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明落之玺 > 第114章 禅心顿起

第114章 禅心顿起(2/2)

目录

案头之上,梅殷的八百里加急奏折层层堆叠,宛如一座小山,最上面那封奏折的火漆印已然裂开细纹,好似下一秒沐家的三十万铁骑就会踏破这脆弱封缄,奔涌而来。

一阵尖锐的呜咽声从檐角传来,那是铁马在风中相互撞击发出的声响,仿若在低诉着王朝的飘摇。

朱允炆猛地转身,手肘撞到暗格,“啪”的一声,那个尘封多年的檀木盒滚落于地,洪武朝特制的龙涎香混着霉味涌出,二十年前朱元璋握着梅钦的手藏入密匣时,曾言:“此物非到绝处不可启。”

盒盖弹开,一本度牒露了出来,上面“洪武三十一年敕造”的金粉在昏暗光线中簌簌而落,仿若时光的尘埃。

朱允炆望着木盒中的旧袈裟、佛珠、度牒、剃刀、褶皱舆图和火镰,满心疑惑,猜不透朱元璋留这些的深意。

舆图展开时带起的气流掀翻琉璃灯,火光摇曳间显出地宫密道旁朱笔小注:“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僧录司左善世监造。”

这条南京皇宫的地下密道图,宛如一条脐带,从皇宫深处延伸至南京城外,似在为他指明一条退路。

朱允炆怔怔地望着舆图中那条密道,祖父临终前那苍老而关切的声音,骤然在耳畔炸响:“吾孙,若日后局势危急,万难支撑,皇爷爷为你留了退路…”

朱允炆抓起褪色的八宝袈裟,内衬忽现的苍劲行楷映入眼帘:“癸未年惊蛰,如净。”这是朱元璋年轻时在皇觉寺出家时所穿。

“皇爷爷,莫非您早已预知今日这般结局?”朱允炆声音微颤,带着哽咽,对着虚空喃喃低语,“若当初立四叔为太子,又何来如今这般困局!朕从始至终,本就无心这皇位,只想香玺能安然于世,相伴身旁。”

念及此处,他的手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缓缓举起那把剃刀。

刀面之上,琉璃宫灯的万千流光滑过,熠熠生辉,可这耀眼光芒,却始终无法穿透他眼底那浓稠似墨的绝望,徒留满心的悲戚与无奈,在这寂静的宫殿中蔓延。

殿门外传来宦官尖利的通报声:“陛下!燕军直逼盱眙!”这声音仿若一道惊雷,瞬间打破书房内压抑的宁静。

此刻朱允炆已心灰意冷,再无恋战之意。大臣们恳请梅殷与沐晟调兵御敌,言辞恳切,声声急切,他却充耳不闻,仿若魂灵已离躯壳,周身被一层无形屏障隔绝,置身于这场关乎江山社稷的纷争之外,未发一言。

他指尖摩挲着徐辉祖的密奏,那火漆印上留着独属于他们幼时偷尝贡酒的齿痕暗号。密奏里写着“局势尚存周旋之机,只要我镇守强攻,朱棣定难以攻破壁垒…”

“徐大哥...”朱允炆轻声低喃,这一刻,在他心中,徐辉祖不再只是朝堂上的臣子,而是血浓于水的兄长。

望着朝中大将们在沙场上接连倒下,鲜血染红疆场,朱允炆满心悲戚。他实在不忍心,让这位兄长,因自己和朱棣的恩怨,落得横尸沙场的悲惨结局。

思忖片刻,朱允炆没有丝毫犹豫,将调兵金牌掷入宣德炉。他静静地看着“征虏”二字被金液缓缓吞没,好似一并埋葬了这场无休止的纷争。

目录
返回顶部