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 分节阅读 78

分节阅读 78(1/2)

目录

d给他个正二品的布政使。

正二品的京官和正二品的地方官相差可不是一星半点,他愿不愿意放弃前程来帮自己研制武器呢

如果毕懋康肯来,火枪这块就不用考虑的,这方面他甚至比张斌还厉害。

至于火炮,张斌想到的是明末有名的火炮专家孙元化。

孙元化也是松江府人,师从徐光启学西洋火器法,尤其善于铸炮,被孙承宗荐为兵部司务,在辽东边城筑台制炮,宁远大捷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十多门城防火炮正是孙元化所铸。

后来,由于魏忠贤专横跋扈,抢夺了袁崇焕的军功,袁崇焕愤而辞职引退,孙元化也被此事牵连,罢官返乡。

这个人,张斌曾听徐光启提过几次,只是松江府路途遥远,他每次能停留的时间都有限,所以一直未曾找到机会去寻访。

徐光启每次提起这个学生都叹息不止,他倒是勤奋好学,可爱好的却是火器和数学,只因热心西学,甚至连科举都耽误了,至今都还没考上进士。

他以前担任的兵部司务,说起来好听,其实就跟市舶司吏目一样,是个从九品的芝麻官

张斌相信,凭借他和徐光启的关系,只要随便给个五品左右的军职,孙元化应该就会屁颠屁颠的跑过来。

有了毕懋康和孙元化,这火枪和火炮是不用自己多操心了,但是他们只是在技术上拔尖,批量生产靠他们却是不行。

明朝灭亡的历史已经证明,他们并没有办法大批量生产火枪和火炮,如果他们能生产出几万把燧发枪,上千门火炮,后金铁骑,分分钟被打成狗

当然,这个也不能怪他们,朝廷没钱,崇祯不重视,他们也没办法,更重要的,他们没有意识到,要大批量生产火枪和火炮,必须用机械代替人工,不然,进度和质量都跟不上。

这方面的人才张斌也曾打听过,像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和编制新制诸器图说的王徵就是这方面的佼佼者。

宋应星可以说是明朝的科学家,他编制的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他尤其擅长铁、铜、铅等金属的冶炼,而且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科学论述锌和铜锌合金的科学家,可以说锌元素就是他发现的。

有了宋应星,材料冶炼方面的问题张斌也不用过于操心了。

至于王徵则是机械方面的专家,明朝这时候说机械,貌似有点天方夜谭,但是,王徵就是个机械专家,他对机械原理和机械结构都有深入的研究,唯一可惜的是,他没有想到要用其他动力去代替人力或畜力。

也就是说,他研制的还只是纯手动,或者畜力机械,而不是后世带有动力源的半自动或者全自动机械。

这点,张斌正好弥补他的短板,蒸汽动力就是最初的半自动机械所使用的动力源,只要把蒸汽活塞做出来,动力的问题就解决了,大明的机械水平将获得质的飞跃。

至于这两个人能不能请过来,张斌真一点都不担心,因为明朝这会儿对搞技术的那是真心看不起,这些搞技术的人仕途都很坎坷,像王徵最高也就做到一个从六品的推官,宋应星也是进士都没考上,这会儿还在家苦读呢

明末这些科学家,除了一个徐光启,其他人在仕途上都是一塌糊涂,徐光启之所以能当上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也不是因为他技术方面的成就,而是因为他对农业和历法的研究。

宋应星和王徵这两人,张斌估计,都不用五品的高官,只要能把他们提拔到正六品,他们都会欣然前来。

第三十九章孙元化来投

“驾”,松江府,川沙通往上海的大道上,原兵部司务孙元化打马疾驰。

他昨晚接到恩师徐光启托人传来的消息,让他速去上海一趟,说是有要事相商。

恩师找他有什么事,他不清楚,现在,他满脑子都是宁远、塔山、松山、锦州、大凌河堡、大明守军、后金铁骑,辽东的一幕一幕不断浮现在他的脑海。

自天启二年开始,帝师孙承宗督师蓟辽,他就便被破格启用,负责修筑宁远城,筑台制炮。

那时候的辽东是多么的令人振奋,文臣武将团结一心,依托堡垒推进,一路从宁远打到锦州、大凌河堡一线,收复失地四百余里,屯田五千多顷,安置难民近百万。

关宁锦防线修筑完成以后,努尔哈赤望而生畏,一路后退七百余里,如果能继续推进下去,收复辽东,并非不可能。

可惜,魏忠贤掌权以后,立刻罢免了帝师孙承宗,换上了他的心腹,胆小如鼠的高第。

高第一上任,立马要求所有辽东军民撤回山海关以内,彻底放弃关宁锦防线

关外诸将极力反对,高第却祭出尚方宝剑,威胁所有将领:“谁敢不撤,杀无赦”

于是,百余万军民,未曾被后金铁骑击败,却如同丧家之犬般扯回了山海关内,收复的四百余里失地又拱手送给了后金,唯有宁远守将袁崇焕,宁死不退

努尔哈赤听闻孙承宗被罢免,立马率后金大军,倾力来攻,宁远城首当其冲,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那时候,他就在宁远城中,从城墙上往下去,那人山人海,一眼都看不到边际,也不知道到底来了多少敌人。

袁崇焕写血书明志,宁死不降,努尔哈赤怒气冲天,挥军疾攻宁远。

炮火轰鸣、血肉横飞,袁崇焕、满桂、祖大寿、左辅、朱梅还有他孙元化,众志成城,死战不退

结果,努尔哈赤退了,而且由于攻城中受伤甚重,努尔哈赤回去后不久就死了,大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宁远大捷

在袁崇焕的极力主张下,大明又收复了锦州,紧接着,皇太极又率大军来了。

宁远、锦州、塔山、松山相继被围,但是,大明守军有火炮相助,后金虽舍命猛攻,却一座城池都攻不下来。

皇太极损失惨重,无奈退兵,大明又取得一场大捷

结果,他们这些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没有任何战功,魏忠贤的侄子侄孙却相继因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的军功封侯进爵,听闻,他的侄子侄孙很多都是襁褓中的婴儿

袁崇焕一气之下,辞官不干了,魏忠贤震怒异常,他们这些被帝师孙承宗提拔起来的将领一个个相继被罢免,辽东,从此只能出现在孙元化的梦里。

想起这些,孙元化的眼睛慢慢模糊了,多少将士浴血奋战,为国捐躯,换来的却是这样一个结局,上天何其不公啊

前面,恩师徐光启的农庄已然在望,孙元化抹掉眼泪,浑浑噩噩的进入其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