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汉箭神 > 分节阅读 81

分节阅读 81(1/2)

目录

吴县之围。

梁啸对严助很不感冒。

说得轻巧,吃根灯草,你以为射杀敌方大将有那么容易。景田还知道躲在大营里不出来呢,景昭、余善会和征贰一样二不愣登的到处乱跑哪个大将出行不是前呼后拥,百步之内生人勿近。你以为我拿的是大狙还是导弹老子拿是射程不过百步的弓唉,还没等进入射程就被人家包围了。

不过梁啸什么也没说,他知道严助现在对他也不感冒。他未经严助同意,就用征氏兄妹换回李椒,得到了李椒的感激,严助却和李家父子结下了梁子,以后还不知道会怎么撕呢。以李广的脾气,怎么可能把这件事轻轻揭过,找严助的麻烦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估计现在严助杀了他的心都有。当然了,也就是想想而已。以目前的情况而前,回京之前,严助是拿他没办法的,回京之后估计也没什么办法。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更何况严助还不是君。梁啸决定按自己的路数来。他和李椒、卫青等人商议了一番,决定再次出击。与上次不同,这次他们没有特定的任务,更加从容。

王兴与梁啸等人同行,一起离开了伏波里。他要回吴县向严助和窦太守请示,发动吴县的世家豪族参战。吴县总体上的经济发展不如中原,但世家豪族的实力也不容小觑,他们大多是六国之后,在吴地经营了六七十年,家中僮仆私兵不少,如果能够集结起来,也是一支很可观的力量。

其实这些豪强早就集结起来了,只是官府的正式授权,他们不敢大张旗鼓,又缺少统一调度,只能固守自己的家园,没有统一行动。现在反击的时机即将到来,他们当然想合兵一处,大干一场,把闽越人抢走的东西再抢回来。

在朝廷派了使者来的情况下,严助是最好的授权人,可惜他们和严助的关系都不够融洽,不愿意向严助低头。王兴绕了这么多圈子,无非是希望梁啸等人出现,向严助建言,给他们授权。

而梁啸也正有此意。他和严助也不怎么对付,正需要有一个游离于官府之外的力量相助,抓住机会立功。

两人各取所需,自然一拍即合。

第170章小试牛刀

坐在高桥马鞍上,脚踩在马镫里,梁啸心安了不少,再也不用担心速度一快就会从摔下去。他试射了几箭,稳定性、命中率都有所提高,虽然还不能和立射相比,至少比之前纯靠运气好多了。五十步之内,他基本能保证五成的命中率,三十步之内,他有信心直取对方要害。

如果综合骑和射两方面的能力,基本上只要不和高手比,他已经不比普通人差了。

梁啸如此,李椒等人更是如虎添翼。李椒大呼庆幸,没有与梁啸打赌,否则又要破财丢脸。有了这新式的马具之后,别说近身格斗,他觉得肉搏都不成问题。

郎官们对此深以为然。

除了原本的弓箭和长剑之外,他们又从伏波里伍家借了十几枝两丈左右的步戟。在这个时代,能在马上使用长兵器格斗的人还是少数,所以也没有专门的骑用长兵,只能先用步戟代替。好在这些郎官的工作就是扛大戟,对戟的用法并不陌生,需要熟悉的只是如何在马上用罢了。

出了伏波里十余里,他们就遇上了一伙椎发文身的闽越斥候。

不用梁啸吩咐,李椒第一个冲了出去,几个郎官紧紧相随。一看到战马,那些闽越人掉头就跑。大概是对骑兵的速度早有耳闻,这些闽越人纷纷离开大路,冲进了麦田。

战马进入松软的麦地,速度会受到影响,步卒逃跑的机会更大。万一逃不掉,还可以反身肉搏,总比在大路上全无还手之力的好。这是闽越士卒用鲜血悟出来的道理,已经在闽越军中口耳相传,人人皆知。

可惜,这些闽越人低估了形势的严峻性,听到马蹄声接近,他们正打算回身格斗,却发现对方手里挺着一枝两丈左右的长戟。没等他们把刀举起来。对方借着马势,一冲而去,长戟刺在他们的盾牌上,力量大得让人不敢想象。毫无悬念的将他们撞倒在地。

闽越人躺在麦田中,晕头转向。

郎官们拨转马头,连马都不用下,一戟将对手刺杀。

几乎没费多少功夫,郎官们就解决了各自的对手。生擒了其中两人,其余的全部当场格杀,无一幸免。

从这些俘虏口中,梁啸听到了一个消息:闽越大军正准备撤退,他们是奉命来打探河道的形势的,因为余善决定要从松江撤退。

梁啸很意外,闽越大军这就准备撤了

他仔细询问了一番,却没有打听出太多的消息,甚至连桓远和景昭的冲突结果如何都没打听出来。这些斥候都是最底层的士卒,对将领们之间的矛盾知之甚少。

梁啸不敢怠慢。立刻改变计划,护送王兴赶往吴县。

一路上,他们接连遇到了四五拨闽越斥候,轻而易举的击杀了大半,得到的消息大同小异:闽越人准备撤兵了,这场声势不小的战事很快就要结束了。余善将带着堆积如山的战利品离开吴县,沿松江进入大海。

吴县城外,梁啸和王兴告别。他对王兴说,他们要尽可能的多截杀一些闽越斥候,阻挠闽越大军的撤离。为展开反击争取时间。希望王兴能够尽快说服窦太守和严助,集结吴地百姓展开反击,给闽越一个教训。

王兴连连点头,拱手告别。

梁啸等人在吴县周围展开了猎杀行动。他们游荡在方圆三十里的范围内,看到闽越人就杀,打了就跑。以前只能远距离射杀,现在有了新式马具,可以近距离击杀,郎官们的战斗力一下子提升了一个档次。他们斗志昂扬。即使遇到二三十人的小股闽越士卒也毫不示弱,冲上去杀几个人就跑。

闽越士卒对这种新出现的情况没有一点准备。他们原本以为看到骑兵只要结阵举盾,别让对方射中就行,现在对方持戟近身格斗,面对锋利的长戟,他们躲来不及躲,战又够不着,全面被动,损失惨重。

仅仅一天时间,梁啸等人就进行了十几次战斗,累计击杀敌人逾百。如果不是梁啸担心郎官们受伤减员,严禁对三十人以上的敌人发起攻击,战果也许会更多。

从零星抓到的俘虏口中,梁啸终于得到了一些桓远的消息。

桓远还统领着后羿营,不过后羿营变成了刘驹的亲卫营。与此同时,桓远还担任了余善的射师,帮他训练和后羿营相似的箭手。按照一般的认识来看,桓远不仅没有降职,反而受到了刘驹和余善的双重信任。

当然了,究竟是什么样子,这些斥候是说不清楚的。

夜幕降临,梁啸、李椒领着郎官们渐渐远离闽越大营。李椒信心有些爆棚,撺掇梁啸和他一起去闽越大营看看,寻找狙击的机会。梁啸坚决不同意。靠大营越近,对方的斥候越多,一旦对方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就算有马也未必跑得掉。再说了,战斗了一天,不管是人还是马,都应该休息一下,恢复体力。

李椒不以为然。不过,被桓远生擒,是梁啸想了办法才将他换回来,他脸上无光,也不好意思和梁啸争。

“李兄,我们刚刚熟悉新马具,又何必急在一时你我都年轻,将来有的是机会,等熟悉了新马具的妙处,将战斗技能磨炼得炉火纯青,我们去草原上和匈奴人较量,岂不更美”

“好吧。”李椒晃着脑袋,乐呵呵的应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