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发个微信去地府 > 分节阅读 359

分节阅读 359(1/2)

目录

地位一直不高,所谓三教九流,三教那是高高在上的儒教、道教、佛教

九流又分上中下三等。

下九流:一流巫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帮五剃头六吹手七戏子八叫花子九卖糖

您瞧瞧,这唱戏的地位也就比乞丐和吹糖人的高那么一点,哪怕你红了是个角,也是侍奉人的。

而且就是后世,明星饭局也是常态,反正就是乌烟瘴气的那种。当然滥觞就在清末的戏子陪酒。

戏子陪酒是清末戏子伶人的一个特有现象,当时流行的说法是“相公堂子”。相公堂子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私人科班科班即戏曲学校,学戏之余,还要陪酒陪客,侑觞媚寝,有娱乐业的营业性质。

也就是说,你可以捧,但只限于在外面玩玩,哪怕是一掷千金,也不能领进家门。否则就是有辱门风的大事。

现在哪怕是明星真正敢娶的其实也没有真正的权贵豪门,基本都是暴发户之类的富豪,在清末明初,一般戏子也就是互相之间抱团,结婚嫁娶的对象也是梨园行里面的。

当然后来天下大乱,你方唱罢我登场,许多所谓的武夫大帅吟风弄雅也喜欢娶个红角回去做个二房三房的点缀一二。还有就是那种混社会的老大,自己就有舞台,也爱哼几句,娶个戏子也不是跌份子的事情。

李若凡在大上海的花花世界捧戏子老爷太太那是不担心的,这是时尚,而且还是美谈。哪怕是喜爱男风,那都不是事。但总得先解决天下做父母的相同的心事,抱孙子这个头等大事吧

女儿在燕京大学,那是不用担心的。许多人都以为燕京大学就是后来的北大或者清华,其实这是不对的。

燕京大学属于英国基督教教会和四所美国大学联合办学,是私立教会大学。校训是九个字: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freedthroughtruthforservice。

后来大致在1952年,燕京大学被撤分了。文科、理科多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校舍由北大接收,现在其建筑仍为燕京大学古迹。

一分为三,可想而知燕京大学的厉害,基本能数得出来的大师十之七八都是燕京出来的。李若云在燕京攻读文科,家里自然放心的很。

这也是老爷太太开明,但对宝贝儿子李若凡心里就犯了嘀咕。

李若凡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花钱如流水。结果忽然接到家里的最后通牒,要他回去相亲。

李若凡顿时苦了脸,但没了经济来源,忽然从米箩掉进了糠箩,思来想去,只好想出一个借口,说要去北平看望妹妹。

没想到孙悟空终究跳不出如来佛的五指山,李老爷修书一封让人送来,说和北平宋家当年是拜把子的兄弟,正好听说宋家小姐长得是羞花闭月,而且没有缠脚,也在燕京大学就读。和李若云还是同学。

既然李若凡说要去燕京大学探望妹妹,正好去看上一看,信里面还附了一张银票,不过数额不大。说是让李若凡到燕京后见到兄妹的回信才有银子过来。言下之意,这门亲事你最好悠着点,别搅黄了。

卷第七百三十七章卧龙岗闲淡的人

诸葛亮:西皮慢板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博古通今。

李若凡也记不清怎么会和孟小冬一起被虏获到了这处山寨。

悄悄试了试,李若凡惊奇的发现储物手镯和储物戒指都在,甚至那个手机都在。只是法力好像被未知的存在封印了。

储物戒指里面的东西也是一概拿不出来。

这下可惨了,完全是个普通人,在这百十人的山贼土匪面前基本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了

“我变成一个普通人了”

方水柔捂住小嘴惊讶的叫了起来:“不会吧我的法力好像还在”

“可能是你的身体有些奇怪吧”

李若凡也有些糊涂这会不会是个幻境,毕竟他也是经历过的。但有些事情无疑是在清清楚楚的告诉他,这是真的1925年

方水柔因为是神奇的和上古九尾狐融合在一起,估计就是封印也只能封印她的一部分。仔细看时,储物手镯里面却是多了两面古朴的铜镜。

这才依稀记得,当时制止樱花飞舞的时候,自己好像把一面铜镜握在了手里还藏进了储物手镯,现在却是耳边浮现出一段话来。

这面却是传说中鼎鼎大名的混沌归元镜,据说可以重整日月乾坤。每逢改朝换代此镜都会出现降世。

还有一面是最后被自己抓住的盘古开天镜,也就是这面铜镜带着他们三人穿梭时空来到了1925年。

樱花飞舞早已经不知所踪,李若凡能够感应到,至少要过三十年,他才能够再运用一次盘古开天镜回到未来和父母亲人团聚。而且还得让混沌归元镜遇到新朝的主人,不然法力封印,只能留在1925年。

和方水柔说了这些,李若凡倒也慢慢冷静下来。既来之则安之。

何况民国多好啊,大师辈出,不说别的,那些曾经遗憾不能留下视频的大师风采,正好可以用手机拍摄下来,等以后回到未来,可是一等一的装比大杀器。

什么同光十三绝,什么四大名旦,什么相声大师马三立,什么闻一多演讲,那些著名的事件,自己不就是最好的记录者吗

何况,虽然手机不能通话处于不在服务区状态,但李若凡有个好习惯,看书软件里面下载了许多的古今中外名著。

要是再穿的早些,红楼梦四大名著基本就是李若凡一个人的作品了,后人您就考证去吧。

不过这个时候新文化运动其实才是真正开始,文学社团林立,正是做文抄公的大好时机。

李若凡也不知道自己传播正能量让那些优秀作品提前出现是好事还是坏事,想想以前总是感慨海子,顾城早早离开,诗人多薄命。把他们的诗先发表出来,简直就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啊。

至于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已经获得的,李若凡准备轻轻放过,做人底线必须坚守,不能随便越界。

李若凡还是有操守的,不过那些曾经遗憾过的诺贝尔文学奖遗珠之憾,李若凡就不准备放过了。

必须抄啊,抄的让那帮评委们不好意思不颁奖,当然还得拼命的翻译推介,不差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