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三更合一(1/2)
顾凝宸没想到海商们这么给力,带来甜菜不说,连土豆都一并带来了。
她原本还奇怪土豆这东西该是早就传进来了,但是各地好像并没有这玩意儿。
顾凝宸还让陈女官去翰林院查找了一些农业的书籍,看过后还确实暂时并没有,回头打算让海商去找一找。
如今好了,都不必她开口,海商的运气真好,找到甜菜的同时,当地还吃用土豆,就一并送过来了。
这土豆保存得并不好,听说大部分在船上坏了,只留下这么一小箱子。
顾凝宸简直痛心疾首,这实在太暴殄天物了。
“皇上,这东西我以前在书里见过,只要切块种下,很快就能发芽,也是不挑土地,亩产相当多。”
康熙是知道前阵子顾凝宸让陈女官去翰林院翻找农业书的事,估计是想起这个来了,但是没能找到。
哪知道海商直接送来了,他就笑道:“正好开春了,也让人在皇庄跟红薯一起种一种。要是亩产高,也能在各地种起来了。”
如今三藩平了,各地冬天还能靠救济粮勉强支撑一阵子,再久粮仓就撑不住了,得有新作物种下。
土地肥沃的地方不必担心,反倒是一些贫瘠之地叫人发愁。
如今好了,除了主要的粮食比如小麦、水稻和玉米种上,在其他贫瘠的土地种上红薯和土豆,粮食就能多起来。
毕竟相对肥沃的土地不多,但一般的土地还是有的。
只要百姓勤快开荒,粮食自然能多起来了!
最重要的是,多了这些粮食作物,原本人心惶惶百姓们心里更加有底,人也有了希望。
百姓心里能安定下来,就能安居乐业,不会因为过不下去而闹腾。
另外甜菜作为制糖的新作物,康熙见过后就对顾凝宸道:“原本的制糖方式是为甘蔗做的,对甜菜并不合适。”
甘蔗制糖在南宋的时候方法还十分原始,就是让人削皮切块,再放进木制的机器里面压榨出汁液来。
反复几次后没有汁液,才会开始下一茬。
等明代的时候机器改进了,不必削皮切块,机器上面有两根长形圆轴。
圆轴用牲畜来拉动,一边滚动的时候放甘蔗放进去后,就能在两轴之间榨出汁液来,比手工压榨的效率更高一点。
但是甘蔗出糖率并不稳定,有的甘蔗汁液多一点,有的少一点。
加上甘蔗渣滓太多,重量也占了大部分,所以出糖率很难估算出来,大部分是十分之一左右。
但是甜菜不一样,表皮薄,里面水分多,出糖率要高,还不是跟甘蔗一样细长的形状,原本的制糖机就不合适。
康熙就打算做新的制糖机,他素来喜欢钻研,很快就在纸上写写画画了起来。
顾凝宸心里也有点想法,就笑着道:“皇上,不如咱们分别画出新制糖机大致的轮廓,看看谁的更好用,又或者一起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闻言,康熙停下笔笑道:“这敢情好,朕很期待你画的图纸。”
为了公平起见,顾凝宸就跑到隔壁去画。
陈女官已经铺好纸,送上铅笔,她坐下后接过就画了起来。
因为脑海中已经琢磨好了,顾凝宸画得很快,转眼就在纸上出现了大致的轮廓来。
她画完后仔细看了看,添补了几个细节,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康熙那边也画好了,顾凝宸带着图纸回去,两人把图纸放在一起,惊讶于两人的设计非常接近。
都是按照原本甘蔗制糖机的思路,用压榨来制糖的形式。
不同于甘蔗是两个圆轴压扁,对甜菜是圆盘从上至下来压制。
制糖机最重要就是简单方便,而且容易量产才行。
不然做得极为复杂,机器造价就上去了,一般人就买不起。
更别提制糖的成本就增加太多,实在得不偿失。
毕竟能用最简单最便宜的机器做的,没必要弄得更复杂和浪费高昂的金钱。
康熙饶有兴致看着两人的图纸几乎一样,就笑着道:“看来凝宸跟朕的想法一样,打算用圆盘来制糖。”
顾凝宸多的是管道,从左边到右边,倾斜而下,洗净的甜菜就能从一边滚落到圆盘底下,不必人力放进去那么麻烦。
另外还在圆盘旁边增加了一个扫的板子,向内凹,圆盘压制后剩余的甜菜渣就能被扫出圆盘的位置,给新的甜菜空出地方来。
只要在另外一边放上容器,甜菜渣就能被扫下去装好,这些都能用来喂牲畜,一点都不必浪费。
