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大国重工 > 分节阅读 74

分节阅读 74(2/2)

目录

“一个人的工资按30块钱计算,加上劳保等等,一个人一年大概500块钱吧。招40个人,就是2万的支出。”杨海帆道。

“才2万”冯啸辰有些惊讶,他原来预想的数字比这个要大得多了。想想看,佩曼只是一个人,一年就要花掉六七万马克,考虑到汇率方面的因素,折算人民币得到10万上下了。而厂子里招聘40名青工,一年才花2万块钱,杨海帆居然还说负担不起。

冯啸辰这也是自己有了钱,底气足了。想想他让陈抒涵在新岭开的那个饭馆,一个月累死累活,也就是千把块钱的利润,陈抒涵已经觉得烫手了。

“2万块钱不是大问题。”冯啸辰沉了沉,对杨海帆说道,“我们现在缺的是时间,不能等着厂子投产了再来培养人才。如果有合适的人,现在就可以招聘了。”

“我明白了。”杨海帆道,他的长处在于并不固执己见,他只是把情况告诉冯啸辰,如果冯啸辰认为2万元的支出并不是太大的事情,那么就照着执行了。

“人员招聘方面,要把好关,一定要选择有一定文化水平,同时肯认真钻研的年轻人。我们这里不是政府的就业机构,不符合条件的人,不管有多少客观理由,我们都一概不接收。”冯啸辰叮嘱道。

杨海帆迟疑了一下,问道:“啸辰,你这边有没有什么需要特殊照顾的人”

冯啸辰一愣,随即说道:“也就是凌宇了,没有别人。”

杨海帆道:“桐川是你老家,据我所知,你家有不少亲戚在这里,难道没有什么需要照顾的人吗”

冯啸辰坚决地摇了摇头,道:“这些你都不用考虑。我这次专门带佩曼过来,就是拿他当挡箭牌的。如果有谁打着我的旗号要求进厂来工作,你就说招聘的事情是由佩曼决定的,你和我都没有权力改变。”

杨海帆说的这个问题,冯啸辰从一开始就已经考虑到了。他没有让冯舒怡一起来桐川,就是为了避免受到这些亲戚的骚扰。如果冯舒怡来了,大家知道她是冯华的夫人,难免会求她开开后门,招几个亲戚到合资厂来工作。冯舒怡没来,仅仅是冯啸辰来了,大家就没有这个奢望了,在他们看来,佩曼是个德国人,肯定不会买中国人的账,冯啸辰在他面前肯定也是说不上话的。

其实,如果仅仅是给亲戚的孩子提供几个就业岗位,也不算什么了不起的事,谁没个三亲六故的,照顾照顾也无妨。但如果这些亲戚知道这家公司是冯家所有的,那么他们想要的就不仅仅是几个招工名额,而是要蹬鼻子上脸,提出各种非分的要求。这些亲戚的孩子在公司里也会有骄横的资本,自己干不好活不说,还可能会把整个企业的风气都带坏。

考虑到这些,冯啸辰是绝对不会开这个口子的。

“那么,县里或者地区领导打招呼呢”杨海帆又问道。

冯啸辰想了想,说道:“给你5个名额,你看着使用。招进来的人如果合用,就放到重要的岗位上去。如果不合用,就找个没事的部门放着,我宁可让他们多拿钱少干活,也不能让这些耗子屎坏了一锅汤。”

杨海帆无声地笑了,在冯啸辰这样的老板手下工作,还是比较愉快的事情。冯啸辰不会拘泥于某些原则,而是知道如何变通。县里或者地区领导打招呼的事情,绝对是难免的,杨海帆当然可以拿佩曼去挡一挡,但如果一点面子都不给对方,恐怕就会产生出一些不可预料的问题。

也幸好冯啸辰是把企业建在桐川这样一个地方,省里的领导即便有权力伸手,也看不上这个位置,不会把自家的孩子送到这里来吃苦受累。县、地两级的领导要打招呼,多少要掂量一下,不敢随便向合资企业提要求,这样企业的经营就比较单纯了。

两个人又说了一些其他的问题,不觉便走到了厂区的围墙边。冯啸辰回头看了看,说道:“海帆,咱们的厂区还是有点太小了,未来如果要发展,这点空间不够用啊。”

杨海帆笑道:“这个问题我考虑过了,等到注册的时候,我们可以和县里谈一谈,把围墙外面大约300亩左右的空地划给我们。这片地我已经查过了,是无主的荒地,过去县里征收过来准备建一个项目,后来项目下马了,地就空在这了。

把地圈进来之后,前期我们不一定开发,先建个围墙围起来,种上树,栽上花。等到咱们公司发展起来,需要建新的车间或者宿舍区的时候,再用上这些土地。”

“原来你早就打上主意了”冯啸辰笑了起来。桐川县派杨海帆来当中方厂长,算是养了一个家贼。这家伙对桐川县的事情门儿清,啥都瞒不过他,要从桐川县弄点好处,的确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几天之后,从浦江港上岸的设备陆续运到了桐川。在这方面,又是杨海帆发挥了作用,他在浦江有人脉,设备通关以及联系车皮等工作都办得十分顺利,如果换成冯啸辰自己去办,没准光是办手续就得折腾掉十天半月了。

设备到位之后,合资企业的组建工作正式展开。根据与桐川县谈好的条件,德国菲洛公司向桐川农机厂投入资金,建立起一家中德合资企业,命名为中德辰宇金属制品公司。公司由菲洛公司占有70的股权,桐川县占有30的股权。由于桐川农机厂原来的资产价值很低,菲洛公司的设备、技术等折价远超出了70的比例,桐川县另外拿出了300亩土地作为追加资本,划归辰宇公司。

在范永康等人看来,300亩土地根本就不值什么钱,桐川县能够在合资企业中占到30的股权,已经是十分可喜了。冯啸辰对于这个股权比例也有些心疼,毕竟除了土地之外,桐川县并没有什么他需要的东西。不过,作为一家合资企业,如果中方的股权比重太低,显得太扎眼了,为了政治上的考虑,冯啸辰也只能牺牲一些经济利益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时间是个大问题

“都是好东西啊”

一干工人和技术员围着那些刷着德国字母的机床,一个个啧啧连声。即便不去看这些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光是看那精致的外观,也足以让人叹服了。浦江来的那些退休师傅多少是见过一些世面的,有些在退休前也曾接触过进口的数控设备,但在同一个地点见到这么多进口机床,还是给人以一种震撼的感觉。

从菲洛公司拆卸过来的这些二手设备摆满了辰宇公司现有的两个车间,原来桐川农机厂的那些老设备,除了少数还能发挥点作用的之外,其余的都堆到库房去了,有些库房里堆不下的,还不得不占用了职工食堂的一角。

依着佩曼的愚见,这些老旧设备已经没什么价值了,还不如当成废铁卖给收购站,他甚至没有觉得这些东西还有当成二手设备出售的可能性。在这方面,冯啸辰和杨海帆倒是观点一致,那就是敝帚自珍,总觉得这么好的东西扔掉太可惜了,还是先存着为好。其实冯啸辰心里也明白,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这些旧设备基本上已经没有重见天日的机会了,留着纯粹就是一种心理安慰而已。

菲洛公司原来的生产流程是完整的,这一次,冯舒怡不惜工本,把所有能拆的设备全都拆下来,运到了中国。佩曼指挥着工人把设备按照在德国时候的位置安装好,又带着几名有经验的技工逐台地进行调试,重新建立起了原有的生产体系。不过,按照佩曼的说法,由于有些设备已经略显过时,还有一些设备在折卸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