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1(2/2)
郎官们也七嘴八舌的应道:“没错,匈奴人才是心腹大患,这些猴子没什么意思,杀得再多也不算本事。”
“是啊,是啊,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去北疆作战。朝廷公卿对匈奴一直和亲,送了那么多公主丝帛,也没看到有什么成果。真不知道这些人是怎么想的。”
“怎么想的反正送的又不是他们的女儿,花的也不是他们的钱,他们当然乐得轻松。如果与匈奴开战,我们武人大行其道,挤占了朝廷禄位,他们损失才大呢。唉,现在行军不吃香啦,看看李将军,看看程将军,征战数十载,封侯还是遥遥无期啊。”
梁啸呷着肉汤,听着郎官们的抱怨,一声不吭。
卫青坐在梁啸对面,用一根树枝拨着火,轻声说道:“阿啸,你想去北疆从军吗”
梁啸瞥了他一眼,笑笑。“想又如何”
卫青再次看了看四周,挪到梁啸身边,与梁啸并肩而坐。“陛下有心与匈奴开战,想找一些信得过的人去北疆打探形势。上次派公孙弘出使匈奴,就有此意,不想公孙弘迂腐,答不衬旨,陛下很不满意,想另外物色合适的人选。我看你胆大心细,沉稳有谋,应该能完成任务。”
梁啸转过头,看看卫青。“好啊,如果陛下有诏,我愿意去北疆打探消息。”
“好。”卫青拍拍梁啸的肩膀。“等回到京城,我找机会向陛下推荐你。”
梁啸笑了笑。一向沉默寡言的卫青主动要向天子推荐他,还真是不容易。这说明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卫青对他印象不错,愿意主动和他交流了。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始。
“多谢。”
桓远匆匆走进了刘驹的大帐。
为了调解桓远和景昭的矛盾,一直驻扎在岛上的刘驹搬到了大营中,与余善一起指挥这支大营。说是一起指挥,其实他相当于一个客卿,真正的指挥权一直掌握在余善手中。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不愿意看到桓远和景昭生隙,更不愿意桓远被余善拉拢过去。对他来说,每一个士卒都是宝贵的,更何况是桓远这种拥有射声技的高手,尤其是有一群狼在旁窥伺的时候。
“什么事”刘驹放下了酒杯,看着桓远,只是客气得有些生份,远不如刚才与景昭说话时的亲密。
桓远也没心思关心这些细节,他急急的走到刘驹面前,施了一礼。“殿下,今天有几十个斥候失踪,特别是松江方向,斥候折损殆尽,无一生还。”
“这能说明什么”刘驹一脸茫然。“梁啸又出来了”
“不仅是梁啸又出来了。”桓远耐着性子解释道:“大军即将取道松江撤退,行军之前,必须先探明松江两岸的情况。现在斥候都被杀了,很可能是松江两岸有所行动,不愿意被我们探知。”
“松江两岸有行动吴县还有兵吗,他们的兵不是都困在吴县了吗”
“殿下,你忘了那些大姓了”
刘驹一惊,脸色严肃起来。他曾经是吴国的太子,这片土地的半个主人,当然知道这附近的大姓分布情况。这些人单独来看,实力也许一般,可是如果集结起来,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提醒余善将军了吗”
“我提醒他了,他不肯听,坚持要从松江走。无奈之下,我只得来请殿下去说服他。殿下,水道的确比较方便,可太危险了,冬季水浅,一旦被困在中间,进退不得”
刘驹惊惧不安。他知道桓远说的没错,真要是被人困在松江中,他们就麻烦大了。别说船上的战利品,能不能活着回到东冶都说不定。在陆地上,可以根据需要变换阵形,在船上可没那么方便。
“我去对余善将军,建议他从陆地撤离。”
第171章纠结
“殿下,不可。”景昭站了起来,拦住了刘驹。他严肃的说道:“我觉得余善将军的选择更妥当。从陆地撤离,不仅速度慢,而且可能受到追击。会稽兵不足虑,万一东瓯在浙江列阵,挡住我军的退路,奈何”
刘驹犹豫了,眨着眼睛,看看景昭,又看看桓远。
桓远沉下了脸。“景将军,我军有万余精锐,东瓯才有多少人只需派千人赶到江边立阵,东瓯能奈我何。过了浙江便是山林,我们就安全了。若是困在松江之中,那该怎么办再上岸步行,横穿整个东瓯”
“由震泽到松江,不过二百余里,顺水而下,昼夜行船,两日可至,而且不劳体力,难道不比穿山越林好此次用将军之计,深入会稽,虽说未能攻克吴县,毕竟也夺了一些财物。如果陆行,难道要将这些收获也一概放弃吗”
一提到财物,刘驹底气更不足了。他现在日子过得紧,还指望这些战利品过一段日子呢。如果走陆路,肯定要放弃一部分,这和割肉差不多。
桓远一看刘驹扭屈的脸,心顿时凉了半截。
景昭笑了一声,又阴恻恻的说道:“再说了,我们乘船而来,如今却走陆路回去,难道要将这些船留给敌人桓将军,这就是你当初的计划吗”
桓远大怒:“如果按我的计划,我们现在早就回到东冶了,你们父子也不会阴阳两隔,人鬼殊途”
一听到儿子,景昭立刻炸了。他拔出剑,直指桓远面门,怒吼道:“桓远,你还敢跟我提这件事”
刘驹大惊,连忙上前抱住景昭,连连给桓远使眼色。“桓君,你先出去。我再思量思量。”
桓远气得以杖击地,连礼都没有行,转身就走。景昭拜倒在地,泣不成声。“殿下。这囚徒如此无礼,他的眼里还有殿下吗只怕他的心早就去了长安,去享受他弟子的孝敬了。殿下,小心卧虎在侧啊。”
刘驹尴尬不已。仅有的两个大将互相诋毁,他夹在中间也不好受。
吴县。太守府。
严助居中而坐,太守窦去非陪在一旁,王兴坐在他对面,侃侃而谈。严助和窦去非却一直没有表态,只是静静的听着,严助的眼中还有几分不屑,搞得窦去非很不自在。
严王都是吴县大姓,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