未免压制的时候甜菜会飞出去,圆盘
这个挡板在扫落甜菜渣的时候会从缝隙陷进去,等甜菜渣下去后就自动恢复原位。
比起时钟,制糖机这点小机关不算什么,就是足够细心才行。
可以说顾凝宸把方方面面的细节都想到了,这图纸只要把机关设置好,就能立刻让工匠开始做起来。
康熙越看图纸越觉得满意,笑着道:“果然凝宸这图纸是最完整的,朕还是欠缺了一点。”
他索性提笔把那点小机关设置好了,图纸让陈女官誊抄了几份。
一份送去给拖尔弼,让造办处尽快做出一架来,看看成品还有没需要改良的地方。
一份收在英华殿,作为备份。
拖尔弼过年的时候就跟打鸡血一样,如今知道新的制糖机的图纸出来了,更是上心。
他特地选了手艺好的几个工匠连夜把新的制糖机做出来,亲自送到英华殿。
康熙带着顾凝宸过去的时候,几个太监已经洗好了两筐甜菜,打算试用新的制糖机。
高昌亲自打开制糖机,机器转动用的是齿轮带动滚轴,不必牲畜和人力来拉。
可以说只要齿轮和滚轴没出问题,就能日夜制糖,比起牲畜和人会累,机器只要不坏就不需要休息。
洗好的甜菜从一边滚落到圆盘底下,周围的挡板早就竖了起来,最上面的圆盘缓缓落下,能听见甜菜碎裂的声音。
康熙担心压制的次数不够,减低了出糖率,所以圆盘落下三次,旁边凹槽形的板子才会扫罗糖渣。
机器运转了一会,两筐甜菜就压榨完了。
中间托着甜菜,周围挡板中间有指头大小的缝隙,压榨的糖汁能从缝里流下去。
右边是两指宽的斜坡,两边是向内凹的围栏,让糖汁顺流而下落在桶里面。
这样只需要左边有人倒甜菜进去机器,右边有人换掉满了的糖汁桶。
糖汁搜集之后就需要加热搅拌,之后再冷却,就能变成糖块,碾碎后就是白砂糖了。
康熙看着甜菜的出糖率果然比甘蔗要高,试了试糖汁,甜度也更高一点,就满意点头,让人尽快多做制糖机。
另外在京郊那一块圈起来的地方,顾凝宸叫工业园的隔壁也圈起来做制糖工坊。
在工业园内也会添加瓷器工坊,把英华殿一部分擅长烧瓷的工匠挪过去。
康熙有意把宫里的印刷工坊也挪出去一部分,这样工业园各个产业都有了,工业园也算是有了雏形。
这又需要不少人手,制糖非常重要,选人就更严格了。甚至为了不泄露配方,还得签契约,十年内都不能离开工坊。
但是工钱也更高,还能住在园子内,吃住都不愁,来的人依旧很多。
最后制好的白砂糖送过来,放在玻璃瓶子里面,白花花的尤为漂亮。
康熙拿在手里,对着顾凝宸笑道:“这样的好东西,只怕想要的人不少。”
她一听就知道,康熙是觉得如今的制糖工坊太小,恐怕满足不了市场的需要。
不过糖这个东西太贵了,一般百姓根本吃不起。
如果扩大生产,除了京城之外,估计就只有江南富贵人家能吃得起了。
这样的话,倒不如在江南也建制糖工坊,满足那边的需要。
就是山高皇帝远的,在那边建制糖工坊,要制糖机或者甜菜这件事泄露出去,那就麻烦了。
康熙一时没有更好的人选,此事就暂时放下。
毕竟制糖机器一时半会也做不了那么多,先满足京郊工坊来用,其他以后再说。
工匠连日来拼命做制糖机器,高昌也把人都招得差不多,于是制糖工坊就运转了起来。
一桶桶的白砂糖做好,大部分送进宫里来,让宫里食用,或者康熙用来赏人,余下的就打算售卖。
如今甜菜的数量不多,要卖当然得卖上价钱。
康熙就让人做了一指高的小玻璃瓶,最上面用楠木边角料做的木塞,里面放入白糖。
如今玻璃瓶的颜色已经接近通透了,里面的白砂糖犹如雪花一样漂亮。
就是这么一瓶子得不能用银两,而是要用金子来买,而且还是天价。
顾凝宸感慨康熙的学习能力真厉害,举一反三,已经是个成功的奸商了。
康·奸商·熙还知道先宣传一番,免得有人不知道这么个好东西。
他借着过完年赏赐了白糖给一些去年表现不错的大臣,每人就是一小瓶,说是糖,却犹如雪一样洁白。
甘蔗制出来的糖是红色的,不如这个雪花一样漂亮,自然让收到赏赐的大臣与有荣焉,又十分喜爱,于是叫这种白砂糖叫御糖。
虽然每人只有一小瓶,那也是无价之宝,很多人家都供起来了。
顾凝宸听说后纳闷,这白糖被供起来,每天放在蜡烛跟前,得融化成糖水了吧?
而且在温暖的地方,这白砂糖也放不久,不尽快食用就要变质了。
康熙也是这个意思,糖这种好东西不用来吃,哪里知道它的美妙?
