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3(2/2)
对洛阳百姓而言,大象犀牛虽说在江南并不少见,可对京师的百姓而言也是一件稀罕之物,大街上人山人海,想要看看是哪里来的女王亲自来朝贡。
寻常百姓并不知道大晋现在也是一个女人说的算,只是觉得一个国家由女人带领十分惊奇,街头巷尾之间议论纷纷,浑然不知道自己的国家,现在也是半斤八两。
柳叶带来的财宝根就很多,从天津登陆之后,又被司马季塞进来一些,贡品便已经成了天文数字,刚刚在洛阳落脚,便开始给各大重臣送上礼品,洛阳朝臣谁值得送礼谁不值得,在蓟城放风筝的燕王了如指掌。
这要是在其他王朝,柳叶这么光明正大的给朝臣送礼绝对不合适,毕竟人家还是要脸的,不过我大晋就不一样了,世人皆知我大晋朝臣,往往还富甲一方,对这种充满了铜臭的礼物绝对不排斥,就怕不够多。
一番交流下来,很多重臣都觉得南方的扶南王国忠心可嘉,应该算是大晋所有藩属当中的典范,任何一个藩属都可能被判,扶南国肯定不会,就是这么现实。
连带着看着柳叶这个女王也顺眼不少,什么牝鸡司晨,简直是污蔑,我大晋不也是皇后处理政事么,这不是很好么,国家一片安定,百姓安居乐业。
“是柳叶送过来的,就是那个叔王远征时候的扶南王”司马宣华也得到了一份价值不菲的礼物,虽说作为公主她早已经见惯,可收到礼物的心情还是一样很好。
“公主,就是她,当初燕王诛杀扶南王全族,怕在当地站不稳脚跟,就立了一个女王,这件事皇后也是知道的,正是这个柳叶。”董猛在一边挂着谦卑的笑容道,“现在看来燕王的眼光还是不错的,这个女王还知道感恩。”
“叔王的眼光一直是不错的,这一点不需要疑问。”司马宣华心情大好,很是开心的道,“最近母后的笑容也多了不少,不知道是不是和此有关”
“这点奴婢就不知道了,公主可以亲自去问问。”董猛低着头提议道。
“你给我快点”高高扬起的皮鞭劈啪作响,抽打在河工的身上,举起的皮鞭的监工还在不依不饶的叫骂道,“要不是你们干不完活,我们会在这里呆这么长时间么告诉你,要不是燕王殿下仁慈,岂有你们活到今天的机会。运河马上贯通,要是在不老实,老子就让你活不到那一天。”
“行了,一会儿就有县尉过来了,咱们也别找麻烦。”另一个监工距离不远,见状急急忙忙的走过来,看着挨打的战俘,身上的衣服早已经一条一条的,烂布条下面则是一片万紫千红,皮鞭印记一个接一个,甚至出现了好几层颜色不一的鞭痕。
只是一眼他就能看出来,这个战俘应该是经常挨揍,说不定一般的鞭打都已经没有感觉了,张嘴把工段的战俘老大叫来吩咐道,“拉下去歇息一炷香的时间。”
整个河段仍然处在繁忙当中,没有被这种司空见惯的小事阻碍半分,按照罗永的话来说,那就是胜利就在前方,只要几天的时间,运河就可以凿通,到时候就可以休息了。
就像是黎明前的黑夜,这几天甚至都不需要监工鞭打催促,战俘和徭役自己都充满了干劲,所以在他的眼中,自己的同事明显是心情不好泄愤,眼前被打的战俘只是一个倒霉蛋而已。
在洛阳的柳叶正式入宫拜见大晋天子之时,几乎同时间,运河河段被打通,罗永立刻便骑马赶往蓟城报告这个消息,这条牺牲了无数生命的运河,终于被凿通了。
第三百五十七章水银温度计
“燕王并不在府中,去海边了。”罗永一腔热血直接被颜严一句话给浇灭了。傻傻的问道,“不知道殿下去海边做什么”
“好像在研究什么温度已经到天津港七天了。”颜严抚着胡须,一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表情,不确定的道,“殿下一直以来自在随心,臣下也不知道啊。”
“我马上去海边。”罗永说罢便要上路,还是没有忘记要把这个喜讯通知给司马季。
“慢走殿下应该很好找的”颜严冲着罗永的背影呼喊着,“既然你一定要去,告知燕王这几天哈夫人总是呕吐,大夫说似乎是有喜了,正好双喜临门,说不定会有封赏。”
颜严深知司马季对罗永十分看重,不出意外以后还有重用,愿意卖个好给他。
司马季面朝大海,时不时的看向不远处的大锅,身边则是一地碎玻璃,架起来的大锅下面还有几个人不断添柴火,锅中之水已经沸腾,看起来就是要准备野炊的架势。
可实际不是这样,燕王牙口很好是没错,但没达到能生吃碎玻璃的地步。更何况里面还沾上了水银,其危险性不亚于常年服用五石散。更远的地方,还有一群高鼻深目的波斯人,正在烧玻璃,看起来也是非常忙碌。
“殿下,水银已经灌好,琉璃管底部已经放入水中,要不要亲自去看一下。”新进王府护卫梁成屁颠屁颠的跑过来,脸上一副狗腿子表情,看起来很是兴奋,虽说他也不明白这几天大家到底在干什么。
“先烧着看看,不着急,本王的刻度已经推算出来了,一旦烧开便用油脂堵住上面的口子,还有本王再说一句,那叫玻璃。”司马季冷着脸,他最讨厌的就是别人的称呼和自己的称呼冲突,因为潜意识当中,他觉得这是古代人要同化自己。
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只有别人按照他的说法来,他绝对不会顺着别人的话走。
从玻璃被生产出之后,司马季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温度计,他不想混混沌沌的过日子,所以当初司马机瘫痪在府中的时候,他这个世子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拿着推算出来的一米剑到处测量,见什么量什么,从手指甲、拇指、一直量到身高,最后把量角器做出来,对长度进行校正,因为量角器一个半圆是一百八十度,切成九十度角,再切成四十五度角,最终确定了一毫米,才把长度校正完成。
现在仍然是一点一点的推算,希望能把温度计制造出来。晋代有传承之前朝的温度计,据说起源于秦朝,先秦时期中国已出现了一种可以观察温度变化的瓶子:瓶子中装上水,如果水结冰了,气温即低于零下,进入寒冬了;如果冰融化,则气温回升。这种瓶子称冰瓶,也叫水瓶,可谓是中国最原始的一种温度计。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的说法:“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
同时代希腊还有一种温度计,设计的装置由一个充满空气的管子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