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将血 > 分节阅读 1106

分节阅读 1106(2/2)

目录

主意是张先生出的,自然回话的也是他,杜老头儿则抱着茶杯饮着茶,没一点说话的。

张培贤微微点了点头,“赵柱国正在索要国武监分院名录,是去年一战之前的,而且,还要注明那些河洛生员的家世,要干什么,也就不用”

张先生皱了皱眉,立即便道:“那怎么成,以如今河洛之局面,正应抚民。如果再激起民乱,这河洛之地,我大秦还要不要了”

这话算是说到了张培贤心里,虽然他也深恨河洛百姓不知好歹,但在他看来,乱事过后,民心思安,正是抚有河洛民心的好机会,只要渡过眼前的难关,就像当年蜀中一般,将不会再为河洛人心反复所困扰。

这也正是他不愿跟赵石再次深谈,将事情拖延下来的主要原因,因为他在赵石的话语当中,闻到了浓浓的血腥味儿。

而赵柱国在蜀中,河中,河东,乃至于西夏所做的,在他看来,除了杀人,就没别的两眼的地方了。

残暴的名头,已经被张大将军早早暗自送给了赵石。

可以说,两个大将军掌军,抚民的理念完全不同,隔阂也就在所难免,之前种种恩怨,也并非完全是两个大将军的权位之争造成的。

如果放在平日,张培贤肯定巴不得赵石激起民乱,好顺势将其赶出河洛地界。

但今时不同往日,河洛不能再乱了,而且,不管他对赵石为人多不喜欢,如今在朝堂上,能为他张培贤说话,又有那个份量的人,非晋国公赵柱国莫属。

所以说,与赵柱国虚与委蛇,才是现在最好的办法。

这些东西在他心里装着,很明白的事情,所以这番话虽然很合他心意,但张培贤还是有些不满的看了张先生一眼。

沉声道:“赵柱国到了哪儿,皆有风雨相随,所以说再多也没意思,你们还是帮我出点主意,说说该怎么应对,才能让他闹的动静小”

张先生有些讪讪的住了口,张培贤的不满,他听的出来,也明白关节之处在哪里,但有些话,真是不能明说。

为什么这么为难,根子上不在别的什么地方,而在于。

时至今日,几位大秦上将,无疑以大将军赵石赵柱国为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即便张培贤身在河洛,又经营多年,但赵石一旦来到河洛,还是让张大将军不得不暂避其锋,畏首畏尾之下,还能有什么好的应对之法

换句浅白些的话来说,就是根本奈何不了人家,只能屈从其意罢了。

张大将军自己不明白吗估摸着只是不愿意承认。

但这话却又不能明说,张先生心里苦笑一声,顺势沉默了下来。

大帅好颜面,对下也宽容,不过一旦有了不满,疾言厉色的时候也不少,他可不想一头撞上去,让老杜看这个笑话。

静了片刻,在张培贤显出些不耐之色的时候,杜先生才慢悠悠的开了口。

“这么拖着也不是办法,跟晋国公谈一谈,也未尝不是。”

今天有客户端名家名作推荐,也不知这个推荐位好不好,不过阿草觉着,有客户端几个字,就应该不错,呵呵,月头月尾两个客户端推荐,这个月的成绩应该不算坏,就是阿草更新不太给力,怨不着别人,阿草依旧努力中。

第十三卷龙盘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商议二

s:看将血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张培贤沉吟半晌,杜先生话里话外的意思,他自然明白。

赵柱国来河洛,所行所为,应该有益于河洛,甚至有益于他张培贤。

赵柱国身份到底不比其他人,虽然如今手中没有兵权,但人家是正经的枢密副使,河中杜山虎,河东张峰聚,皆乃其旧部。

而且。。。。。这次朝中风云变幻,赵柱国一众人等,竟是搬倒了同门下平章事李圃,吏部尚书郑元亮等,在朝中声势大涨。

和他这样常年驻守军前的大将军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在朝中说话,一句顶旁人十句百句。

这也是赵柱国如今最令人忌惮的地方。

不过这样一个人来到河洛,只要不常留于此,没有想着掌握河洛大军兵权,那么,他做一件事,就顶旁人做十件百件。

只要他与赵柱国谈的好了,几乎可以不用顾忌朝廷那边,这对于风雨飘摇的河洛上下来说,自然是好事。

但话说回来了,权柄至此的钦差大臣,带给河洛的不可能全都是好处,以赵柱国的为人,也不会那么好心。

像他刚来的时候,便斥责了河洛布政使韩聪,几乎没留下任何的余地和情面,那么之后,处置的又是谁对于他这个掌握河洛大军兵权的大将军的威望。又会造成怎样的损害

这都是张培贤犹疑不决的原因所在。

盏茶过后。张培贤才揉了揉额头。身心俱疲的感觉,让他心绪越加低沉。

而对着两位心腹幕僚,除了稍稍顾及到自家颜面外,到也不用太过藏着掖着,他开口道:“与赵柱国相谋,无异于和猛虎要顾及的,其实是赵柱国一旦大开杀戒,这血腥味儿到底会粘在老夫身上”

说到这里。张培贤长叹了口气,“岁月不饶老夫自知年事已高,在这个位子上坐不多久了,老夫征战沙场数十载,这功过嘛,自己不好说,也只能留待后人罢了,但临了,老夫还就想求个善始善终。。。。。。赵柱国为人怎么样,谁不清楚。他能容老夫独善其身”

这话说的丧气,但也极为明白。

短短的几句话。实际上是张培贤对自己的剖析,这些话旁人不能说,只能他自己来说。

两个幕僚听了,不由对视了一眼,屋中好像齐齐响起一声叹息,英雄迟暮,多少名臣猛将,到了暮年,怕都是这般模样,让人见了,难免生出伤感惋惜之意。

而像他们这样的心腹幕僚,感触犹深。

不过话说到这个份上,却不能没有人作答。

这回张先生闭紧了嘴巴,只能是杜先生来回话了。

这位老人琢磨了下措辞,才平静的道:“大帅也许多晋国公向来敢作敢当。。。。。。如今入我河洛,诸般行事,也都还算光明正大,以在下观之,有为大帅全名”

“也许。。。。。。晋国公要的,只是您点头。。。。。再者说了,之前晋国公与大帅及韩大人相谈,第一个提及的就是春耕之事,不若,借机问于晋国公。。。。。此等事,于大帅而言,千难万难,但晋国公身在朝廷,受陛下倚重,许不过举手之劳”

听了这话,张先生在对面撇了撇嘴。

张培贤也皱了皱眉,随后便有些心动,春耕,现在就是河洛的头等大事,河洛官府做的已经极多,赈济饥民,分发无主田产等等等等,甚至于张培贤已经准备,不顾军中律令,想着上书朝廷,能名正言顺的叫一部分大军开始屯田。

如果这么做了,麻烦可就也有了,屯田之事如果在西北,在河东边镇,都不会有人说什么,但在河洛这样的膏腴之地。

大军一旦开始屯田,后患极多,这里毕竟不是边镇,乃是中原腹地。

而一旦收复整个河南,大军屯田的弊端也就会显现出来,一个处置不当,便有可能引起兵变这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