他就暗示群臣,第二天自己要听到对这种御糖的评价,具体的,而不是只有夸赞辞藻那种。
大臣能怎么办,只好回去尝一点御糖,然后就惊为天人。
跟甘蔗的红糖不一样,御糖的味道能更甜。
大臣们当然不敢直接问康熙,这种御糖会卖吗?
私下得知拖尔弼负责制糖之事,就找他旁敲侧击一番,然后发现这位书呆子自从晋为内务府总管之后,说话也知道打太极了。
他这滑不溜秋的,仿佛说了,其实什么都没说。
王谈正巧经过,听见几句,就骤然发现拖尔弼变了,知道该怎么跟这些大臣打交道了。
拖尔弼全程笑眯眯的,都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大臣们也拿他没办法,这事只能不了了之。
要他真透露点什么来,被皇上知道就麻烦了。
不过拖尔弼显然明白康熙这个铺垫,就为了以后把御糖推出去卖上高价,所以话没说得太死,只道如果会对外出售的时候,自然会跟大臣们透露风声云云。
大臣听着也就满意了,这才没继续纠缠拖尔弼。
拖尔弼松口气,回头看见王谈就笑道:“王大人,我刚才应对得还可以吧?”
王谈笑着点头道:“确实不错。”
他这才回过神来,拖尔弼刚才应付大臣的语气和样子怎么那么眼熟?
等拖尔弼走远了,王谈回到家,这才恍然大悟,有点哭笑不得。
他这应对方式,不就是王谈在户部应对那些来要钱的各路官员吗?
拖尔弼这小子,倒是偷偷学上了!
王夫人见王谈回府后一脸恍然,然后就笑了起来,不由奇怪。
等王谈一说,王夫人也抿唇笑了起来:“我前些日子在脂粉铺面也遇到了这位拖尔弼大人的夫人,也是极好相处的。”
索绰罗没什么架子,跟王夫人聊了几句,感觉十分投缘。
两人后来出了脂粉铺面,就相约一起去茶铺喝茶吃点心,好不惬意。
因为算数的关系,拖尔弼和王谈的关系不错,两家的夫人也开始走动了起来。
拖尔弼如今的身份不一样,许多贵夫人都要跟索绰罗亲近,不过总带着点功利,说话都透着谄媚和巴结,让索绰罗很不喜欢。
有些官夫人却看不上识字不多的索绰罗,只觉得她是运气好,嫁了拖尔弼,又生下定贵妃这般聪慧的女儿罢了。
所以王夫人这样对待索绰罗的态度平常,两人性子合得来能说得上话,自然而然就成为了手帕交。
拖尔弼如今的俸禄不少,大部分送进宫里去,少部分打算在京郊买下一片连着的土地,然后种红薯和土豆这样的新东西。
要是能得到一点甜菜,他也打算种上。
索绰罗最是精打细算,买地的事拖尔弼就交给自己夫人去办了。
她要买,也觉得种这些不错,自然就跟手帕交王夫人私下提起。
王夫人也赞成种的,王谈在京郊有个小庄子,不大,连着一小片田地。
庄子出产的瓜果等物往年送进府里来,也足够他们自家吃用了。
如今开春该定下种什么,王夫人就跟王谈提起这个,后者二话不说就点头道:“皇上给大臣分发了一些,并不多,试着种一种也足够了。”
种完这一茬,留种后就能再种。
反正听说这两个新作物都很好种,不挑土地,亩产还多,王谈就十分期待的。
他这边点头,王夫人也是个雷厉风行的。
正巧王家的庄子离拖尔弼新买的土地不远,拖尔弼家里能用的人不多,不像王谈出身大家族,也是官宦出身,家里的心腹老仆不少。
索绰罗来回跑也不方便,王夫人就把这事揽了去,帮着找来附近可靠的农人开垦耕种,庄子上的管事回头会去盯着点儿,都不必索绰罗他们操心了。
这自然好得很,索绰罗心里感激,跟王夫人的关系就更亲近了几分。
两家走得近的事自然也传到康熙耳边,他倒是不觉得有什么。
他反倒认为拖尔弼的根基薄一些,有王谈出手指点一二,以后处事也能更妥当了。
过了明路,康熙很快派人让御糖就在过年后的第一场拍卖会上出现。
这次来的除了海商,其他大家族和商人都派人过去,一个个都想着能买下这御糖。
御糖不管自家用,还是卖到海外去,都必然是翻几倍的天价了。
商人重利,大家族要脸面,如果能得到一两瓶御糖,带回去都能炫耀一番。
尤其物以稀为贵,这御糖匀出来的不多,拍卖会上满打满算只有十瓶,价高者得。
顾凝宸拿到最后拍卖的单子后,对着后边的数字不由咂舌。
这些人真有钱,也舍得砸钱。
那么一小瓶糖,哪怕省着用也用不了多久,哪怕十瓶都包圆了也没太多,竟然还抢破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