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将血 > 分节阅读 1106

分节阅读 1106(1/2)

目录

d自己的胡子,心情一下舒畅了许多,不过他还是撇了撇嘴,都三四十岁的人了,还在长辈羽翼之下谋生活,呸,凭你也配跟老子做兄弟

老子一个领兵将军,你一个都尉,一口一个老鲍,老子却得管你叫将军,他娘的,这是什么世道

不过想跟老子玩心眼儿,再回娘胎练练吧。。。。。。

张大将军肯定是坐不。大将军年纪也不小了,还能在这个位置上呆几天之后接任之人,恐怕就是江善那厮了,若是这厮当了大将军,老子的日子更不好过,去他娘的,老子不陪你们玩了还不成回家种地去,也比受这个窝囊气强。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商议

大将军张培贤很忙,也很恼火。

因为新任河洛布政使彭为年滞留在了潼关,人家病了。

其中真假,张培贤也懒得琢磨了,明摆着的,晋国公一行身负皇命,先一步入了河洛,不定有多少麻烦等着。

像彭为年这样为官多年的老臣,自然不会冒冒然一头扎进浑水之中。

显然,人家打算的不错,就等在潼关,静观风色。

看上去弊端很多,不但会累及自己官望,而且,会让朝廷不满,但实际上仔细想想,这却是最聪明的做法。

河洛不同别处,现在正经是大秦边镇。

而如今两位战功卓著的大将军都在洛阳,他要是不管不顾急吼吼的去了,定然会夹在两位大将军中间,左右为难。

别所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了,别引火烧身其实就不错。

不过,这么一来,却让张培贤有点焦头烂额。

韩聪韩大人已经走了,新任布政使却迟迟不能到任,而且,人家就在潼关,眼睛肯定眨也不眨的盯着河洛呢。

这就让人有点难受了,谁敢在这个时候代理河洛政务

所以,军政两事,就都压在了张培贤身上。

大将军张培贤也算是三朝老臣,却是头一次阴差阳错的过了一次节度使的瘾,却完全没有大权在握的舒畅感。

就一个字,累。

这个时候,张大将军才算真正体验到河南一战的

军事上好说,大军一直在他掌控之下。各处防务。做的也很完备。后周没多少可乘

而政务上,其他都还罢了,最重要的还是春耕。

今年的春耕很大程度上,已经误了,但就时间来说,以河洛的气候,如果措置得当,天公作美的话。也还有希望在秋天收上一茬晚粮。

这才是河洛政事的当务之急。

可惜,张大将军没多少法子。。。。。。再吃一年朝廷救济,张大将军觉得,自己也就成了这些年来,张嘴就嗷嗷待哺的最特殊的那位大将军了。

这也是很注重自己名声的张大将军最不能忍受的一点。

当然,除了这件大事之外,还夹杂着匪患,赈济饥民等事,桩桩件件,都不能等闲视之。于是,张大将军忙的脚不沾地。身心俱疲。

就算这样,有些人还在给他不断的添堵。

比如这会儿,刚洛阳府知府衙门叫苦的文书放下,并严厉的告知知府衙门过来的别驾,今年的种子农具等物,都已经发到了知府衙门,与其到他这里频频诉苦,不如回去好好想想,该怎么让百姓多耕些田地,让洛阳府的饥民少一些。

别驾大人灰溜溜的走了,张培贤这里刚喘了口气,自家侄儿已经来到面前,神神秘秘的俯在他耳边,嘀咕了半天。

张培贤强忍着,才没摔了手中洛阳官瓷出产的精美茶碗。

胸膛起伏了半天,张培贤才平静下来,长长吐出一口气,却好像发出了一声叹息。

“叫张杜两位先生”

很快,两位大将军的心腹幕僚便带着满身的疲惫赶了过来。

大将军忙,他们也不可能闲着,一位长史,一位司马,都累的和狗似的。

已经五十出头的杜先生,头发已然花白,脸上的纹理,也比往日深刻了许多,平日里风风火火的样子也被蹒跚所取代。

他祖籍河中,是大秦第二次东征之后才带着家人南渡黄河来河洛安居,经张培贤旧部引荐,入幕府中,渐渐得张培贤赏识信任,这才成了大将军府长史。

另外一位张先生,四十多岁年纪,算是大将军张培贤的亲戚,辈分小,私下里得呼张培贤一声叔爷。

不过这血缘关系嘛,也远的很,所以叫叔爷的时候很少,你来我往,一个唤大帅,一个呼先生,却也都自然而然。

等人奉上香茗,张培贤立即屏退左右。

两位幕僚瞅着张大将军的脸色,都知道,大帅心情好像不佳,便也都提起了小心。

也没再说什么废话,张培贤直接便道:“看来。。。。。。得再见一下晋国公了,请你们来,就是商量一下,该怎”

张培贤停住话头,示弱的感觉并不美妙,尤其是对他这个大将军而言。

当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商议此事了,但并非如赵石所猜想的那般,张培贤有意拖延,而是张大将军太忙了。

而赵石来到河洛,轻车简从,不像个钦差不说,而且,也没带来朝廷圣谕,光靠赵石自己的说辞,很难让张培贤信服。

朝廷给了你多大的权力巡访使,那又是个什么玩意来河洛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这都需要仔细琢磨,和这两位幕僚商量了两次,两位幕僚猜来猜去,也没多少新意,于是,张培贤觉着,应该先晾一晾,瞧瞧赵柱国的反应再说。

也不能让一位钦差就这么闲着,正好,张先生这里出了个主意,不如将河洛国武监分院那里的事情交给其人,也好试探一下。

而借着这个功夫,等派去到长安打探消息的人回来,瞧瞧有没有什么有用的。

如果确实了解赵石心性的人,定然知道这是个地地道道的馊主意,但张培贤和其他人一样,对于赵石的了解,多数限于传闻,接触了两次,却并不能深谙其人秉性,也就这么做了。。。。。。

实际上,这无疑将已经等的不耐烦的赵石得罪了,若是一切公事公办,反而结果会好的多。

聪明人办蠢事,没什么稀奇的地方,不用多说什么。

“是晋国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