陛下奖赏功臣,提拔能臣,此乃是兴国之道,老朽深以为然,故而特此附议曹司空,您又何必犹豫”
曹植闻言,深深地望了贾诩一眼,道:“既然是贾大夫说话了,那就这么办吧,这奏上的名单翌日我等三司当择选其优者提录,让他们为朝廷建功。”
贾诩点头赞赏道:“司空此言大善。”
刘协欣喜若狂,他万万没有想到,贾诩站出来居然是为了他说话,而且贾诩一说话,曹植居然就答应的这么爽利。
“好,好,曹爱卿,贾大夫果然都是国之栋梁,实乃我大汉第一贤臣,善辨是非,能查忠良,朕心甚慰。”
贾诩微微一笑,道:“陛下夸赞甚了,老臣担当不起,不过老臣还有一事想要启奏,就是陛下适才所言,功不赏,有罪不罚,非明君也,不知这话是陛下一时兴起,还是确有真心实意”
刘协笑道:“贾大夫这话说的,朕若非真心,焉能应韦晃奏请,提升这么一大批贤能”
贾诩笑道:“如此就好,敢问陛下,韦晃奏章上所言有功勤政之人皆有提赏,那本朝最大的功劳贤臣,不知陛下当如何表彰嘉奖才妥当”
刘协闻言一愣,道:“本朝最大的贤臣贾大夫所言何人”
贾诩笑了笑,道:“陛下刚才不是自己已经说了吗,曹司空是国之栋梁,乃是我大汉第一贤臣,这刚多久的功夫,陛下难道就忘记了”
“”
第四百零六章阴阳易位
刘协此刻恨不能重重地抽自己一个大耳刮子。
所谓的官场话,就是身居高位者在一定的隆重场合里,对上司,对下属,对同僚说的一种不失体面的客套语言,这种话的真实性一般都相对较低,十分当中大概会有八分是假的,因为位高权重者最注重的东西就是体面,他们的每一言每一行都是为天下万民或是国家士子的表率。维持体面是位高权重者最基本的素质,说了真话就是后患无穷,会落人话柄。
所以,身为目前全汉朝最高统治者的皇帝刘协就很会说官场话,而且说的比一般人都要好,都要中听。
但凡事都要有些个度,好话说多了惹人腻歪,官场话说大了也会落人口实。
就比如现在这个当口,大汉第一贤臣的这个帽子就有点扣大了。
问题是话已出口,木已成舟,整个大殿之内二百多号人都在这听着,刘协想要耍赖已经是不可能了。
“陛下,陛下”
那道惹人厌烦的声音又再度响起,将刘协从神游中拉回了朝议。
“啊何何事启奏”
贾诩面色不变,口气依然是不紧不慢:“陛下,老臣问陛下话呢,如今陛下要册封提赏,这大汉第一贤臣曹司空又该如何提携”
刘协恨不能扑上去咬死这个老贼。
“贾大夫之言有理,曹爱卿父子两代皆为国操劳,功勋卓著,国家社稷皆凭曹氏扶持,海内皆知,朕岂能薄待,怎奈曹司空已然位列三公之尊,位极人臣。朕此刻已是升无可升啊”
贾诩微微一笑,并不言语,反而是向着旁边使了一个眼色。
贾诩使眼色的方向,站起一人,乃是侍中华歆。
“陛下不必担心,臣倒是有一个建议。”
刘协一见到华歆起身,心中一阵顿时忐忑
只因华歆乃是昔年曹操帐下出了名的朝堂走狗,曹操指哪华歆打哪,扔个骨头华歆就屁颠屁颠的去捡,哪怕这骨头扔进了油锅。华歆都敢往里蹦,大有为了主人上刀山下火海,舍得一身剐的英雄气概。
“爱卿有何建议,试言之”
华歆言道:“伏睹本朝,自司空曹公以来,父子匡扶朝政,德布四方,忠义社稷,仁及百姓。虽周之吕望,汉之张良,亦难望项背。如今四方扰攘,群雄并起。神器有危,群臣会议,望陛下效孝景皇帝之道,以山川社稷为重改法变制。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并封曹公为丞相,辅佐陛下匡扶寰宇。扶持社稷,上合天心,下合民意,天下幸甚祖宗幸甚生灵幸甚”
曹植闻言,脸色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